。《地理志》:王莽更名之曰武城也。池水又东北流,历二山间,东北入于淮,谓之池口也。淮水又东,蕲水注之。水首受睢水于谷熟城东北,东迳建城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刘拾为侯国。王莽之多聚也。蕲水又东南,迳蕲县,县有大泽乡。陈涉起兵于此,篝火为狐鸣处也。
南则洨水出焉。蕲水又东南,北八丈故沟出焉。又东流,南、北长直故渎出焉。
又东入夏丘县,东绝潼水,迳夏丘县故城北,又东南迳潼县南,又东南流入徐县,东绝历涧,又东迳大徐县故城南,又东流注于淮。淮水又东历客山,迳盱眙县故城南。《地理志》曰:都尉治。汉武帝元朔元年,封江都易王子刘蒙之为侯国。
王莽更名之曰匡武。淮水又东迳广陵,历淮阳城,城北临泗水,阻于二水之间。
《述征记》淮阳太守治,自后置戍,县亦有时废兴也。

△又东北至下邳淮阴县西,泗水从西北来流注之。
淮、泗之会,即角城也。左右两川,翼夹二水决入之所,所谓泗口也。

△又东过淮阴县北,中渎水出白马湖,东北注之。
淮水右岸,即淮阴也。城西二里有公路浦,昔袁术向九江,将东奔袁谭,路出斯浦,因以为名焉。又东迳淮阴县故城北。北临淮水,汉高帝六年,封韩信为侯国。王莽之嘉信也。昔韩信去下乡而钓于此处也。城东有两冢:西者,即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馀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王下邳,盖投金增陵以报母矣。东一陵即信母冢也。县有中渎水,首受江于广陵郡之江都县。县城临江,应劭《地理风俗记》曰:县为一都之会,故曰江都也。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食耳,岁三祭,与五岳同。旧江水道也。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亦曰邗溟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
《地理志》所谓渠水也,西北至末口入淮。自永和中,江都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楚、汉之间为东阳郡。高祖六年为荆国,十一年为吴城,即吴王濞所筑也。景帝四年,更名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更曰广陵。王莽更名郡曰江平,县曰定安。城东水上有梁,谓之洛桥。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水出其间,下注樊梁湖。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夹邪,乃至山阳矣。至永和中,患湖道多风。陈敏因穿樊梁湖北口,下注津湖迳渡,渡十二里,方达北口,真至夹邪。兴宁中,复以津湖多风,又自湖之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故蒋济《三州论》曰:淮湖纡远,水陆异路,山阳不通,陈登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湖者也。自广陵出山阳白马湖,迳山阳城西,即射阳县之故城也。应劭曰:在射水之阳。汉高祖六年,封楚左令九项缠为侯国也。王莽更之曰监淮亭。世祖建武十五年,封子荆为山阳公,治此,十七年为王国。城本北中郎将庾希所镇。中渎水又东,谓之山阳浦,又东入淮,谓之山阳口者也。

△又东,两小水流注之。
淮水左迳泗水国南,故东海郡也。徐广《史记音义》曰:泗水,国名。汉武帝元鼎三年初置,都郯。四年,常山宪王子思王商为国。《地理志》曰:王莽更泗水郡为顺水,凌县为生凌。凌水注之,水出凌县,东流迳其县故城东,而东南流注于淮,是曰凌口也。应劭曰:凌水出县西南入淮,即《经》之所谓小水者也。

△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
应劭曰:浦岸也盖临侧淮汶,故受此名。淮水迳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之曰淮敬。淮水于县枝分,北为游水。历朐县与沭合。又迳朐山西。山侧有朐县故城。
秦始皇三十五年,于朐县立石海上,以为秦之东门。崔琰《述初赋》曰:倚高舻以周眄兮,观秦门之将将者也。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珪之叙《述初赋》,言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所及也。即其《赋》所云:吾夕济于郁洲者也。游水又北迳东海利成县故城东,故利乡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婴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流泉。游水又北,历羽山西。《地理志》曰:羽山在祝其县东南。《尚书》曰:尧畴咨四岳得舜,进十六族,殛鲧于羽山,是为梼杌,与驩兜、三苗、共工同其罪,故世谓之四凶。鲧既死,其神化为黄龙,入于羽渊,是为夏郊,三代祀之。故《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者,是也。游水又北迳祝其县故城西。《春秋经》书: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定公十年》,公及齐平,会于祝其,实夹谷也。服虔曰:地二名。王莽更之曰犹亭。县之东有夹口浦,游水左迳琅邪即丘县故城之西。《地理志》曰:莒子起于此,后徙莒,有盐官,故世谓之南莒也。游水又东北迳赣榆县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五十步,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所见东北倾石,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一十二字。游水又东北迳纪鄣故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