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出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守敬按:汉安成县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吴属安成郡,晋改县曰安复,仍属安成郡,宋、齐、梁因。在今安福县西六十里。《隋志》,湘潭有攸水。《方舆纪要》谓攸水出江西安福县封侯山,本此《注》为说也。今攸水出江西界之泸潇山西麓。西北流径攸县北,朱攸作其,戴、赵同。会贞按:《注》例先提明县名,下接 径县某方,往往浑称其县。此则所出之县为安复,所径之县为攸,意不相承,则其县为攸县之误审矣。汉县属长沙国,后汉、吴、晋、宋属长沙郡,齐属湘东郡,梁因。在今攸县东。县北带攸溪,守敬按:《旧唐志》亦云攸县北有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则为攸舆侯,赵云:按《索隐》曰,今长沙有攸县,本名攸舆。《汉表》在南阳。小司马盖本之郦《注》。守敬按:长沙定王子,不得封南阳,善长改在此,是也,而不言《汉表》之非,是其矜慎处。即《地理志》所谓攸县者也。守敬按:见长沙国下。攸水又西南流入荼陵县,入于 水也。守敬按:今修水西南流,至修县东南入 水。
又西北过阴山县南。
县本阳山县也,县东北犹有阳山故城,即长沙孝王子宗之邑也。赵云:按《汉表》宗以元帝永光二年封。守敬按:赵误据《诸侯王表》为说,不知所云永光二年嗣者,谓孝王子鲁人嗣长沙王也。孝王子宗封阳山侯,见《王子侯表》,在元帝初元元年。言其势王,赵言上有形家二字。故堑山堙谷,改曰阴山县。赵云:按《汉志》桂阳郡有阳山县,又有阴山县,皆云侯国。至《续志》有阴山,无阳山,盖东京省并之故。应劭曰,阳山,今阴山也。而师古以应说为非,殆未详考也。《宋志》云,阴山令,汉旧县,属桂阳。吴湘东郡有此,疑是吴所立。沈约所云亦非。系吴所立,是湘东郡而度桂阳之阴山县隶之,故《晋志》湘东郡有阴山县,阴山县未尝废省,何容复立乎?县上有容水,自侯昙山下注 水,谓之容口。会贞按:山有灵坛,有石井,详《汾水注》。《舆地纪胜》,在耒阳县东南百余里,崄峻独出,不与众山相连。在今县东南八十里,一名侯堂山,跨安仁县界。容水无考,疑即永乐江,自安仁西北至衡山县入 水者也。《汉志》长沙国有容陵县,未详所在,当因此水得名。水有大穴,容一百石,水出于此,因以名焉。朱水有大穴以下十六字,讹在县有历水下。水出于此,讹作出于此水,焉讹作曰。赵移改,戴同。会贞按:《御览》七百五十七引盛弘之《荆州记》,阴山县有鬲口溪,昔有大鬲,容百斛,出于此水,故因为名。与《注》异,此别有所据。 水又西北径其县
东,守敬按:《经》言过县南,《注》无辨语,南字必不误。此言径县东,不合,东当南之讹。又西径历口。县有历水,守敬按:《隋志》湘潭有历水。宋本《寰宇记》引《郡国志》,耒阳有历水,一名池水。又《舆地纪胜》引《祥符旧经》云:历山在耒阳县七十余里,盖即历水所出之山乎?当在今清泉、衡山之境。下注 水。朱作容水下注水。《笺》曰:注下脱 字。戴、赵删容水二字,增历字。谓之历口。 水又西北,与洋湖水会。水出县西北乐薮冈下洋湖,湖去冈七里,湖水下注 ,谓之洋湖口。守敬按:阴山县在 水北,此水又出县西北乐薮冈下洋湖,湖水注 ,则冈在北,湖在南,湖水注 又在南,则此水在 水之右。冈及湖并当在今衡山县东南。
水东北有峨山,会贞按:山无考,据下歌辞,近洋湖口,当在今衡山县东南,滨 水。县东北又有武阳、龙尾山, 仙者羽化之处。上有仙人及龙马迹,于其处得遗咏,会贞按:《御览》三百八十八引盛弘之《荆州记》,湘东阴山县北数十里,有武阳、龙靡二山,上悉生松柏美木。龙靡山有盘石,石上有仙人迹及龙迹。传云,昔仙人游此二山,尝税驾此石。又于其所,得仙人遗咏。龙靡当 此作龙尾为是。《隋志》,湘潭有武阳山。宋本《寰宇记》亦载武阳山于湘潭。二山当在今攸县西北。虽神栖白云,属想芳流,藉念泉乡,遗咏在兹。朱咏讹作味,戴改咏,赵据黄本改 。守敬按:明抄本作 , 、咏通。览其余诵,依然息远,匪直邈想霞踪,爱其文
咏可念,故端牍抽札,以诠其咏。其略曰:登武阳,观乐薮,岭千蕤洋湖口,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 ,千载后,不知如。锺惺云:歌旷甚,秀甚。后四句有忧生之感,乐至悲来,便是学仙之根。盖胜赏神乡,秀情超拔矣。
又西北入于湘。守敬按:今 水自酃县西北流,径荼陵州、攸县,至衡山县东南入湘。
 漉水
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西过其县南。
醴陵县,高后四年,封长沙相侯越为国。守敬按:见《史》、《汉表》。梁玉绳曰,《索隐》谓醴陵,县名,属长沙。考《水经注》谓县为此侯封国,然《汉志》长沙国十三县,无醴陵,至后汉始有之,盖是乡名,因曾为侯国而置县也。后汉属长沙郡,吴、晋、宋、齐、梁因。即今醴陵县治。县南临渌水,水东出安城萍乡翁陵山。朱脱萍字,戴、赵同。今订,详下。余谓漉、渌声相近,朱脱声字,戴、赵增。会贞按:残宋本、明抄本并有声字。后人藉便,以渌为称,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