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贞按:崔豹《古今注》中龟,一名元绪。其水飞湍北注,至县南门,入谷水。谷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朱无水字,戴、赵增。县本新安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信安。朱元年讹作三年,戴、赵同。会贞按:《御览》一百七十一引《舆地志》后汉献帝初平三年,分太末县立新安县。晋太康元年,以弘农有新安,改名为信安。以太康元年平吴推之,作元年是也。故《宋志》、《元和志》、《寰宇记》并作元年,今订。后汉县属会稽郡,吴属东阳郡,晋、宋、齐、梁因。在今西安县西。《隋志》,信安有定阳溪。《明 地理志》以西安县东之东溪当之。《一统志》以出开化县北之金溪当之。二水俱于西安合信安江,则定阳溪径定阳后,即入谷。乃《注》云,又东径长山县北,又东入谷,则是西安北别有一道,经信安江北,又经东阳江北,于金华县入东阳江矣,误。水悬百余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濑边有石如 ,朱作如石,戴、赵乙。 上有石
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会贞按:《书钞》一百三十三引《东阳记》,信[原误湘。]安县有籍姓在县,[五字有误。]濑如瀑布焉。濑边有石 ,上有石牒,长三尺许,似罗列杂缯矣。《御览》六十九引末句,作似罗列杂缯,如店肆也。此本《东阳记》可参异同。《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 。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守敬按:《御览》四十七引《郡国志》,石室山,一名石桥山,一名空石山。今谓之烂柯山,在西安县南二十里。《寰宇记》越巂县下引《九州岛要记》言,石室山在汶江之北。非也。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守敬按:《御览》九百六十五、《事类赋注》二十六引《东阳记》,饥作饥,曰作令,亲情作亲旧,[《舆地广记》作戚。]是也。《述异记》略同。其水分纳众流,混波东逝,径定阳县。守敬按:后汉末置县,[见下。]属会稽郡,吴宝鼎时属东阳郡,晋、宋、齐、梁因。在今常山县东南三十里。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守敬按:《御览》九百六十二引此亦作支,疑当作文。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县,汉献帝分信安立,守敬按:《宋志》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孙氏分信安立。溪亦取名焉。溪水又东朱讹作连,戴、赵改。径长山县北,北对高
山。山下水际,是赤松羽化之处也。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后人立庙于山下。朱《笺》曰:《列仙传》云,赤松子,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守敬按:《御览》四十七引《吴录 地理志》,长山南有春草岩,尽出龙须,赤松化羽处。又六十六引郑缉之《东阳记》,北山去郡三十余里,有赤松庙。《晋志》,长山有赤松子庙。赵云,按《太平御览》引《水经注》曰,赤松涧在东阳,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故山上有赤松子之祠。涧自山出,故曰赤松涧。今本无之。守敬按:《御览》六十九引《水经注》文。《寰宇记》载之,不云出《水经注》,疑《御览》有误。溪水又东入于谷水,又东径乌伤县之云黄山,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一百许丈。守敬按:《寰宇记》,云黄山在义乌县南三十五里,山多玄猿、赤豹。《九域志》、《舆地广记》作灵黄,误。《名胜志》,云横山,一名云黄山,一名松山,高一百四十丈,周二十里。上有峭壁,高百丈,广三十五丈。俯临华溪。在今义乌县南二十五里。又与 宁溪水合。水出 宁县,下径乌伤县入谷,会贞按:《续汉志 注》引《越绝》曰,兴平二年,分诸暨立吴宁县。《宋志》是年,孙氏分立。吴属会稽郡,后属东阳郡,晋、宋、齐、梁因。在今东阳县东。今东阳江自东阳县西流,经义乌县,即吴宁溪水也。其下流至兰溪县,合信安江。此《注》以为径乌伤入谷,误。谓之乌伤溪水。守敬按:乌伤溪水见《后汉书》。《九域志》作义乌溪。《明 地理志》,义乌南有乌伤溪。闽中有徐登者,女子化为丈夫,与东阳赵 ,守敬按:《后汉书》作炳。 善越方,
朱《笺》曰:孙云:越方,即《封禅书》所谓越巫、越祝者也。时遭兵乱,相遇于溪,守敬按:《后汉书》作遇于乌伤溪水之上,郦氏据之,故有谓之乌伤溪水之说。各示所能。登先禁溪,水为不流。 次禁枯柳,柳为生荑。二人相示赵作视。守敬按:《搜神记》、《后汉书》并作视,视、示同。而笑。登年长, 师事之。后登身故, 东入章安。守敬按:汉回浦县属会稽郡,后汉改曰章安,吴为临海郡治。晋、宋、齐、梁因。在今临海县东南一百十五里。百姓未知。 乃升茅屋,梧鼎而爨,朱梧作支,《笺》曰:旧本作梧鼎。赵改梧,云:按梧鼎出《范史 徐登传》,支鼎义自通。戴改同。守敬按:残宋本、明钞本并作梧。[一六]主人惊怪, 笑而不应,屋亦不损。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许。 乃张盖坐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