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祀,晋复穰也。戴删也字。守敬按:以上《史记 赵世家》文。盖霍公求之故居也。
汾水又径赵城西南,董佑诚曰:《地形志》,永安县有赵城。《寰宇记》,赵城在赵城县南三十五里。按今县治南至洪洞县治三十五里。洪洞治即宋治。今赵城治又视宋城稍移而北,记所云三十五里,当有误字。或即义宁所置县,在宋城之西三里,今县之西南也。穆王以封造父,赵氏自此始也。守敬按:见《史记 赵世家》。
汾水又南,霍水入焉。水出霍太山。守敬按:《御览》四十五引《隋图经》,霍山在洪洞县东北,霍水出焉。《一统志》,霍水源出霍山南麓。董佑诚曰,今为赵城县霍山西麓。发源成潭,阔七十步,朱 作涨,全、赵、戴同。守敬按:《御览》、《寰宇记》引此并作 。今订。而不测其深。西南径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赵云:《寰宇记》洪洞县下引《水经》云,霍水出赵城县东三十八里,广胜寺大郎神西,流至洪洞县界。与今本异。
又南过杨县东。
涧水朱作间水,《笺》曰:克家云,疑作涧水。全、赵、戴改涧。赵云:按嘉靖《洪洞县志》,涧河,其源二,出岳阳安吉岭与金堆里。《水经注》曰,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径杨县,西流入于汾,是也。会贞按:
明《地理志》,岳阳县北有涧水。东出谷远县县详《沁水注》。西山,董佑诚曰:谷远城在今沁源县南门外。今涧水出岳阳县东北堆金岭,为汉谷远县西境。西南径霍山南,又西径杨县故城北,朱杨县二字讹在霍字上,全删杨县二字,[二二]赵又于故城上增杨县二字,戴订。守敬按:戴订是也。两汉县属河东郡,魏、晋属平阳郡,后罢。后魏复置,属永安郡,在郦氏后,据下文,郦氏时属平阳郡。《地形志》,杨治杨城。《平阳府志》,在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又名危城村。晋大夫僚安之邑也。朱僚安讹作僚公去安,《笺》曰:《郡国志》云,河东郡杨县有高梁亭。晋羊舌大夫叔向邑也。[二三]此云僚公去安,诚所未详。全氏引顾炎武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僚安为杨氏大夫,则公去二字为衍文无疑。赵、戴并依删,是也。朱氏但知《郡国志 注》杨县为叔向邑,而未检《左传》其后分为僚安之邑,故云未详。朱氏博极羣书,而有此失,古人所以有目睫之论也。应劭曰:故杨侯国。守敬按:《汉志》杨县颜《注》引应说。王莽更名有年亭也。其水西流入于汾水。汾水径杨城西,不于东矣。守敬按:此驳《经》过县东之文。《魏土地记》曰:平阳郡,治杨县,郡西有汾水南流者,是也。
西南过高梁邑西。
黑水出黑山,守敬按:《元和志》,黑山今名乌岭山,[二四]在神山县东四十四里,黑水出焉。《一统
志》,黑山在浮山县北四十里,接岳阳县界。西径杨城南,又西与巢山水会。《山海经》曰: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西流注于潏水,守敬按:《中山经》文。疑是水也。孙星衍曰:按《山海经》道里,郦君所证是也。而世以《山海经》劳水为是关中之水,非也。守敬按:郭《注》,今长安西南有牛首山。不知此《中山经》文,在霍太山之南,不得在关中。潏水即巢山之水也。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守敬按:《元和志》,潏水今名三交水。《一统志》,崇山在襄陵县东南四十里,三交水出焉。则崇山即巢山,三交水即巢山水也。北径浮山东,守敬按:《元和志》,浮山在襄陵县东南七里。《临汾县志》,山在县东南。又西北流与劳水合,乱流西北,径高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
又南,戴又上增汾水二字。径高梁故城西,会贞按:《郡国志》,杨县有高梁亭。《地形志》,平阳有高梁城。《平阳府志》,城在府东三十七里,高梁都程黄里。故高梁之墟也。会贞按:《左传 僖十五年》,晋史苏繇曰,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春秋 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纳公子重耳于晋,害怀公于此。会贞按:见《左传》。《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三年,朱作三十年,《笺》曰:今本《竹书》作二十年。沈炳巽云:按《竹书》是十三年。[二五]赵、戴改十三。会贞按:《史记 赵世家》,出公十七年奔齐。徐广曰,《年表》云,出公立十八年,或云二十年,又《竹书》一本,周贞定王十一年,出公出
奔齐,正出公之十七年。《索隐》引《纪年》云,出公二十三年奔楚,文虽歧出,总之,出公无三十年,则三十字误无疑。今本《竹书》系于周贞定王七年,当出公之十三年,而《竹书》附《注》,一本,出公二十年,《笺》说所本,盖讹十三为二十,朱又讹二十为三十耳。智伯瑶城高梁。今本作晋荀瑶城南梁。汉高帝十二年,以为侯国,封恭侯郦疥于斯邑也。朱疥讹作介。赵改云:本《表》作疥。全、戴改同。守敬按:《史》、《汉表》同。《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魏无知封高梁侯,以荐陈平功也,当亦在高祖末年,岂又夺以封疥乎?《睢水注》引《陈留风俗传》,郦食其封高阳侯,疥袭封。当亦是高阳。
又南过平阳县东。
汾水又南,径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故世谓之白马城。守敬按:《一统志》,白马故城即今平阳府治。今平阳郡治。守敬按:《地形志》,平阳郡,太和十八年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