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泛水之阳。会贞按:《汉书 高帝纪》,但云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阳。《叔孙通传》曰,为皇帝于定陶,此兼采之。《寰宇记》,汉祖坛在济阴县东北二十里,汉高祖五年,即位于定陶泛水之阳,故立坛。张晏曰:泛水在济阴界,取其泛爱弘大而润下也。会贞按:《汉书 高帝纪》颜《注》引张说,《史记 高祖纪 正义》亦引之。泛水之名,朱脱之字,全、赵、戴增。于是乎在矣。河水又东北,朱河作泛,全、赵同。戴云:菏,原本讹作河,
近刻误作泛。会贞按:戴所谓原本,《大典》本也,足征本作河。浅人因上言泛水之名,谓此,是接叙泛水,臆改为泛,不知上已言泛合河渎,汉祖一段,乃申言泛水故事耳。此遥承泛合河渎句,更叙河水之流也。径定陶县南,又东北,右合黄水枝渠,渠上承黄沟,会贞按:渠当在今定陶县东。东北合河,而北注济渎也。
校记
[一] 「李濂《游济渎记》……当为济之西源」 按:转引自《禹贡锥指》卷十五第二页水出西南东北流注于济下《注》。
[二] 「考泷河出县西北莽山」 按:《清一统志》卷百六十引刘漪《泷水论》语较熊氏按详。
[三] 「孙(汝澄)云波县当作汲县」 按:戴氏云:按湨水所径,乃今济源县东南二十里波城,不害封汲侯,或波讹作汲耳。
[四] 「无比城……《通鉴 注》作无鼻」 按:《通鉴》页四四〇一《注》云:「东有无辟邑,谓之无鼻城。」
[五] 「徐广曰:河内平皋县有李城」 按:标点本《史记 平原君传 集解》引作成皋,《续汉志》河内郡下作平睾有李城。
[六] 「《元和志》、《寰宇记》并云夷仪城在龙冈县西一百四十里」 按:聚珍本《元和志》脱「一百」二字。
[七] 「荥阳之东正古荥泽地」 按:《要删续补》卷七作「荥阳东北」。
[八] 「石门在荥阳山北一里」 按:《清一统志》百五十引刘昭曰石门在荥阳水北一里,误。据《地形志》北豫州荥阳郡荥阳县下有荥阳山,有石门城,仍作「山」。
[九] 「疑《注》所谓更修者即开石门事」 按:《注》云:《石铭》曰「建宁四年……黄场石也。」郦意谓《石铭》仅存此十一字,而主吏姓名磨灭不可复识。至魏太和中又更修之,撤故增新,石字沦落,无复在者,则并此仅存之十一字亦不复存矣。故定太和为之魏年号。
[一〇]「会贞按:《汉书 高帝纪 注》……《括地志》」 按:熊氏所引孟康说出《汉书 高帝纪》。至《括地志》以下则出《史记 项羽本纪 正义》,今校补「《史记 项羽本纪 正义》」八字于《疏》「《括地志》」上。
[一一]「堤溃蚁孔,见《后汉书 陈忠传》」 按:章怀《注》引「韩子曰:千丈之堤,以蚁蝼之穴而溃。」
[一二]「说以劝之」 按:说同悦,毛《诗 豳风 东山 序》云:「说以使民,民忘其死。」《释文》:「说音悦。」孔氏《正义》云:「民皆喜悦。悦以使民,民忘其死」,是《周易 兑》卦彖辞文。
[一三]「安得湮没……全改不,赵、戴改」 按:朱《笺》本「安」讹作「亦」,《笺》曰当作「安」,全氏校改「亦」作「不」。今「全」下增「改不」。
[一四]「此堡固并称谓聚流人于堡固也,堡字不误,不必改」 按:全、戴二氏改「堡」作「保」是也。《元和志》卷九,大索城下云「鸠集流散,守固此城」,守固既保固矣。《魏志 孙放传》:「保固险
阻」,可证。
[一五]「追之者以为必无人」 按:检《类聚》及《御览》,皆作「追之者以鸟在无人」,为、鸟形近致讹,鸟在无人,义亦较通。
[一六]「朱嗥作●」 按:古「皋」字一作「睪」,其字皆从皋得声。《虞书 皋陶》、《列女传》作「睪」,《左传 哀二十六年》传越皋如,《春秋繁露》引作「大夫睪」。《续汉 郡国志》河南尹成睪县,《汉志》作「成皋」。河南郡平睾,《汉志》作「平皋」。《尚书 禹贡》「至于大伾」,张揖云成睪县山。《续汉书 注》引《皇览》北有睾陶祠。是「睾、皋」古通用,朱《笺》本未为误,赵说未谛。
[一七]「《方舆纪要》,在荥泽县西南十七里」 按:荥阳县下荥阳城条引《括地志》,在今荥阳县西南十七里。
[一八]「《晋志》、《宋志》皆言晋泰始初置荥阳郡」 按:《晋志》在二年,《宋志》在元年,故曰初。《寰宇记》亦作「二年」。
[一九]「能尽节乎」 按:此语为郦氏所增,《史》、《汉》俱无之。
[二〇]「司马贞引文颖说」 按:《史记》但有《集解》与《正义》,无《索隐》。
[二一]「赵云:按春秋时衡雍后改垣雍」 按:《方舆纪要》四十七云:春秋时为郑地。引《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还至衡雍。」又《文八年》「鲁公子遂会晋赵盾于衡雍。」
[二二]「守敬按:此《经》文,文公上当有《经》书二字」 按:此不必增。郦《注》凡引《春秋》,直录原文
者,冠以「《经》书」二字,钞变则否,此全书通例。《文二年》夏六月《经》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