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复降殿前树。从事冯巡、主簿华操等,相与树,表勒棠政。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陵杨叔恭碑》,朱陵作阳。赵改云:茂阳是茂陵之误。两《汉志》,右扶风有茂陵县。戴改同。从事孙光等,以建宁四年立。守敬按:杨叔恭碑今残缺,出山东鱼台。西北有《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建和十年,尚书右丞,拜沇州刺史。从事秦闰等朱闰作●,《笺》曰:●字似误,当作闉。戴改闰,赵据《隶释》载此文改。守敬按:残宋本、《大典》本作闰。刊石颂德政,文见《隶释》二十。碑咸列焉。守敬按:前汉成县属泰山郡,后汉属济北国,无东泰山之目。即云《续汉志》以顺帝为限,或桓帝后有此郡,而成县在泰山郡西南,亦不得属东太山,况桓帝建和只三年安得云十年?种种谬误,洪氏《隶释》载此碑文,亦无说。赵氏已检及《隶释》,乃毫不
致疑,全、戴因之。可知博极羣书,不能无目睫之失,校书之难如此。
又东过金乡县南。
《郡国志》曰:山阳有金乡县。守敬按:《元和志》,后汉于今任城县西南七十五里,置金乡县,属山阳郡。魏仍属山阳。晋、宋、后魏属高平。菏水径其故城南,世谓之故县城。会贞按:《地形志》,济阴郡乘氏有大乡城,大盖金字之脱烂。观此《注》明言有故县城,则后汉之金乡,当北魏,已移治。《续山东考古录》,故城在今嘉祥县南四十里。则北魏为今治矣。或谓后汉即今治,非也。北有金乡山也。会贞按:《地形志》,高平郡金乡有金乡山。《一统志》,山在金乡县西北三十七里,接巨野县界,亦见后黄水下。
又东过东缗县北。
济水戴改济作菏。守敬按:非也。《汉志》湖陵下,《禹贡》,浮于淮、泗,达于菏。水在南。《水经》,济水东过方与县北为菏水。方与之东即湖陵,其地实相接也。《水经注》则称菏水分济于定陶东北,亦本《禹贡》,盖《禹贡》云,济水东至于菏,菏原与济通也。然菏自济分出,则菏水即济水,故《注》上文既连称菏水,自此以下,又三称济水,后复菏水、济水互称,乃故意错出。如《谷水》篇忽称谷水,忽称阳渠,以见一水而二名。戴将此以下三济水尽改作菏,未达郦意。又东径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鲔冢,朱此十八字讹作《经》,全、赵、戴改《注》。守敬按:《后汉书 岑彭传》,建武元年,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鲔,
淮阳人。《一统志》,朱鲔墓在金乡县西五里。墓北有石庙。孙星衍曰:《笔谈》云,今之衣冠非古,惟朱鲔石室所刻衣冠,真汉制也。末幅有朱长舒之墓五字。
济水戴改济作菏,非。又东,径东缗县故城北,守敬按:两汉县属山阳郡,后废,即金乡县治。故宋地。守敬按:《春秋》杜《注》,缗,宋邑。昌邑县东南有东缗城。《春秋 僖公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守敬按:此《经》文,齐侯上当有《经》书二字。《十三州记》曰:山阳有东缗县。守敬按:郦氏不引两《汉志》,而引《十三州志》,盖故示博。邹衍曰:余登缗城以望宋都者也。未详所出。后汉世祖建武十三年,封冯异长子璋为侯国也。朱作十一年,全、赵,戴同。守敬按:《后汉书 冯异传》,异薨,长子彰嗣。十三年,封东缗侯。此一为三之误,今改。彰、璋音同。
又东过方与县兖州北为菏水。守敬按:两汉、魏县属山阳。晋、宋、后魏属高平。《一统志》,在鱼台县北。
济水戴改济作菏,非。东径重乡城南,朱此八字讹作《经》,全、赵、戴改《注》。守敬按:《左传》杜《注》,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在今鱼台县西北十一里。《左传》所谓臧文仲宿于重馆者也。守敬按:见僖三十一年。菏水朱菏作河,《笺》曰:当作菏。全、赵、戴改。又东径武棠亭北,会
贞按:《春秋 隐二年》,公及戎盟于唐。杜《注》,方与县北有武唐亭。[《续汉志》亦作武唐同。]五年,公矢鱼于棠。杜《注》同。《释例》唐、棠二名,唐即棠也。故武唐亭。此作武棠亭,下称在方与县北十里,在今鱼台县北十二里。《公羊》以为济上邑也。会贞按:《公羊 隐五年》,棠者何?济上之邑也。守敬按:济水径武棠,则是已到方与,故称菏水。郦氏特引《公羊》济上邑者,仍明菏、济同流也。城有台,高二丈许,朱台字在高字下,全、赵同,戴乙。会贞按:杜《注》,方与县北有鲁侯观鱼台。《寰宇记》:台高一丈五尺,周回一里。其下临水,昔鲁侯观鱼于棠,会贞按:《左氏》作矢,《公》、《谷》并作观。谓此也,在方与县故城北十里。会贞按:杜氏《释地》全书之例,但标方位,不举里数。惟京相璠实指在某方若干里,郦氏屡引之,此当京氏说也。《元和志》,观鱼台即武唐亭,在鱼台北十三里。《经》所谓菏水也。
菏水又东径泥母亭北,朱无菏字,全、赵、戴增。《春秋左传 僖公七年》,秋,盟于宁母,谋伐郑也。会贞按:《传》作谋郑故也。杜《注》,方与县东有泥母亭,泥音如宁。《续汉志》,泥母亭,或曰古宁母。《一统志》,泥母亭在鱼台县东十二里。
菏水朱菏作河,《笺》曰:当作菏。全、赵、戴改。又东,与巨野黄水合,菏济别名也。全、赵、戴改济作泽。守敬按,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