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经注》,颍水又东径豢龙城,即古豢龙氏之邑也。城西有拒陵冈。今本无之。一清按:《寰宇记》云,豢龙城在临颍县西四十里,《北周书 泉企传》,拒阳人杜窟,即拒陵也。[三]古阳、陵字每互用。《方舆纪要》,许州临颍县有大陵城,引《注》文正同。大陵见上阳翟县及《潩水注》中。
又东南过临颍县南,又东南过汝南 强县北,洧水从河南密县东流注之。会贞按:东流当作东南流。
临颍,旧县也。守敬按:汉县属颍川郡,后汉、魏,晋、后魏因。在今临颍县西北十五里。颍水自县西,戴、赵西下增注字。会贞按:颍水至临颍东南流,不得言西注,此当改作径为合。小 水出焉。朱脱焉字,赵据孙潜校增,戴增同。会贞按:此即《 水》篇所谓更南径临颍县西北,小 水出焉者也。《通鉴》唐贞元十五年胡《注》引此作小 水注之,误。水从此出,非于此入也。《尔雅》曰:颍别为沙。守敬按:此《释水》文,无别字,郦以意增。郦引《尔雅》于此,是小 水即沙水矣。郭景纯曰:皆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也。守敬按:郭《注》总释自河出为灉等十句,此当省皆字。
亦犹江别为沱也。守敬按:江为沱,亦《尔雅》文,郭《注》,《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此郦举最著者以证之。
颍水又东南径泽城北,赵改泽作睪,下泽字改同。戴改此泽作 。守敬按:《说文》,●,大白也。古文以为泽字。段氏云,泽当作 。桂氏亦云,泽当为皋,隶体皋作 ,故误为泽。《史记 封禅书》泽山,《集解》徐广曰,泽,一作 。梁玉绳《志疑》曰:泽与皋古通。《诗》九皋《传》,皋,泽也。《列女传》,皋陶之皋作睪。《颜氏家训 书证》篇所云皋分泽片耳,或以泽为皋之误,不然也。观郦氏字似名乖之说,则不以泽为是矣。皋一作睪。《列子 天瑞》篇睪如,《释文》音皋。故全、赵改睪。《正字通》谓●讹从血,犹皋讹从半,凡经传子史作睪、 者,皆讹文也。即古城皋 矣。戴乙城 作 城,赵乙同。守敬按:非也。《春秋》杜《注》,繁昌县东南有城 亭,是郦所本。赵氏此条无考证,必仍原文。自戴氏因上称 城,乙此作 城,而刻赵书者从之,此赵身后袭戴之确证。《续汉志》刘《注》以城 亭系于襄城下,误。在今临颍县南。《春秋经》书:公及诸侯盟于皋鼬者也。守敬按:见定四年。皋、泽全、赵作睪。字相似,名与字乖耳。
颍水又东径 阳城南,守敬按:《地形志》临颍有殷汤城,[四] 与 同,殷为 之省,汤为阳之误,即此城也。当在今临颍县东。 阳互见《 水》篇。《竹书纪年》曰:孙何取 阳,守敬按:今本《纪年》在周显王二十三年,此事于史无考。 强城在东北,颍水不得径其北也。赵无也字。
守敬按: 强县见《 水》篇,此驳《经》过 强县北之说,言 强城在 阳城东北,颍水尚未径 阳城南,自不得径 强县北也。颍水又东南,潩水入焉,非洧水也。守敬按:《潩水》篇见后。此驳《经》洧水流《注》之说,言于此入颍者潩水,非洧水。洧水入颍尚在下。
又东过西华县北,守敬按:汉县属汝南郡,后汉、魏因,晋省,旋复,属颍川郡,宋属陈郡,齐、后魏因。《地形志》,西华治西华城,在今西华县南。
王莽更名之曰华望也,朱也上衍县字,戴、赵删。有东故言西矣。朱矣作也,戴、赵改。守敬按:东华城见《渠水》篇。世祖光武皇帝建武中,封邓晨为侯国。守敬按:《后汉书 邓晨传》,建武十九年封。汉济北戴封,字平仲,为西华令,遇天旱,慨治功无感,会贞按:《初学记》二、《御览》十一、《事类赋注》三引谢承《后汉书》此句,并作祷请无获,范《书》本传同。乃积柴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远近叹服。朱讹作伏,赵同,戴改。会贞按:《初学记》、《御览》、《事类赋注》引谢承并作服,范《书》本传同。永元十三年,征太常焉。朱焉作也,赵据《名胜志》改,戴改同。会贞按:范《书》本传作十二年。县北有习阳城,会贞按:《地形志》,长平有习阳城,在今西华县西南十里,俗名石羊集,互见《洧水》篇。颍水径其南,朱作经其南也,戴、赵改经作径,戴又删也字。《经》所谓洧水流注之也。会贞按:《洧水》篇,洧水径习阳城西,西南折入颍。颍
水径习阳城南,正洧水入颍水之处,在潩水入颍之东,足见《经》所谓洧水流注者,当在此不在彼也。
又南过女阳县北,朱女作汝,全云:汝,古皆作女,道元以为方俗之音,非也。但不知汉人何以独用古字于女阳、女阴,而其余则否?赵、戴改女。守敬按:《前汉志》作女,续汉以下各志并作汝。汉县属汝南郡,后汉、魏、晋因,东晋为汝阳郡治,宋、齐、后魏因,在今商水县西北。
县故城南有汝水枝流,故县得厥称矣。会贞按:汝水枝流详下。水北曰阳,城南有汝水,则县在水北,适符女阳之名。阚骃曰:本汝水别流,其后枯竭,号曰死汝水,故其字无水。余按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随读改,未必一如阚氏之说,以穷通损字也。颍水又东, 水注之,会贞按:大 水即 水,见后《 水》篇,互见《汝水》篇。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