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在今临颍县东。
东南入于颍。会贞按:旧图失绘,潩水上源,流径长葛县以下之道,又为改流之颍水所夺,[颍水改流见彼篇。]故《水道提纲》误以为颍水。准今图,水出新郑县西南大騩山,东南径长葛县西,又东南入许州。据《元和志》、《寰宇记》潩水经长社县西,是径今许州西。《名胜志》、《方舆纪要》则谓在许州北二里,是径州东,今从之。又东南至临颍县东入渚河,渚河即故颍水也。
潧水出郑县西北平地。[二五]全云:按溱水,《说文》以出桂阳临武者当之。而《水经注 汝水》篇亦有出平舆之溱水。若其出郑县者,《说文》以为潧水,其音如秦,其字不作溱也。不知何时,盖《毛诗》、《左传》《国语》、《孟子》、《史》、《汉》诸书之潧,胥改为溱,犹幸《水经》存其旧,稍留说文之学。会贞按:钱坫云,溱,《说文》作潧,《水经》同。惟《诗》、《春秋内、外传》作溱,古溱,潧字音声皆异,无通用之例。或水有二名,故《诗》以溱与人字相协为韵。若以潧协人,则失之远矣。是谓潧、溱判然各别,与全同。今考《礼运》夏则居橧巢,字从曾。《淮南 原道训》木处榛巢,字从秦。王念孙谓凡秦声、曾声之字,古或相通,若洧之溱。《说文》作潧,是也。似较全、钱二说为允。《集韵》平声上十九臻,潧字《注》正云,通作溱。
潧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朱西北讹作北西,《笺》曰:当作西北。络,《御览》引此作洛。全、赵、戴改作西北。守敬按:李刻《御览》六十二引作络,盖校者改。《寰宇记》引作络。《名胜志》、《方舆纪要》
亦作络。据《魏志 曹仁传》作鸡洛山,盖因山作坞,即取山为名也。郐城已见《洧水》篇,今溱水出密县东北。东南流径贾复城西。守敬按:城在今密县东北。东南流左合水,水出贾复城东,南流注于潧。会贞按:《名胜志》谓《唐史》元和十年,节度使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大败之水上,即此水,非也。此水去临颍甚远,在今密县东北。
潧水又南,右会承云山水,水出西北承云山,朱作左会,戴、赵同。会贞按:当作右。承云山见《洧水》篇,据彼篇出承云山之东、西。承云水入洧后,又有武定水、赤涧水,东南入洧,而后潧水注洧,则承云山在潧水之西,此承云山水出承云山东南注洧,自在潧水之右,则作左会,误也,今订。东南历浑子冈东注,朱子作于,《笺》曰:《宋本》作子。戴、赵改。守敬按:明钞本作浑子冈。世谓冈峡为五鸣口,东南流注于潧。会贞按:水在今密县东北。
潧水又东南流,历下田川,径郐城西,谓之为抑泉水也。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 ,奉辞伐罪,若克虢、郐,君之土也。如前华后河,朱华讹作莘,戴改。赵云:《国语》,若前华后河。韦昭解华,华国也。道元《注》洧水,能引韦氏之说,则此莘字是后人传写之误无疑。右洛左济,朱讹作左洛右济,戴,赵改。主芣騩而食潧洧,朱芣讹作丕,《笺》曰:《郑语》作主芣騩而食溱洧,韦昭云,芣騩,山名。在密县。戴、赵改芣。修典刑以守之,朱修作循。赵
云:《国语》作修。戴改。可以少固,字敬按:自史伯以下,《郑语》文。即谓此矣。
潧水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余,其下积水成潭,广四十许步,渊深难测。又南注于洧,全云:按潧水不得入洧,道元已详辨之,则此《注》注洧水之说,疑衍文。守敬按:全说大谬。郦谓潧水在郑城西即注于洧,不得过郑城东始入于洧。《洧水》篇 潧水入洧,亦在郑城之上,亦辨《经》文过郑县南潧水注之之误,而以黄水释之,与《注》此正合。全氏谓潧水不得入洧,将谓潧水潜入地中乎?不意全氏有此呓语!会贞按:此南注于洧,正言潧水注洧。《洧水》篇洧水又东南流,潧水注之,与此相应。至下乃辨经过郑县入洧之误,非谓潧水不注洧也。全氏观《注》不审,妄下雌黄,可怪已!今溱水自密县东北,东南流,至县东南入洧。《诗》所谓溱与洧者也,守敬按:《郑风 溱洧》篇文。世亦谓之为郐水也。朱亦讹作所,戴改。赵据孙潜校改,云:《春秋分记》曰,郑之溱水,故侩国居之,亦曰侩水,是也。守敬按:明抄本作亦。《通典》、《九域志》并言密县有郐水。
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洧水。
自郐、潧东南,更无别渎,守敬按:此郦氏以目验之。不得径新郑而会洧也。郑城东入洧者,黄崖水也。守敬按:黄崖水见《洧水》篇。盖《经》误证耳。赵云:按此条又不错,则知上《注》必无注洧之说。守敬按:黄水入洧,在潧水之下数十里,《经》误以为黄水之道为潧水之道,故郦驳之,观此可见上《注》言注洧之是,赵乃谓足征无注洧之说,盖亦惑于全氏之妄谈也。
渠水出荥阳北河,[二六]守敬按:此蒗荡渠也。《汉志》云:荥阳有狼汤渠。《河水》、《颍水》、《阴沟水经》并称蒗荡渠,此立篇反略蒗荡字,殊不可解,疑《经》本有蒗荡二字,而传钞脱之。不然,《经》不言渠水出荥阳北河,而言渠出荥阳北河,语意未足,故知上有脱文也。互见《淮水》篇。《注》不及蒗荡,郦氏所见,当已是脱误之本,《通鉴》秦始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