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之有《郡国志》者引《论语 季氏》篇语,但文字与《论语》亦有出入,戴校本对《郡国志》无说,而删增文字,又固而便之「便」字,《论语》无之,独见于郦氏引文,戴亦未删。戴不依《论语》而删「增」字,则依《大典》本也。
 [三九]「吾祖也,我知之」 按:戴增「矣」字,杨氏不从,是也。增「矣」字于文不安,戴之增则依《大典》本耳。
 [四〇]「《左传》无以行二字,或郦氏所见本有,而今脱之」 按:郦盖钞变《左传》文,非所见本不同今本。《左传》原文云:「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郦变其文,移吴子辞于前,而加以行二字以释其意。
 [四一]「《御览》六十三……作《比考谶》」 按:今影宋本脱「比」字。
《水经注疏》卷二十六
   后魏郦道元撰
            宜郡杨守敬纂疏
                     枝江熊会贞参疏
   水
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守敬按:《周礼》,青州,其浸沂、 。《汉志》,术水出琅邪郡东莞。颜《注》,术水即 水也。《水经》称,出东莞县西北山。据《注》似西北下有大弁二字,但古无 水出大弁之说。惟《说文》 水出下有阙文,岂即阙大弁山等字乎?《齐乘》一,唐沈亚之《沂水杂记》讹作太平山,今人讹作大屏。《明 地理志》沂水县西北有大弁山,今 河出临朐县南、沂水县北之沂山。[一]东莞县详《沂水》篇。
大弁山[二]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守敬按:小泰山详巨洋水及《汶水》篇。引控 流,积以成川。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
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守敬按:《续汉志》,东莞有邳乡。《左传 隐八年》杜《注》,东莞县北有邳乡。《元和志》引伍缉之《从征记》,大岘去半城八十里。与此合观之,是邳乡在大岘之南八十里,在东莞之北八十许里,在今沂水县北。 水又东南流,左合岘水,[三]朱合讹作右,赵据《通鉴 注》[按晋义熙五年。]校改。戴改同。水北出大岘山,守敬按:《通鉴》,晋义熙五年,刘裕伐南燕。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云云,即此。《初学记》八引伍缉之《从征记》,大岘直度山二十五里,崖 峭曲,四岳三涂,不是过也。《地形志》,盘阳有大岘山。《元和志》,大岘山在沂水县北九十里。《齐乘》,大岘在大弁东南,即穆陵关。在今临朐县东南一百五里,沂水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岘水则出山南者也。东南流径邳乡东,东南流注于 水也。守敬按:水东南流,至今沂水县东北入 河。
东南过其县东。
水左与箕山之水合。会贞按:《齐乘》一作琪山、琪水。水出东诸县西箕山,戴以出东为讹,乙作东出,全乙同。赵县改城,云:《汉书 地理志》无东诸县而诸县别有东诸城,见《潍水》篇。会贞按:皆非也。《注》本有东出、出东两例,说见《浊漳》篇,此指《潍水》篇之诸县,东诸二字文连意不属,谓东方之诸县耳。赵氏牵涉东诸城,谬甚。《隋志》,东莞有箕山。《一统志》,箕山在莒州北一百里。与《潍水》篇之箕屋山非一山也。刘澄之以为许由之所隐也,更为巨谬矣。会贞按:许由所隐之箕山
见《颍水》篇,各书皆言在阳城,无言在诸县者,故郦氏斥刘说之谬。其水西南流注于 水也。会贞按:水在今莒州北。
又东南过莒县东。
《地理志》曰:莒子之国,盈姓也,少昊后。守敬按:见城阳国莒县下。盈、嬴同。《春秋世族谱》,莒国嬴姓,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世本》自纪公以下为已姓。按《郑语》史伯又云曹姓。《列女传》四曰:齐人 梁殖会贞按:《文选 洞箫赋 注》 梁字,殖名。袭莒,战死。其妻将赴之,道逢齐庄公,朱作桓公,赵载《笺》曰:《列女传》作庄公,此云桓公,字之 也。戴改。公将吊之。 梁妻曰:如殖死有罪,朱脱死字,赵据孙潜校增,戴增同。守敬按:《寰宇记》引《列女传》有死字。君何辱命焉?如殖无罪,有先人之弊庐在下,戴改弊作敝。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吊诸室。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守敬按:七,《列女传》作十。《文选 洞箫赋 注》引同。《后汉书 刘瑜传 注》、《类聚》六十三、《御览》四百八十七引与此同。故《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堕,朱讹作坠。赵改隳,云:隳,许规切。本作隓,《说文解字》,败城阜曰隓。徐锴曰,俗作隳。非是,今相承通俗用之。戴改堕。守敬按:《广韵》堕,许规切。《寰宇记》引《琴操》作隳,
《名胜志》作堕。即是城也。其城三重,会贞按:此以下五句,《元和志》、《寰宇记》同,惟三重作三里,误。《名胜志》重作面,无 悉二字,尤误。 悉崇峻,惟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会贞按:《齐乘》四作内城周二十里,子城周十二里,《方舆纪要》同。郭周四十许里。《尸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国亡。会贞按:《寰宇记》引《尸子》说,章宗源辑《尸子》采此《注》至守崄全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