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德赞》并同。李商隐诗,益德 魂终报主,亦是一证。钱大昕《金石文跋尾续》,有金永安四年重修《蜀先主庙碑》,亦作益,惟吴管本《华阳国志》及近刻《水经》、《世说》并作翼,盖以翼与飞生义,皆妄人所为也。梁说甚审。考《舆地纪胜》引此作益,黄本尚是益字,自吴本改翼而各本遂沿之。
沮水又东南径驴城西,会贞按:城在今当阳县东南四十余里。磨城东,会贞按:城在当阳县东四十里。又南径麦城西,会贞按:《寰宇记》麦城,引《荆州图副》,故老相传,楚昭王所筑。《续汉志 注》引《荆州记》,当阳县东南有麦城。《舆地纪胜》引《元和志》,在当阳县东五十五里。在今县东南五十里。昔关云长诈降处,自此遂叛。朱《笺》曰:《吴志》,吕蒙到南郡袭羽,羽在樊城,自知孤穷,
乃走麦城,至漳乡 皆委羽而降,以是父子俱获。《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即谚所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也。朱脱此十四字,赵据《名胜志》引此文校增,戴增同,矣作也。守敬按:《寰宇记》引盛弘之《荆州记》,麦城东有驴城,西有磨城,犄角麦城。昔伍子胥造此二城以攻麦城,假驴磨立名。俗谚云:东驴西磨麦自破。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守敬按:王仲宣《登楼赋》见《文选》。李《注》引盛弘之《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又引《荆州图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所谓昭丘。《渚宫旧事 注》引《舆地志》,昭王墓卤簿二百。《舆地纪胜》,墓在当阳县南,沮水之西。在今县东南五十里。
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守敬按:《漳水篇》见下。
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守敬按、县详《江水》篇。南入于江。守敬按:《汉志》沮水至郢入江。《水经》则谓于枝江入江。定四年杜《注》、《山海经》郭《注》同。《通释》引《元和志》、《寰宇记》、《舆地广记》、《舆地纪胜》亦同。盖沮水下流分二支,一支自江陵入江,一支自枝江入江,各指其一支言之耳。
沮水又东南径长城东,会贞按:《方舆纪要》,方城在荆州府西北六十里,或云孙吴所筑,取故方城之名。《当阳县志》,县东南有方城,相传唐郭子仪筑,误也。余考《续汉志》叶县有长城,号曰方城,[一八]是方城、长城通称,准以地望,此长城在荆州之西北,当阳之东南,即方城无疑,盖以方城、长城兼称也。
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沮口也。守敬按:沮口当即今枝江县东北之江口。今霸王河自保康县东南流,径南漳县为通城河,又为沮河,又东南径远安县、当阳县、枝江县至江陵县西南筲箕洼入江。《荊州府志》枝江之流,明萬曆二十五年,因沮水泛溢,甃 塞之,沮水遂徑從江陵入江,其塞處謂之瓦河。
 漳水
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守敬按:《汉志》南郡临沮县,《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出。《注》下文引之。《禹贡山水泽地》篇荆山在临沮县东北,即本《汉志》为说,然则此东下当有北字。东南过蓼亭,守敬按:亭当在今荆门州西北。又东过章乡南。
荆山在景山东一百余里,新城沶乡县界。朱沶讹作沛,赵据《晋志》校改,戴改同。守敬按:《山海经》[《中次八经》],景山东北百里曰荆山。郭《注》,今在新城沶[原误沭。]乡县南。《左传 昭四年》杜《注》与郭同。沶乡县详《沔水》篇中,沶水下。沶乡之南,即临沮之东北也。《隋志》,南漳有荆山。《括地志》,荆山在荆山县西八十里。《元和志》,在南漳县西北八十里,三面险绝,惟东南一隅,纔通人径。在今南漳县西南八十里。虽 峰竞举,而荆山独秀。守敬按:《御览》四十九,荆山南连青
山,北接雁塞,通林交麓,峭峙相望,虽 峰竞起,而荆山独秀。漳水东南流,会贞按:漳水出荆山,水下当有导源二字,与粉、淯等水发端同方合。今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九十里之眠羊洞、蓬莱洞、老龙洞诸山,盖荆山之麓也。又屈西南,径编县南,守敬按:汉县属南郡,后汉、吴、晋、宋、齐因,后废。县旧城之东北百四十里也。朱脱之字,也字。戴增,赵城下增在字。西南高阳城朱作高阳城西南,赵同,戴乙。移治许茂故城,戴云:按汉编县即今荆门州西高阳城。晋隆安中,东北移百四十里,即今南漳县之许茂城。城南临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乡南。朱漳作彰,赵同,戴改章。会贞按:明抄本作漳。《通鉴》汉建安二十四年,《注》引此同。考《吴志 孙权传》作章,《吕蒙传》作漳,[见下。]乡以漳水得名,当作漳,作章者从者耳。临沮县详《沮水》篇。漳乡在今当阳县东北。昔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守敬按:《吴志 孙权传》,羽自襄阳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因遁走。潘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等于章乡。《吕蒙传》亦云,羽至漳乡见获。权遣将逆击,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见《蜀志 羽传》。
漳水又南径当阳县,会贞按:县详《沮水》篇。又南径麦城东,朱麦上有于字,戴、赵删。会贞按:《通鉴》汉建安二十四年,《注》引此无于字。城详《沮水》篇。王仲宣登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