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子弟之贫者。
  社学 一在福寿坊,一在攀桂坊,一在归阳里,一在古贵里,一在青岩里,一在宣河里金鸡寺,一在平原里东山寺,一在平原里龙山寺,一在青泰里,一在宣成里三洲,一在宣成里畬心,一在四保里,一在成下里,一在成上里,俱国朝雍正二年新设。

宁 化 县
  儒学 在县治后。宋建炎二年,县令施禔创于县东正街。淳熙十年,县令赵伯虎迁于翠华山下(即今光严寺)。元毁。明洪武间知县张思诚、正统间县丞陈凌相继创建。正德十五年,教谕王雍、训导谭誴、周镛,请迁今所。十六年,周围砌筑土墙,建两庑、戟门、左右厢房、棂星门。嘉靖间,提学邵锐、推官秦僎、知县马淑,加筑造大成殿,建明伦堂,更戟门、棂星门,堂前左右建两斋,后为馔堂,左右建号房、土地祠、书器库、泮池,东西辟礼门、义路二门,号房各立一总门。教官廨、学门、宰牲房俱备。知县莫大德又建启圣祠、敬一亭。隆庆四年,推官吴之儒、知县杜桐重修。万历七年,守道郑汝璧、巡道彭应时,迁复翠华旧址,推官金俸捐赀佐工。四十三年,知府沈应奎,署县熊茂松重建圣殿,署教谕张涛重建尊经阁。四十七年,署县万邦宪改启圣祠于翰墨林,改明伦堂于教谕廨。天启六年,教谕刘养学、训导丁培,又将启圣祠、明伦堂互相更易。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何凤岐、康熙二十一年知县祝文郁、教谕谢汝霖、雍正五年教谕刘梦魁、训导魏玉枢重修。今中为至圣殿,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殿左为土地祠,右为崇圣祠,戟门左右为乡贤、名宦二祠,殿后为明伦堂,旁为两斋,左为仪门,右入为教谕、训导廨,堂后为尊经阁、文昌阁。
  射圃 在山川坛左。明崇祯十年知县范澄清重建。
  学田 明嘉靖间,知县潘时宜给寺田二顷一十五亩四分。隆庆间,通判毛子翼给寺田二十五亩五分。国朝康熙间,总督姚启圣捐俸五十两置田;知县吴晟以黄冬生叛产一十石六斗归学,后此产售邑人张国昌,国昌仍捐归学;邑人伍明伟捐田租二石四斗,罗登峻捐田租二石五斗,知县朱瑞图捐三石三斗。
  学仓 在预备仓内,今废。
  学塘 原二口,今塞,改为启圣祠。
  学店 二植。在县治前。
  正音书院 在县南关外。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云龙书院 即县丞旧署。乾隆八年,监生贾文兆捐七百金建造,知县陆广霖有记。
  书院 在旧射圃。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县潘时宜建。国朝康熙九年,知县保凤岐重建。
  社学 一在太平巷,一在东门外,一在塔下街,一在西门祐圣堂,一在安远司前,一在石牛驿旁。国朝雍正二年,新设龙下里、兴贤里二所。
  义塾 在滑石铺,有田。
归 化 县
  儒学 在县东二十里龙湖,先儒杨时宅故址。先是,明成化七年,巡道周谟、知县郭润建学于城西明溪驿前。十七年,教谕陈冠建后堂为讲习所。弘治六年,知县姜凤建棂星门。正德二年,知县王凤建尊经阁。嘉靖四十年,知县张宗实修葺。万历十九年,知县许岸、署教谕陈振阳捐俸修棂星门,左右竖立两坊,于泮池右构省牲所。三十九年,知县周宪章重修。四十五年,知县涂希禹改建于东门旧常平仓。天启七年,巡道朱大典、知县庞景忠改建城北,后毁。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黄易始详请改建今所,工未竣。二十年,知县王国脉成之。雍正三年,知县周畿重修。今中为至圣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殿左为崇圣祠,祠前为明伦堂,殿右为先儒杨时祠,前为名宦、乡贤祠,又前为省牲所,为神厨,为神库,殿西为仪门,为学门,教谕、训导廨仍在旧学。
  射圃 在旧儒学后。成化间改迁城东山川坛左。崇祯十年,署县周谋重建。
  学田 万历间,知县庞一夔给归上里随图田二十亩二分;又,知县史载德买民田一亩八分。国朝康熙间,总督姚启圣、知县王国脉共捐一十六亩。
  学仓 在明伦堂西北。
  正音书院 雍正七年,奉文将城内义学改设。
  峨嵋书院 在县北,即学宫废址。雍正十三年,邑人黄虞夏等公建。
  文昌书院 在城东白沙桥右,后毁。国朝康熙十八年,邑绅士萧徽声、李珍等重建。
  社学 一在广济街,一在西门外宾饯亭,一在石珩乡,一在荐福寺。雍正二年,新设四所,一在归上里,一在归下里,一在柳杨里,一在中和里。

清 流 县
  儒学 在县北皇华驿故址。先是,宋元符间,知县刘叙建学县南。崇宁间,迁县东。建炎间,摄县事颜熙迁今所。绍兴间毁。十三年,董谅创两斋廨舍。十八年,县令张秀颖创大成殿、棂星门,旋毁。端平初,县令王元瑞建大成殿,后郡守张翀建明伦堂。嘉熙间,邑人林奕建据德、依仁、游艺、居敬四斋。元至正间,又毁,惟大成门存。明洪武二年,知县朱仲恭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西建养贤、育才二斋、宰牲房、馔堂、厨房、廨舍。三十二年,知县朱忠创学仓。永乐间,又毁,惟仓厫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