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仅存吕佩阁,中为北斗殿,俗呼团瓢。下为三皇庙,旧称寺基。

  南五里为寨山。又东五里为薤山,蓝溪出焉。水东南流过镇里村西,又南入小汶。其上有光华禅寺,寺创于看起后魏,宋祥符间赐号曰“崇庆”。元初时珍重修,高诩记。内有浚池,注茶舍。东南里许一巨石,南面刻北齐时隶书《大般若经》字径五寸,多剥蚀,惟“曰空有无”十余字隐隐可辩,后书“冠军将军当父县令王子椿”。余犹有“道”字、“僧真造”数字。其东面大书四佛名,末有“中正胡宾武平元年”,《县志》以中正误为正月。薤山东北为园瓦崖,为大悲庵。东南三里为映佛岩,上刻隶书“《般若波罗密经》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十七字,基文云:“文殊师利曰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密佛言般若波罗密无□无□无名无相非□□□无归依无洲□无□无福无□无□如凡界无古今□亦无”缺三十二字。普僖武平元年僧斋大众造,后有四字类押状,不可识,字径一尺及七雨不等,盖因石为之。

  又东一里为黑山。东五里为松山,有松岩洞。东南一里为 蒙山,其山两穴可通,曰 蒙洞。又南里许为两埠山,两山对峙如岸——以上皆属徂徕之阳。

  自绝顶北二里为芍药峪。峪东北三里为紫滟池,产九节菖蒲及玲珑草。水东北流经天平后寨,东至沙沟河,北折过西庄,又西北入大汶。峪西北二里为花坡。北二里为中军幛,以地处徂徕适中也。康熙间建三清殿,前有地洞深暗。西为招军石,周多石舂。旁有坞旺泉,下为大峪水,西流入鹰愁润。北五里为玲珑山,秀拔玲珑,有野人洞,相传唐王希夷尝隐此。自中军幛东二里为金鱼石,巨石中有鱼形,若隐若现,相传一夕风雨,石劈化龙去,半踣于地,两石鱼痕宛在,有明知州许应元题识。

  东五里为长春岭,黄壤秀异,周袤约十里。宋石介卜筑其下,多从游者,世谓之“徂徕书院”。今遗址犹称为“讲书堂”。所著有《徂徕文集》二十卷。明人采《怪说》二篇入《诸子汇函》。俗称石介因“竹溪六逸堂”筑室著书,非是。旁有姜潜别墅,号曰“读易堂”。石介在蜀寄题诗曰:“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

  北为天平后寨。按:此寨去中军幛不元,皆樊崇聚兵处,有演武场柱窝遗迹。又东为龙溪,水东北流过燕子石屋侧,危崖瀑流而下,曰濯龙湾。以崖上凸起三画,婉若游龙,故云。北导西折曰四里河,绕徂徕北麓,又西南入于大汶。天平寨东北为西仙霞坞,又东为凤鸣山,若凤举其首。下为黄峪,又东为东仙霞坞。又东为虎穴山,为牛山。山南有朗僧洞、神化庵,山北有大藏峪。

  自中军幛西四里,两峰并峙,俗称角山,三石悬立,曰秋迁峰。又西登士岭为大寨口。迤东陡岸幽谷,则所谓鹰悉涧也。水北流经石匣沟,汇为白鹤湾。又东北会四里河。大寨口西北三里为攒石崮,北崖篆刻“竹溪”二字。水西北流经竹溪庵南,又西北绕转山下,汇典水河入大汶。按:竹溪庵,金党怀英所居,著《竹溪集》三十卷。元在德间教授时震撰《竹溪庵碑》,字多漫漶。康熙间于其地立玉帝阁。转山西为嵝岣山,为吴山,沟水西南流入大汶。

  又北三里为石氏茔域,介自为墓表。西一里有宋焘书神道碑 以皆上属租徕之阴。

  徂徕山南二十里许为古南城,晋丈傅羊祜封邑,金于城内建大觉禅院,有大定二年敕牒碑。僧福善讲法于此,元初僧道庆重建。城西有村曰羊,俗以为羊氏鹅鸭厂也。东北有大冢,《泰山纪事》称羊续墓。按:续墓在新仄境,此不可考。城东北十里为岱山城。《寰宇记》:”北齐置,在乾封县东南六十里,依徂徕山 。”今镇里村尚有城堞遗址。

  又南六里为宫里镇,有汉武帝庙,为汉武东巡驻 处,因而立庙。金毁于火,元时重建。

  又西南有柳里村 即古柳下也,和圣汤沐乡巴里,北有和圣墓碑,久废。

  宫里南三十里为云支山 ,培 园伏。《史记》无怀氏至周成王禅云支者凡九。山上旧有云云亭,西下一石刻”贾氏书院”四字,传煤时元贾进士读书筏,失其名。其北遏坡曰羽林村,曰甘露。又西为古柴城,《水经注》:”淄水又西南经柴县故城北。”《地理志》曰:”泰山之属县也,世谓之柴汶矣。”上接新泰县龙堂山之水,至镇里村南,总名”小汶”。东纳浊河泉合流,因名淄水。《齐乘》云:”泰山南亦有淄水。”即此。又西过羊祜厅南,又西过龙乡故城南而注。云云山东南八十里为放城,林放故里也,有唐太和残碑。

  故相国赵国麟尝游徂徕山,著《纪游》,以贫乐岩 、 石峪为最,其形容入妙,固足以辉映前后。然前贤题咏半没于瓦砾楱莽间,而名称多从土人,则考订为难也。甲申暮春之初,余偕友稽访,杖履殆遍,所经丘壑祠宇,随笔志之,未免引证琐屑,但久幽之迹得附泰山而一彰,亦可以遥质相国也。——鈫识。

  捌

  泰山西北四十余里为灵岩,古称“方山”,或曰“玉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