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越王时,运米至浮仓,此石在湖中,因号)、炭田。(底本于“高迁里”下注文完整,库本同,崇抄不载。)
  稷下里 北岭。
  灵山乡 县东北二十五里。
  越城里
  立德里
  怀贤里 (《十国纪年》:葬夫人任氏于闽县凤池山。后忠懿王亦葬焉。今凤池寺山也。唐同光四年,改葬永福山,则遵化里莲花山也。后唐赐《神道碑》,张文宝撰。王氏在闽者无噍类。今惟甥刘氏岁时祀之)
  宁碁里 桑畲(底本作“桑金”,据库本、崇抄改。)(《旧记》余善塚在闽县西北十一里,今隶怀安)。
  遵化里 桃枝岭。
  侯官乡 县西北二十五里。旧有崇江里,后并。
  清泰里
  北平里
  灵运里 桐口(伪闽通文四年,王昶奔至梧桐岭)。
  安定里
  德风里
  超胜里
  江阳里
  承平乡 县南三十里。
  接下里
  黄信里
  顺安里
  孝悌里 (以上四里跨江)南洲、黄江。
  安上里
  移风乡 县西南四十里。
  长寿里
  崇福里
  清善里
  匀化里
  杨崎里 (以上五里在江南)
  积德乡 县南五十里。
  恭顺里 湖襄。
  胜平里 仙崎。
  高阳里
  待宾里
  孝廉里
  同乐乡 县北四十里。
  施化里
  兴城里 (二里。界古田、闽清、罗源)龙迹石、寿山石。

《三山志》卷第三终

●卷第四 地理类四

  子城
  罗城
  夹城
  外城
  城途
  子城坊巷
  罗、夹城坊巷
  内外城壕

○子城
  
  闽越王故城,今府治北二百五步。
  晋太康三年,既诏置郡,命严高治故城,招抚昔民子孙。高顾视险隘不足以聚众,将移白田渡,嫌非南向,乃图以咨郭璞。璞指其小山阜曰:“是宜城。后五百年大盛。”于是迁焉。
  唐中和中,观察使郑镒始修广其东南隅。【先是,开城南河。有人得石,记云:“五百年,城移东南。本地合出连帅。”自太康至是,适五百年。《闽川名士传》以为:“陈岩,闽人,为廉帅之应。”《旧记》作“七百年”。】文德元年,陈岩复修。【《岩传》云:“恢其形势,甃之砖石。”旧有观察支使林嵩为《重修子城记》,在“作院”内。(底本作“观察支使林嵩”,库本同,崇抄作“观察使”,误。时观察使为陈岩。)】
  王氏国闽,壁垒翳山,楼橹庇马,【(底本作“接橹庇马”,崇抄同,据库本改。)】城益坚緻矣。【乾宁四年,王潮筑永平城;梁乾化二年,审知筑内城,恐即此城。】后归吴越。
  皇朝太平兴国三年,钱氏入朝,诏堕其城不用。四海混同,人无外虞。断垣荒堑,往往父老徒指故迹以悲。【旧子城二百三十三步。有小墙,周围在焉。(底本作“周围在□”,缺一字,库本同,据崇抄补。)】皇祐之后,始有建请修筑外城者。寻亦寝议。熙宁元年,章大卿岷奏:“窃见州城四十余里,自属天朝,官吏因循,岁岁毁圮,茅墙数尺,霖雨连澍,遄至倾颓,亦有民居冒盖屋宇者。今来相度,欲只就旧基,修筑子城便,愿委本路转运使同共计度。若允所请,乞降度牒三、二百道,添助支费。”有旨:“令转运、提点刑狱,各具相度以闻。”寻复奏:“交趾蛮人,闻自廉、雷将趋广州。本州边海,万一乘风奔冲,何以御捍?乞检寻前状,许令修筑子城。”从之,仍给度牒一百五十道,【每道许卖一百贯足。】是岁六月也。会岷移海州,议者犹以子城故狭,而表犹六七里,费与役广,恐不能成。程大卿师孟谓转运使曰:“第得钱二千万,半岁可就。”乃以二年四月始事,益以西南隅。周九百五十丈,【旧子城西至宜兴门,今又广至丰乐门。】厚五寻而閷其半,崇得五之四,表里累以甓石。上设女墙,其下覆以椽瓦为台,【(底本作“攘瓦”,崇抄作“椽瓦”,下文亦有“椽瓦”之说,据改。)名威武。】以抗其隅。创九楼城上,【时师孟奏:女墙用灰饰,开箭窗,结流道、水沟井、敌楼、角楼。《记》言:创楼九。见《府治》。】下负墙为亭三,一曰雅歌,二曰吏隐,三曰春风。浚其隍,为桥十二。【见内、外城壕、门。】拒以一锸,疏以二门。费缗钱一万九百七十四,用工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九日卒功。【时于后圃草中得仆石,乃陈岩《修城记》,岁适三历己酉矣。九年,许门下将为《记》。】三年敕“知、通、都监,常务点检、修葺俾勿坏,转运、提点刑狱遇巡历,检察之。八年,元郎中积中以女垣喜坏,乃悉撤其覆。【本欲为屋并覆女墙,会交趾叛,曰:(底本作“白”,库本同,据崇抄改。)“御暴不待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