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四尺五寸。
  宋塘浦 四十丈,阔一丈,深四尺。
  新安里 六条:
  白灶浦 六百九十四丈,石桥外阔四丈,浦横三丈,【(崇抄作“浦口阔三丈”。)】中阔二丈五尺,深六尺。
  赵宅浦至水陆塘 三百八十五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道浦二 一、百二十丈,口阔一丈五尺,中阔一丈,深五尺;一、长九十丈,尾阔一丈,深五尺。
  邦浦 二百丈。阔一丈,其内深五尺。
  宋浦 六十丈。
  五曹浦尾 八十丈。以上阔同。
  方乐里 十三条:
  洪塘浦 五百七十丈。不用开。
  桥里 四百四十丈,【(底本无“丈”字,库本同,据崇抄补。)】阔三丈五尺,深八尺。
  里洲塔前浦 四十丈四尺,阔一丈,深五尺。
  外洲浦 一百二十一丈,阔二丈,深五尺。
  后崎浦 七十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窑头浦 六十丈,阔一丈三尺,深五尺。
  庵头浦 六十九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白叶崎浦 三十九丈。
  馆前浦 六十七丈。
  王简浦 六十丈。
  林师浦 五十丈。
  功德院浦至怀安界 五十五丈。
  大章浦 五十五丈。以上阔、深同。自石岊右而东,经甓渎至柳桥,以通舟楫。贞元十一年,观察使王翃开。【(各本皆作“王翊”,当是“王翃”,据《唐书》正之。)】县西南五里,有湖二百四十步,与西湖通,今柳桥是也。
  方兴里 八条:
  牛墩浦 四百四十五丈五尺,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郑崎下浦 二百四十八丈,阔一丈,深五尺。【(崇抄置“郑崎下浦”条于“张崎下浦”、“上浦”二条之后。)】
  张崎下浦 二百四十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上浦 五十丈。
  西禅园浦 四十丈。
  翁前浦 六十丈。
  墩头浦 六十丈。
  盐屿上浦 三十丈。以上阔、深同。
  永钦里 九条:
  石湖浦至报恩祠前【(底本无“祠”字,库本同,据崇抄补。)】 一百十二丈,阔二丈。
  王山西桥至石湖桥 一百七十二丈,阔二丈五尺。
  菱角塘浦 二百九十二丈,阔二丈。以上深六尺。
  官塘浦 四百三十一丈,阔一丈二尺,深五尺。
  西禅塘浦 一百四十二丈,阔一丈二尺。深六尺。
  末山院前小圳 九十六丈,阔八尺,深四尺。
  丘公官池 二百四十丈,旧阔六丈,今阔二丈,深六尺。
  应真前小圳 二百四十二丈,阔六尺。
  西禅前小圳 八十丈,阔六尺。并深四尺。
  处仁里 五条:
  三会浦 一百四十二丈,阔一丈,深五尺。
  张家洋浦 一百七十六丈,阔一丈,深五尺。
  横圳 一百一十丈,阔一丈,深五尺。
  松柏桥浦 一百七十五丈。阔、深同上。
  长定官池 一百七十七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长溪县
  
 擢秀里
  斗门 【建善院前,宣化桥下。】

《三山志》卷第十五终

●卷第十六 版籍类七

  水利

○水利
  
长乐县

  《唐志》:“闽县东五里有海堤。大和三年,令李茸筑。初,每岁六月,潮水咸卤,禾苗多死。堤成,潴溪水殖稻,其地三百户皆成良田。”【田灌溉为五十里,海滨处所也。今县东二十里,(底本作“田□□为五十里海滨□□也令县东二十里……”,崇抄作“田去海滨五十里,今县东二十里”,据库本补改。)卤潮所不到,蕴旱涸竭,(底本作“蕴旱□竭”,缺一字,崇抄作“蕴旱水竭”,据库本补。)则时至焉。然,不常尔。】长乐十里有海堤,大和七年,令李茸筑,立十斗门以御潮,旱则潴,雨则泄,旁皆成良田。【唐武德六年,析闽置长乐。则二邑也,而皆筑于茸之手,相距才四年,必是更宰,不然,则摄篆也。(底本作“摄□□”,缺二字,崇抄作“摄也”,据库本补。)】盖长乐滨海,山浅而泉微,故潴防为特多,大者为湖,次为陂、为圳;捍海而成者为塘,次为堰;毋虑百五十余所。每岁蓄溪涧,虽不泄涓滴,亦不足用,必时雨滂澍,乃获均洽。农事毕,天雨止,向数十里皆为无用之地;以是狡民或侵或请,不知水利之所系。咸平、熙宁,屡有讼者。建炎初,陈可大宰是邑,大修塘、垾、陂、湖。后四十八年,当乾道九年,知县徐谟延耆老讲究水利,为斗门及湖、塘、陂、堰百四所,溉田二千十三顷。【(底本作“二千十三顷”,库本作“二千二十三顷”,崇抄作“二千八十三顷”。)】
  崇丘里 滨江。
  大圳等五浦 计长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