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里为
  王庆坨与长子河合而子牙河之自王家口分派
  者亦来会焉自王庆坨又东迤南行二十里为三
  角淀
  玉帯河其源有二一西北自新城来有卢沟拒马
  挟河琉璃胡良桑干乌流白涧白沟曰北九河一
  西南自任邱县来有黒洋一亩方顺唐河沙河滋
  河曰南六河俱汇于雄县之茅儿湾流入县界为
  玉帯河 旧志  




  会同河上接玉帯下至苏桥众流至此合而为一
  所谓苑口秋涛也 霸州 志 
  霸当京邑之阳川原漫衍羣水赴焉口外诸山之
  水自京西芦沟桥而下经固安永清汇于三角淀
  此霸州以北之水也宣府紫荆白沟诸水自新城
  而下会于茅儿湾经保定玉帯河达于苑家口至
  于信安直沽入于海易安苑肃唐蠡九河之水自
  雄县而南下东过茅儿湾入于苑家口山西五台
  之水自河间而下经任邱汇于五官淀亦入苑家
  口此霸州以南之水也南北二川水至则弥漫浩
  淼文安大城积为巨浸治之之法不以壅而以导
  不先于决口而始于下流观直沽之上有大淀有
  小淀有三角淀广延六七十里深止四五尺若因
  而増益之又为之堤以停蓄众水而委输于海水
  固有所受也然后浚治旧川为长堤以束之髙广
  倍于前使水有所行又多开支河聫络相属使水





  有所分见田洼淀不下数十虔又各深而堤之使
  水有所积则虽淫潦可无患矣 明霸州道王鳯 灵治北河议 
 中亭河 在霸州东南旧自雄县之吴家台流径保
  定县北入玉帯河水发则通舟水退则涸雍正四
  年疏浚深广自保定县北引流至州东台山村而
  入会同河复开支河以广灌溉
 通济河 在霸州东由苑家口逆流达栲栳圏经关
  玉堂山川坛转折而北入护城河每秋霖河泛舟
  楫直抵城下民以为便
 子牙河 在大城县东滹沱漳滏诸流之委也滹沱
  源出山西至冀州合漳 详正 定府 滏阳源出磁州至寜
  晋县入漳漳有二源曰清漳曰浊漳 详广 平府 自河南
  彰德府合流而下至广平县分而为二一东一东
  北东流之支于山东馆陶入卫东北之支至山东
  邱县分为二一北一东北其北者厯寜晋而合滏
  阳至冀州而合滹沱抵献县又分为二一西南行




    至青县合山东邱县东北分流之支同归于卫一
    西北行由河间县之龙华桥入大城县界为沿河
    又东北流至县东南二十五里四呈口合黒龙港
    河亦名交河从而北折径子牙村故名子牙河又
    北二十里径王家口又分为二一西北流八十里
    出新挑河一北流迤东六十里出庆坨二流总汇
    于三角淀自王家口而上西自大城东接静海両
    岸俱有大堤康熙三十九年
圣祖亲阅河工发帑命官修筑
    子牙之源来自西南条派未易数悉大要惟滹沱
    与滏为众流最而逺且险者莫过漳河按清漳发
    源乐平之少山浊漳发源长子之鸠山分流至彰
    德之林县而始合迹其入直隶也成安曲周肥乡
    广平诸县首受之南或冲卫北夺诸河比年以来
    分为四支一经魏县元城至山东馆陶归卫入运
    一经广平至山东邱县又分为二一折而东经威




   县南宫枣强武邑故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县杜
   林村与献县完固口之支流合一折而西经广宗
   平乡巨鹿以抵寜晋与滏河会夫滏水虽清性湍
   而热南自磁州经直隶之广平郡渐达宁晋辅漳
   而流至冀州又合滹沱考滹沱剽悍亦称浑水西
   由繁峙入直隶之平山达于正定奔腾涌伏渐抵
   冀州偕漳滏诸流共由衡水历武邑武强入献县
   完固口复为両支一由西南入单家桥合杜林村
   之流至鲍家嘴归运一由西北入臧家桥经河间
   大城为子牙河出王家口归淀统而遡之归运者
   三归淀者一条分脉散厥势渐平议者欲合四支
   为一遏其入淀悉会注漕创凿新道以归于海
皇上洞烛其弊谓水势合则猛分则弱今诸河分流若并
   归运则漕道有妨并归子牙则屯田受害于是悉
   屏羣议
特授方畧




命大小臣遵行相度凡三支之归运者先于上游除广平
   诸邑之赋乗时捍御随于下流或浚或疏顺其性
   以达之使不为转输碍而一支之归淀者臧桥以
   下地狭而逼势直而迅向使堤防无术春涨秋霪
   非溢则溃沿河八州县其不被昏垫者几何爰设
   河员不惜金钱数十万于献县河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