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镶白正蓝西则正黄正
  红镶红镶蓝翊卫
帝居又有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左右翼步军总尉及巡城
  御史専司稽察而规制弘备矣




卷十一

 城壕之水源出昌平州白浮村之神仙泉通榆河会
 一亩马眼诸泉汇为七里泺东流遶都城曰玉河又
 西山玉泉从水闗径银锭桥流入
西苑遶
宫禁自玊河桥入城壕合流至大通桥入漕河明正统
 时侍讲刘球请于城外宣武桥西量作[减水河]以泄
 城中诸水从之仍命钦天监正皇甫仲和等审视仲
 和言宣武门西旧有凉水河其东城河南岸亦有旧
 沟皆可疏通以泄水势嘉靖中工部尚书雷礼以外
 城壕池浅狭请悉深浚水乃自城西北隅环城东注
 厯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入大通桥
皇城起
大清门厯长安左右门东安西安地安三门周围三千
 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正南曰
大清门少北曰长安左门曰长安右门东曰东安门西
 曰西安门正北曰地安门自




卷十一

大清门之内曰天安门天安门之内曰端门左曰阙左
 门右曰阙右门
  按地安门旧为北安门
本朝顺治九年改今名天安门旧为承天门顺治八年
 改今名
紫禁城起
午门厯东华西华神武三门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
 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城髙三丈垜口四尺
 五寸五分基厚二丈五尺顶收二丈一尺二寸五分
 南曰
午门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太和殿前曰太和门左
 曰昭徳门右曰贞度门其东之南曰协和门北曰左
 翼门其西之南曰雍和门北曰右翼门太和殿前东
 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由太和殿入为中和殿保和
 殿东有中左门后左门西有中右门后右门保和殿
 之后为干清门左曰内左门右曰内右门其东为景




卷十一

 运门西为隆宗门自协和门出为东华门自雍和门
 出为西华门城之正北曰神武门文华殿在东华门
 内箭亭之南武英殿在西华门内南薫殿在武英殿
 之南
  按辽史皇城在南京析津府西南隅大内门曰宣
  教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西曰显西设而不开
  北曰子北统和二十四年改南京宣教门为元和
  外三门为南端左掖门为万春右掖门为千秋大
  金国志宫城四围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北
  曰宣阳门内城之南门也东曰宣华西曰玉华北
  曰拱宸辍耕録元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分六门
  正南曰崇天崇天之左曰星拱右曰云从东曰东
  华西曰西华北曰厚载旧志明初燕王府建于元
  之皇城旧址即今之西苑门四东曰体仁西曰尊
  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至永乐十五年乃改建皇
  城于东去旧宫一里许至东华门之外宣徳七年




卷十一

  始加恢廓移东华门于河之东迁居民于灰厂西
  之隙地
京城南一面转抱东西角楼止长二十八里为七门南
 曰永定左安右安东曰广渠东便西曰广宁西便城
 南一面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一千八
 十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三丈二尺各髙二丈垜口
 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各门俱有瓮城
 外城建于嘉靖三十二年先是成化十二年定西侯
 蒋琬言宜仿南京旧制筑土城嘉靖二十一年都御
 史毛伯温等言成祖迁都金台当时内城足居所以
 外城未立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宜筑外城城外取
 土即可成壕时以给事中刘养直言而止二十九年
 议筑正阳崇文宣武三闗厢外城不果三十二年朱
 伯辰复言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百二
 十余里因命都督陆炳平江伯陈圭等相度形势寻
 又以西南地势洼下难于施工命先筑南面四十一




卷十一

   年工部尚书雷礼请修缮重城添永定等七门之瓮
   城从之四十三年京师重城成我
  朝雍正五年
 特发帑金于广宁门外叠石为道广二丈长亘九里九年
   増修城洞门复广石道数里又于朝阳门外叠石为
   道直至通州所费以亿万计行旅商贾引重致逺感
   颂
 皇仁因立
 龙亭于道左
   坛庙
圜丘坛在正阳门外南郊其制三成南向一成面径五丈九
   尺髙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髙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
   二丈髙八尺一寸各成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及周
   围栏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
   内壝圆墙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髙八尺一寸厚二尺
   七寸五分灵星石门四面各三外壝方墙二百四丈




卷十一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