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宜周回余址寛闲爽垲又于冠
  葢驻宿为便辄欣然有得期于公余葺理整顿以为



  吾职所当为而建立书院之
诏适下爰与司藩王君司臬窦君观察彭君郡守县令商
  度以大门甬道折行池北故有南向听事堂后精舍
  便室东西廊庑大小曲房若干间因旧起废建为书
  院凡栋宇檐樀榱楣轩窻阶除墙垣门户之制无不
  新铁石瓦甓丹雘黝垩屏幛几席之材无不饬计徒
  庸书糇粮属其役于清苑令徐徳泰而董其成名以
  莲池书院从其始也又即书院东甬道西地鸠工庀
  材构皇华亭馆如干楹方向规模略如书院公遇燕
  见退食居息宾从登眺服仆御莫不有所制綦备
  矣循甬道直行池东折而南地可五六亩旧有厂轩
  曲廊葺而治之益构南向听事五区东向精舍三区
  亭一所小山丛树竹篱松牖参错其间为垣三面别
  曰南园备课士谭燕之所又使节之同时并集者可
  以环池而居也新旧共为门三堂五斋四左右庑八
  魁阁一廊五平台一亭二楼一小屋四十余区池二

  桥一经始于雍正十一年之五月落成于是年之九
  月共费金钱若干万动支公费若干余皆余捐养亷
  以足之既成延名宿集诸生肄习书院劝学兴徳敬
  以
赐帑千金置常稔地岁课租以资膏火此后从日众修
  俸饩薪定议公捐以期经久榜所下
诏于院之上方而志其条约于讲堂之次雍正十二年
  冬 亲藩奉
命过保阳搴帷池上亦得适馆之安若其它公卿侍从行
  李徃来车马有所无患燥湿使馆之成于政体得也
  两院东西相属面清流为限跨石梁为阈使节应酬
  与匡坐唫诵不相妨杂至其丛薄交映碧浪成文羣
  籁吹万时鸟变声虽喧寂异境动静殊趋然一俯仰
  而同领略其髙旷一闻见而同触发其天机游神物
  外不分畛域意象中通无隔阂则又天造地设而
  两得其所者已曩余制浙修举紫阳敷文两书院训



  迪淛士颇有振兴又凡湖山胜槩旧迹所存加意修
  葺以为太平液洽咏歌之一助也今兹之举既以宣
朝廷乐育人材之雅化而益以广
圣皇恵使臣轸原隰之盛心且以表
王畿都之中巍乎焕乎有以廓大古人之遗迹而更新
  之吾知萃麟凤于文苑征杞梓于儒林乐嘉宾之至
  止颂徳音之孔昭歌诗诵酒吹笙池馆之胜山
  川之灵且自庆其辉光之日新而遭逢盛事有什伯
  于千载以前者是固封疆大吏有事斯土者所乐为
  而后之君子亦愿以时修葺历永逺而勿替者也遂
  记其缘起而镌诸石以告之
   保定郡学乐器记       王 謩
  古者造士之法必以诗书礼乐而乐为尤重自虞廷
  教胄归之典乐周礼成均之法掌于司乐学者十三
  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幼而习之迄于大成而
  不废其效能使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

  皆寜故程子曰古之成材也易以有此具也三代既
  衰古乐放失至秦火而澌尽焉世传始皇定天下六
  代庙乐惟韶武仅存乃改周大武曰五行房中曰寿
  人沿及汉魏代易新名而仍其音节然惟用之朝庙
  非乡人邦国所得与汉明帝作大予而以雅颂之乐
  用之辟廱享射嗣是春秋释奠器设轩县舞用六佾
  得与士庶共闻之有唐定制独尊吾
夫子为先圣乐用宣和之舞后世释奠用乐多仍此意虽
  声容节奏不必尽如雅颂而音希节澹进旅退旅以
  视淳古遗风或庶几焉我
 朝定乐特设中和雅乐
皇上推崇
先圣追封五代鼎新庙宇祀典器物出
 内府制造颁之
 阙里而郡县之学备乐者犹寡岁在己酉余承乏保藩
  春秋释奠届期行事则尊彝俎豆粗畧不完而乐器



 尤缺乐舞诸生俱未习凡声容之奏器物之陈未
 尝一接于耳目于时制府晋陵唐公亦闻而深慨焉
 谓
京畿首善保阳大郡何为至此以余世职馆阁习闻雝
 璧遗音今职司宣化顾兹残缺能无补辑乎又言
圣庙之乐音必太常器必仿古余感其言为捐俸金
 如式制造为金钟四玉磬十有六以备金石之器箫
 八凤箫二笛八箎六琴十瑟四以备丝竹之器笙十
 埙二柷一敔一搏拊二清苑徐君复捐大皷一以备
 匏土革木之器应用架桌无不全具至舞者所执干
 戚羽钥羽旄麾节节竿节架之属亦皆备焉祭器所
 缺则大铜爵九小铜爵五十牲俎一亦为添补又置
 焚炉一座择诸生之老成者二人受业太常归而以
 时教习次年秋祭陈于宫庭虽演习伊始节奏未熟
 而堂上堂下更唱迭和诎伸俯仰进退有序求诸乐
 官雅正之制亦若中郎之虎贲尚有典刑也于是籍

  其数目志诸学宫俾典守者无复陨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