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十里,东南至连江县抵海四十里,西南至连江县二十五里,东北至海一十五里,西北至侯官县界六十里。
    永福县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东至侯官县界六十里,西至延平府尤溪县界九十五里,南至兴化府莆田县界七十里,北至闽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兴化府仙游县界八十五里,西南至永春州德化县界一百里,东北至侯官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闽清县界六十里。
    福清县
  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东至大海五十里,西至兴化府莆田县界六十里,南至大海一百二十里,北至长乐县界二十二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莆田县界八十里,东北至长乐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闽县六十五里。  附录:唐宋旧疆域
  元疆域与宋同,明疆域与今同,自唐以前无考。  唐
  福州长乐郡领县十杜氏《通典》:“东至山六十六里,外至海,南至海二百里,西至山八十里,山外虔州雩都县界,北至山四十里,山外至永嘉郡,东南到水路到海一百六十四里,西南到清源郡五百里,西北到建安郡界七百二十里,东北到永嘉郡水路一千四百七十八里。
  宋
  福州领县十二《三山志》:东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五百七十八里,东百九十里至海,西二百六十里至界首,又百二十五里至南剑州,南百七十八里至界首,又六十三里至兴化军,北四百里至界首,又百三十里至建宁府政和县,东南二百八里至海,西南五百四十里至界首,又四百二十五里至南剑州,东北五百四十里至界首,又三百二十里至温州,西北二百八十六里至界首,又百十八里至南剑州。
    形 势附
  杜佑《通典》:“凭山负海。”
  沈亚之文:“吻海派江,附山以居。”
  黄璞《闽中名士传》:“山清水秀,为东南之尤。”
  蔡襄《学记》:“东南都会。”
  曾巩《道山亭记》:“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宋史·地理志》:“东南际海,西北多峻岭,抵江。”
  《三山志》:“南望交、广,北睨淮、浙。”
  《图经》:“其地坦夷。”闽中八郡:建、剑、汀、邵,号上四州,其地多溪山之险;福、泉、漳、兴,号下四州,其地坦夷。
  程钜夫文:“连山络其精神,巨渊敞其眉目。”
  王恽奏疏:“连山距海,边徼重地。”
  卢舜治文:“闽东际溟渤,南通交、广,北涉吴、会,皆大海环络,风帆巨舰,一息千里。海寇出没,自东而南而北,深为藩垣门户之忧。”
  王世懋《闽部疏》:“天下形势,易辨者莫如福州府,诸山罗抱,龙从西北稍衍处过行省,小山坐其中,乌石、九仙二山东西峙作双阙。其外托则东山高大,蔽亏日月,大海在其外,是谓鼓山,西山迤逦稍卑,状若展旗,曰旗山,以配鼓,其前则印山若屏,为南案,似人巧凑泊而成者,然犹未睹水所经宿也。登道山以望,则大小二水,历历在目。大江从西南蛇行方山下,南台江稍近城而行。大江复从南稍折而东北,南台江水合之,汪洋氵弥漫,东下长乐入海,其山川明秀如此。土人犹谓方山稍西,俗名五虎,迫视有猛势,以为微缺陷处,然即削方山而平之,亦终不能作大都,何者?愈显则根愈浅,愈巧则局愈小。”
  谢肇淛在杭曰:“闽中之似金陵有三,城中之山,半截郭外,一也,大江数重,环绕如带;二也,四面诸山,环拱会城,三也。金陵以三吴为东门,楚蜀为西户;闽中以吴越为北门,岭表为南府。至于险阻自固,金陵则藉水,闽中则藉山。若夫干戈扰攘之际,金陵为必争之地,闽可毕世不被兵也。”
  《地理述》:“海抱东南,山联西北,重关内阻,群溪交流,虽封壤约束,而山川秀美,福州其都会也。”
  明《一统志》:“东带沧溟,百川丛会。”
  《闽都记》:“三峰峙于域中乌石、九仙、越王。一绝标于户外左鼓右旗,闽南二绝。甘果方几方山几案,于南唐赐名甘果山莲花现瑞。北莲花峰会城斧扆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所都,逄兵不乱,逄饥不荒,沙合南台路通,河口海滨邹鲁。
  《闽书》:“江山奇秀,土风深厚。建、汀二疆束其右,溟海巨流卫其左。”
  董应举《省城山川议》:“省城自龙腰过脉建起,为样楼山,再建为屏山。又布政司山中藏三山,为孕育地,乃自上分宗。西行一枝转结乌石,横度平远,以收其灵秀,此城内山之定局也。龙腰最微最贵,此一城之命脉,不可不保护,妄凿盗埋,法诚宜禁。若论省城水法,龙腰东北诸山之水汇于溪,送入汤门关,龙腰西北诸山之水汇于湖,送入北水关,此二送龙水也。最妙洪、台二江之水,挟潮绕入西关,环注而东,而海潮又自水部门直入,环注城中,与送龙水会,进以钟其美,退以流其恶,最为吉利。从来有水关而无闸限,亦不闭塞者,以潮汐往来,非若他处有出无入之水,虞其漏泄也。”
  《方舆纪要》:“西阻重山,东带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