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令者,心侯之心,则必不致敝。继侯为令者,能事侯之事,又何庙之有废为患哉?侯名渔字时霖,浙之象山人。
  天后宫 在西隅南山之阳。明永乐十年建。一在仙磁氵粤,一在港尾,一在文石,一在松下,一在梅花,一在后山。一名济舟庙,在四都翁山岭。
  越王庙 在二十一都越王山。详见闽县。
  通津庙 在十四都。闽永隆四年,封通津侯。
  通济祠 在十一都。祀通济之神。唐大中十一年建。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唐里人林崇礼创,故乡人呼曰:“崇礼祠”。又有通济庙,在临水渡。宋端平间建。后迁其神于郭门楼上。
  林公祠 在大宏里。祀唐水部林慎思。
  思德堂 在二十三都。祀唐仓曹林鶠。
  显应庙 初名植柱,在八都。《三山志》:唐开元中,有神降于察山之阴,乘大水,沂湍流而上。渔者心异之,取置石室中,望之若植柱。尝有洪氏女浣纱其旁,见若银卮浮水中,褰裳探之,水渐深,为蛟所吞。其家诉于神,不终日,雷雨暴作,刳蛟于水滨,得女死蛟腹中。洪氏感涕,虚其居,刻所取木为像,塑其女配焉。宋景祐中,祷雨获应,更立庙宇。绍兴三年,赐额“显应”。
  祈雨祠 在十三都黑龙潭。宋元丰元年建。岁旱祷雨处。
  桂林祠 在十一都。宋元丰二年建。
  灵通王庙 在十三都。祀神陈通与其弟灵。宋宣和间,敕封王爵。
  金吾祖庙 在大宏里。《县志》:里人林通元有善行。卒,人莫知其为神也。宋初。有寇至,望见神人树旗帜御之,遂退。是日,降灵于人,述生平及父母妻子甚悉,事闻,敕赐庙额。
  高隍庙 在县治西隅。《县志》:宋元丰间,县尉高氏奉其所祀神,曰:高将军来,立庙祀之。永乐三年重建。嘉靖中毁,复建。
  瑞沟行祠 在二都。《县志》:“神,宋莆田县法曹。时有犯法者数百人,当刑。法曹阴纵之,独抱其文案溺沟而没。县令上其事於朝,遂立祠祀之。”
  元明庙 在县仪门东。祀司仓库之神,元元统间建。
  利孚庙 在临水渡。元元统间建。
  祠山庙 在十洋街。初在县东南,元至正十年建。
  昭利庙 在十五都。元至正八年建。详见侯官。
  汾阳王庙 在县东太平桥北。《县志》:“唐咸通中,光州王想,从兄审知节度闽都,摄令长乐,奉所祀汾阳王,来家于芝山之阳,即山北为庙,又刻本庙碑铭于庑上,庙号福惠。”元至正间修。明洪武、隆庆间重修,后圯。崇祯十三年修建。明刘沂春《重修汾阳王庙记略》:芝峰之麓,林泉郁秀,有庙翼然,祀郭汾阳王令公也。历宋于今,几经葺治,迩且就圯。崇祯十一年,夏侯莅兹土,值军兴告急。侯不扰民,而饷用充,未期月,政通而人以和,尤念成民,而致力於神也。新文庙,饰贤祠,诸废兴矣。拜汾阳王祠下,穆然有鼎新之思焉。诸父老为言,士民于王,有求必祷,祷必应。其最异者,嘉靖间倭薄孤城,围中数万生齿,谁不岌岌者,王显其灵旌,耀于壁垒,金鼓以齐步伐,夜则灯火明灭,行枚杂遝,隐见庙中,倭以有备也。惊而宵遁。此城守人所共见,传至今不衰。今之既庶既繁,王实生之。侯闻之,作而曰:“令公奠李唐于再造,洗吐番,回纥之腥,不污中原,功盖天下,千古所钦,祀之非谄。血食于兹,能使岛夷夺魄,而邑咸宁,威莫震焉!德莫隆焉!可令其庙弗治乎?于是,慨捐俸赀,鸠工虑材,完其旧圯,增其未备。不二月,而复告成。庙貌辉煌,视昔有加。侯之致力于神者周,其成全吾民者,又宁有艾乎?爰因诸耆之请,援笔记之。侯讳允彝,别号缓公,直隶华亭人。
  五贤祠 在县东城外。明正德七年建。祀朱子,以邑先儒黄榦、刘砥、刘砺、陈木开衤付东西二亭。匾曰:“源头活水”,曰“天光云影”。门额曰:“溪山第一”,皆摹朱子墨迹。明马思理《五贤祠记略》:吾邑自朱文公过化而后,以理道相观摩。数百年来,理学名宿相踵于世。近气运稍歇,俗不能无少变,然元气终固,则其风教所从来者久远也。丽邑东郊有祠,祀文公而配以直卿辈四先生。四先生皆邑产,即文公过化时所从游,称入室者,祠颜、五贤附文公,而荣邑产也。祠之前楹,颜曰:崇正。由此思之,艰难险阻之中,淄渑互淆,文公独能不失其正,又得四先生,审百家之同异,定所归依,卒也羽翼正统,章程百代,则四先生之获分文公未座,而称五贤,岂待今日论定哉?是祠创自正德壬申,历今两甲子。中间经几修,修久仍复圯。武林郑侯捐俸重新之,其工视前加毖,而意良厚。凡我多士,尊朱日久,其于四先生之微言懿行,又所称童习而里谈之者,亦曾有明睿端庄,造诣纯笃,独得师传者乎?则请以质之直卿先生,有蚤岁闻道,力行不倦,无忝相训者乎?则请以质之自修先生;有夙秉异姿,承家学之源流,笃志敏道,力辟佛老,轶眉山而媲美河南者乎?则请质之履之,用之二先生。之四先生者,其进修各别,要以立志端方,用功坚苦,卓然不为异说所惑、生死所动,而克底成德,一也。吾党勉之,流风未远,师范尚存,但坚向往,决不落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