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穷,恍在云际。远近群峰,皆罗立环侍。遥望丛林隐隐,扆翠霭而俯平田。盖自郡城至此,步步就高,不知其几千万仞也。道傍小台峨然,为枯木庵,木纹腻而中空,辟门焉,根犹植地。昔唐义存僧入定于此,经今七百年矣,而质理如故,非神物哉?龛内,有唐天佑乙丑造庵题刻。所谓廉主王大王者,盖审知也。又有雍熙四年,知郡事何允昭刻,而题称太宗庙号,当为后人补书无疑。龛外,则有元佑韦子鉴、绍兴任士安、开禧陈景俊,及郑昂诸题名。出庵为万松关,松旁积水荒陂,茨菰叶烂,则放生池也。不百武,至寺。宝殿、法堂亦极宏敞,而颇颓落。断钟覆地,井幕凝苔,僧众亦寥寥,不复振。独东庑小寮,差为明净。至后殿,拜伽蓝像,云即蓝文卿长者也。中有闽王审知像。残经败簏,堆委壁间,说法高台,朽折不可复登矣。又西为义存所葬石塔,四周斫作卵形。当师示寂之时,留谶谓:‘石卵爆尽,吾道复兴。’今爆十之九矣。及询所谓金鳌桥、一洞山、古镜台、无字碑者,皆不可复识。即木球,相传亦非故物。独应潮泉在山绝顶,一壑泓澄,随潮溢涸。盖寺中灵迹,惟枯木与是耳。迹兹山之观,无甚胜绝。但以开山禅宗踪迹最远,而南荒地轴形势又复最雄,故能衣钵流衍,绵邈如线。至于探奇之杖屦,百无一焉。问俗之轩輶,万无一焉。檀林之不复振,职此之故乎?”王恭《雪峰歌送云上人》诗:“七闽山多如蜀川,千岩万壑疑登天。六华峰高雪作顶,五月夜半闻寒蝉。芙蓉石窄人飞过,莲宇经台尚经火。无字碑横任鹿眠,磨香石冷从猿卧。忆作法园初布金,三千缁锡绕丛林。经行龙象诸天影,禅寂蛟鼍万籁音。杉枝青青低覆地,木人也悟西来意。五百年光转眼休,重见真僧出凡世。镡津法侣解楞伽,却下九峰登六华。枯木庵前挂如意,留香堂上搭袈裟。去曷来下界相逢处,幸接微言沃甘露。凿齿由来识道安,远公自是奇元度。法舟今去几时逢,尘世空瞻象骨峰。归见住山相问讯,西江一派是禅宗。”董应举《枯木庵》诗:“存公阐大教,乃在枯木中。白日雪花坠,千年梵刹同。无枝不碍月,有穴自成风。试问檀那者,空虚何所穷。”
  以上山俱城西。
  黄柏岭 在天宁山之西。天宁,见前闽县山川。明嘉靖中,邑人陈京镌“望北台”三字于岩石,因名望北台。岭又西为白泉山,白鹭岭,登平山,杨桃岭,虞塘山。一名金棠山。虞塘之东,为鸡笼山。一名斗门山。西曰凤岗,旧多荔树,中有三十六宅,宋刘彝所居曰刘宅。
  齐坑山 在高盖之北。高盖,见前闽县山川。又北,曰石室山。俗名北园。[HT]又有盘屿、峬山、石母屿、吴屿,皆高盖之支也。
  凤冠山 在凤岗西南群山中。沃野千余顷,有三小阜立田中,曰柯屿,又名台屿,瓜屿。宋建州司户陈嘉言筑“书隐”于中阜居焉。又南为阳崎山。一名龙安山。
  阴崎山 在四十七都,与阳崎隔江对峙。树木阴翳,居民稠密,临于江浒。元郑潜置义渡处,一名仙崎。其旁为芒山。
  瓜 山 在四十八都,联方山西。《闽都记》:“有三峦直下,分派如瓜,故名。”万历《府志》:“宋潘柄,元郑潜居之。”详《第宅园亭》。明徐火勃《舟次瓜山》诗:“郑公渡口石桥斜,山色重重碧似瓜。遥望炊烟青不断,蓼花深处见人家。”
  南阳山 在十二都,瓜山之支。《闽都记》:“山巅有乌冈潭。其潭有四,以风、云、雷、雨为名。岩石险怪,人迹罕到。每潭阔丈许,相传有龙居之。潭上云雾腾跃,则大雨如注。岁旱,乡人有祷辄应。
  古灵山 在八都,联瓜山西。一名大帽山,又名席帽山。千峰奇峻,前有文笔峰,特峭拔,宋陈襄居之。详《第宅园亭》。山腰有石室,曰天乙岩,一名小方广,一名罗汉洞。岩西南隅,甘泉涌于石上,可资群饮,竭而后盈。石傍多生蓝草。又有后湾渡、月山岩、安德泉、赞公房、碧玉潭、落镜桥、小天台、蟠龙石、逗云亭诸胜。山南麓为福顶山。元吴海《碧玉潭记》:“古灵多佳山水,居人往往择胜而居。或挹奇峰,或俯清流,各因其志之所乐,而得以自适也。郑生所寓,则占乎溪流之深者,汇乎其止,湛乎其澄,膏乎其凝,黛乎其停。清澈澹滑,泓涵晶莹。盖渊乎其似道,静乎其若德。故名之曰:碧玉之潭焉。吾尝休于是潭之上,阳光下临,云影徘徊,前山倒翠,堕入潭底,游鱼往来,鬐脊可数,闻謦[HT6,7”SS]亥欠声,划然一散,匿伏不可见,良久然后出。并岸密竹骈植,幽草丰茸。潭上老松,荫可半亩,轻风徐来,舒疾成韵。二三友朋,狎坐谈笑,忘世故之纷如手,与日月之促迫。情融景畅,幽意横发,不知濠梁之乐,复能过是?乃叩树而歌曰:潭之清,我濯我缨。其碧晶晶,伊玉之瑛。又歌曰:清潭如池,衡门棲迟。洵美者子,乐可忘饥。于是,诸君子咸属和,而述予言为记。”
  龙湖山 在八都,界于永福,与古灵隔江对峙。有湖曰龙湖,又有温泉。其旁有小台山。
  旗 山 在四都,洪塘西。隔江诸峰,演漾欹侧,其形如旗,与鼓山东西对峙,逶迤数里,高数百仞。上有勾漏洞、仙人石、旗尾堰诸胜。溪流前绕,曰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