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桃夹岸,繁英媚川灼灼然,故谓之桃溪。”溪之西有湖,曰小湖。许当《桃溪》诗:“桃溪一何清,想像武陵水。所受春风时,灼灼花数里。渔郎日去来,无人识归止。安知历溪源,不遇神仙子。”又《小湖》诗:“水德润于物,此湖无谓卑。溪壑有通源,风涛无险期。泽广均田浍,功高济旱时。好看雷雨会,腾踏起蛟螭。”明陈白《桃溪》诗:“乐彼溪流清,谁得投竿趣。潭底落华星,岩间披彩雾。青鬐跃绿波,翠羽鸣嘉树。桃花依旧春,误引渔人步。”又《小湖》诗:“不与众流通,湛然如月午。龙吟人尽闻,龟息谁能睹?萍实还可求,菱花竞争吐。往往有湖波,化作天边雨。”
  附:温 泉
  温泉,在汤头渡,与闽清接界。宋时,建有汤寿桥,久圮。互见《桥梁》。
    屏南县
  紫 山 在城内。
  王柱峰 在城南,又名文笔峰。
  三台山 在城北,又名笔架山。
  象 山 在城东,俗名牛牳山。又东有走马山、御伞山,山形亭亭如盖。
  玉印山 在城东南。顶有巨石,方正如印。山中树木丛茂,多野兽,山羊有大如牛者。
  将军山 马鞍山 俱在城西。
  金钟山 在城西南。
  狮子山 在三都。上有狮子岩,瀑布数十丈,声闻数里。
  石髓岩 在四都。岩下一洞,深广丈余,横跨中道,行人往来必经之,又名桃源洞。
  圭 峰 在四都。三峰并峙,俨如笔架。
  大 山 在五都。
  飞天岩 在五都。相传有宋九公得闾山法,能驱妖,于此上升。今岩上有灵刀,足迹尚存。
  天平岩 在六都。上有洞,相传有龙,祈雨辄应。
  灵石岩 在六都。
  显迹岩 在六都。有百丈漈。
  灵 峰 在七都,灵峰村之西。高数十丈。
  三十六坡 在七都。自下及上,约有十五里。有白水漈,巉岩万仞 飞泉直下,俨如雪□。有纱帽石,又名鸡角石。
  金字山 在九都。两山如“金”字,为一村之卫。有马腰冈、狮子岩、仙影岩、秋万坂。
  萝山岩 在九都。
  鼓 山 在十都,又名文笔峰。有龙漈岩,高数丈,飞瀑如帘,波行九曲,到村合流。
  猴面岩 在十都。西有前厝坪,皆白色。
  碓坝岭 在十都。高五里。
  占 峰 在十都。山极高峻,北有马鞍冈。
  罗峰漈 在十都。漈高数十丈,三叠悬流。
  驻云山 在十一都。上有两石对峙,高出诸山之上。又有石盘仙迹,时见玄鹿。
  峤 山 在十一都。有雁来峰,高出云表,上有石笏、石门。又黄坑岭,甚峻,水流出,作黄色。又罗汉岩,峭壁千寻,上有卓锡泉,下有碧溪。又有留云峒,幽绝可爱。
  龙升峰 在十一都,又名龙江第一峰。上有寨,乡人尝避乱于此。有石龙冈,土山戴石,宛曲如龙。冈上为虎婆岩,有洞,曰虎婆洞,可坐数十人。又有灵石岩,石壁嶙峋,上耸云汉,下瞰溪流,岩际常有毫光,颇著灵异。岩有灵石峒,相传峒中有神物。
  天湖山 在十三都。山上有平湖,广三里,大旱不涸。又有石鼓山,有石如鼓,扣之有声。
  双髻山 在十四都。右峰略低,层岩叠耸,独立一石,广数十围,三面皆峭壁,惟后面稍可蹑足而上。相传昔有牧竖见仙人在石上对奕,又名仙峰。九都亦有双髻山。又北有翠峰山、九曲岭。
  麒麟冈 在十四都。巉岩峭壁,上有冈阜,回环积水,曰天池。
  禅师岩 在燕坑东。中有石屋,深广数丈,一泉清冷异常。
  罗经山 在十五都。巉岩高峻,又连亘国婆峰、美女峰、金鸡岩。
  钟 山 在十六都。形如覆钟,屹立云表。又半岭岩,峭石凌空,高十余丈,奇秀特绝。又忠洋漈,上有飞流,垂岩数十丈。
  龙 江 发源辰溪,至此分为两水。中有卧龙岛,又有黛溪。
  双 溪 东流发源于水竹洋,西流发源于后峭,至县治之西南而合流。又有白水洋,中有大石。
  横 溪 在横溪里。水东西流,白溪流入西溪。
  庵 溪 青 溪 俱在新俗里,俗呼青潭渡。
  西 溪 环绕安乐、移风二里。又有禹溪、小溪、倭溪、仕洋溪。自白水漈至棠口,与钱溪合流。
  路下溪 两涧夹流。又有回龙溪,达古田大溪。
    闽清县
  台 山 在县西南一里旌良乡。势平衍,县主山也。上有石塔,又名石塔山。
  钟南山 在台山南。上有盘谷岩,泉甚甘。或云,此乳泉也。旧记云:昔二人裹粮入山,憩草屋下。忽一人自外至,袖芋数枚,拨落叶煨以相啖。迟明失其处,但见木叶盈尺,题诗其上云:“偶与云水会,不与云水通。云散水流后,杳然天地空。”下有度仙桥,左为芹山,邑人白玉蟾炼丹于此。西曰名山。
  金钟山 在县南和丰坊。绝顶形如钟覆。又南曰龙冈。山下为中洲,溪山环抱,曰沈子岩。岩下水中镌有字,水浅则见,曰象鼻山。东曰狮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