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南曰洪塘山,绵亘二里许。
  荷 山 在县东江北岸,山形如荷叶。又北曰澜墩山。
  北竿塘山 在县东北大海中。山形峭拔,与南竿塘并峙。中有白沙、镜港、堘村、芹石、塘崎、石尖、孟澳等七澳。洪武初,徙其民于内地。《三山志》:“上下竿塘、大小亭山、桑屿、关岭、蛤沙、北茭镇,俱在县东北海中。”又有东洛山、西洛山、西洋山,皆在北茭外海中。《方舆纪要》:“相近又有拱屿澳。嘉靖三十五年,倭贼犯县,官军击却之,贼夜遁,由拱屿澳出洋。”互见《海防》。
  海 在县东二十里。详见《海防》。
  连 江 在县城南,一名鳌江。《名胜志》:“源出罗源县黄土溪、黄柏潭,旧怀安县桃州密溪,三派合流至县前。环抱如带,东流入海。”《县志》:“探讨水源:一出古田秀峰寺,一出古田牛头岭,至杉洋一百二十里,会流于双口渡;一出闽清二十九都雪峰;一出侯官里数百村,至大廷坪皆一百八十里,会流于双口渡。右纳宁德之排楼溪,罗源之罗溪;左纳闽清、侯官、塘下之西峰水,又经西峰,而徐隆溪、大王溪、佳湖、曲水溪之水,总汇于掌濑。掌濑与小沧对溪,故南而五县寨溪口,并侯官之日溪,悉注小沧,而赤口、溪口之水亦入焉。嗣是东北注者,为高岳,为龙潭,为东岸。自西南注者,为芙蓉溪,为贵湖溪,至陈溪而会流焉。陈溪去城七十里。按此,连江受五县之水。旧以为只三溪,误也。
  岱 江 在东岱山。下衍、蟾步、浦口之流而注于此,为海疆要口云。旧以为即鳌江,亦非也。
  利安溪 在县南五里。源出文笔诸山,潆洄下流,合浦溆入于江。又南曰雪溪,源出覆釜山下,洞壑深邃,合利安之水入于浦。
  竹 溪 在县南四里。带赤砂、馆前,流经龙塘以入江。
  宝 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云峰山,上自潘渡、凌岭以下,达罗山仑,萦环民居如宝带。明周正子诗:“云拥潘家渡,飞帆去复回。乍闻樯燕语,复见岸花开。潮满濑声寂,山迷雨势来。使人无病涉,须仗济时才。”
  芦 溪 在宝溪西二十里。僻在山隈,林峦秀美,泉流其间。又曰牛溪,为横溪、鳌峰、长熙、峬边四水所汇,以东入江。曰周溪,有石关溪口,下为潭,上接朱翁水,合三峡注于牛溪。
  陈 溪 距城七十里。上受侯官、古田、宁德、罗源并连江界内之水以入江。
  财 溪 在县东。源出乌岩,亦名百丈岩。漈水不竭,近川居民引为坝,利灌溉。经岱云塘入于江。
  鲤 溪 出炉峰之北。相传有赤鲤潜其中,神灵能兴云雨。又有木庶溪,自鹿池导源,经益砌浦入于海。
  附:温 泉
  温 泉,在光临里。
    罗源县
  凤 山 在重上里,县治后。山势耸起,两翼舒展如凤。右二百步为群玉山。
  文殊山 在县东隅。《闽都记》:“山如伏狮。宋邑宰林榷尝梦岩中电光四起,明晨往视,石罅中有文殊像,遂构殿居之,故名。山有章突洞,在群玉峰之西,有石突然,其上平坦,相传章寿炼丹之所,有石刻‘章突洞’三字。”印屿浮其东,在岐阳洋中,方平端正,周围六十余丈。迤北曰尖山,有王家林岭,下有棋盘石。相传仙人奕处。
  南华洞 在县东一里许。宋林迥隐此,建风月堂,左为天池窝,右为锦绣谷。详《第宅园亭》。又西隅,为上梅岭,下有鲫鱼屿;东隅为下梅岭。又东五里,有三峰矗起,曰三台峰。
  莲花山 在县西隅。《闽都记》:“中有圣水岩,岩有石洞,洞有井,甘冽可愈疾。又有奇石二,尖秀如笔,方平如砚。邑人岁登览,冠盖相望,俯视城市、景物之胜,在目睫间。”元陈高记:“罗源负山而邑,县治左有莲花山,不甚高大,多清泉怪石。予道经闽邑,省左司郎中葛君、理问王君,要与同游。始上山百步,至圣水寺。中有鉴池,泉自池中出,石龙泠泠喷注。佛殿傍夹室有白玉蟾题诗壁上,书大草字,颇雄伟。出寺,傍石径行二十步,至眠鹤亭。望连山叠若屏幛,市廛居室,历历目中。自亭转行至寺后,有石室,室中有金钟潭。前有方池,池畔为壶春亭。行稍倦,憩亭上,仰望见普陀峰。因上至峰所,大石岿然,下瞰空洞,有观音大士阁。自石壁而上,可三十步,至龙虎岩。高广四五丈许,势如虎蹲龙蟠。泉水出岩罅,涓涓如缕,名曰仙源,鉴池、金钟、方池,其源皆出于此。龙虎之上,有笔砚峰。二石相并,其一立,色白;其一偃,色黑,而上平。笔砚之间有仙迹,路险塞,莫能穷。大抵山水可游者,多在辽远幽僻,又多深窈峻拔。兹山去县治不过一里,无攀跻登陟之疲,而泉石幽雅,赏玩不厌,可谓奇绝。同来者六人,彭城葛良仲温、永嘉陈高子上、灵武王翰用文、沛郡朱希文仲絅、东莱太史元子元安,钟元子初。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十八日记。”
  席帽山 在县西隅五里许。峰峦秀拔。
  罗汉山 在县西隅,罗汉之水出焉。西南曰金钟山、铁幛山,二山相连,一圆如钟,一峙如屏幛。前曰天马山。元王翰《金钟山》诗:“造化为炉迥不群,沉沉深映碧山云。霜风午夜清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