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霞生。百鬼不敢啼,雌雄常夜鸣。有时湍濑寒,几曲流琼瑛。清秋坠蟾影,白日闻雷声。偶兹访灵奇,扫石窥清泠。洗心盟鸥鹭,濯发解冠缨。长风动悬萝,飒爽毛骨轻。飞雨洒然至,万壑秋冥冥。归途柽桂影,了了心目醒。到家兴未已,石室披丹经。”
  越 峰 一名越王山,在元辅里,距县西里许,又曰月峰。旧传闽越王无诸尝游此。其下为双溪,由溪北而西,为栖凤岩,为香林,为瑞应山。
  高盖山 在高盖里,县西南六十里。道书“第七福地”。上尝有紫云如盖,故名。亦名紫盖山。有水,色如金,又曰金支山。《太平寰宇记》:太守陶夔记曰:“山有石井,深三丈。石盆广二丈,清净如镜。士人徐登在此得仙,与东阳赵日丙[HT]斗仙术,即此处也。”闽王鏻郊天,封为西岳。东西有二石室,东室明净,前有水帘垂空而下。西去洞数十步,有石龟与石棋盘。巨石墙立,道出其中,逶迤百余级至放云峰,始平坦。又历数百级西转,石壁插天,多洞穴,有奇石挺立,曰凤立台。壁罅盘曲,若螺旋者,曰螺旋峰。其上曰水帘洞,所谓西室是也。崖下承以池,曰龙吟池。宋张世南《高盖山记》:“福之永福西山,曰高盖,为天下第七福地。出县郭,陟峻岭,山行五十里而近。最上处有禅刹,曰名山,徐真君上升之地。东西二室,则浙僧归寂之所也。徐本牧儿,饭牛山椒。一日,闻乐声出林杪。缘岩造观,至则有二人奕,拱立良久。遗徐棋子一,叱令归。归即精解手谭,时碎瓦器为子,布地为局。纵游岩上,往往与二人遇,遂得修行烧炼诀。有赵真君,不远千里访之,以所得秘密与之参契。徐喜,酌酒共饮草庐中。时霜月,草木凋空,徐曰:‘主人远访,无以为乐。’以余沥一喷,顷刻花林遍开。今名所居曰花林庄。徐功行成,将入山炼大丹,仙去,埋棋子田中,涌土成墩,植牛杖其傍,旋生枝叶,今老树尚存。尝有耕者发墩,致风雷之变,至今相指为戒。丹成之日,与兄弟姐妹七人饵之,同时上升,故其地有七仙亭、徐、赵二真君有祠。云自仙羽化,莫有一诣其上者。数百年后,有浙僧携小师来主寺,有轻身术,偕至徐君坛,得二石室。乃凿山通道,飞磴自石门中出,始尽发地秘,四方游者于是翕集。其东室明洁,前有水帘,自岩巅垂空而下。山中佳致,可坐而挹。西则日奄霭,稍乏奇观,独去洞数步,有石龟,与石棋枰对立。一日,东室主僧赴邑斋会,小师乘其远出,移师床坐逝,主僧于斋席中即知之,叹云:[HT6,7”SS]巨寸耐小鬼夺我山中佳处”。亦即席坐逝。其徒议舁归,以登涉之劳,乃茶毗囊骨归,塑像西室,虽加丹粉作喜色,每一风雨即脱落如怒,或者犹疑二僧禅寂虽高,而贪嗔一念未能了然者,小师之移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数十年前,有高僧数其败教之罪,摺而正之,言其中如败炊饼云。高盖为闽中佳山,虽左僻名胜,往往远从游览,吟题甚富。有一联云:云幄护坛仙世界。水帘遮室佛家风。时人赏之,以为能点出山中眼目云。明陈价夫《高盖至方壶遇雪》诗:“林花历乱鸟无声,万壑千峰雪里行。僧衲借人山罽暖,茶铛烧竹石泉清。携将仆被装云去,折得松枝与鹤盟。此境从来难再遇,肯因僵卧逊袁生。”
  笋 林 在城西百余里。又西为上观音山,为锦屏山。
  西兴岩 在英达里。上有瀑布泉。
  狮子岩 在英达里。峭壁突兀,澄潭上有石穴,深不可测。西为秀峰,为北林山,为寿春山,为乌石山。为莲坑山,一名香盖山,冈峦拱护,状若莲花。
  宝寿山 在元辅里,距县南五里。又南十里为宝积山,为总持山。为溪中山。两山夹道若溪,奇石无数。
  灵 峰 距县一十五里。
  铁券山 在南山下。村名埔埕,唐宗室李氏所居。有铁券藏于家,上署侍郎韩愈押,故以名山。
  六洞仙山 在县南二十里。极高秀,旧有仙人居之。风雨晦冥时,有仙乐出于岩洞。樵人沿岩至其地,遇二人对奕。明日再造,不复见,遂刻六洞仙像于其上。对面南山有三石室,中室有一石龙,四面云雾如斫、如画。龙口出泉,凿井承之,四时不竭。山上有仙篆十字。[HT6SS]详《碑碣》。
  陈 山 在县南十一都。山形如龙,有十八摺。下有溪十八湾。
  斗湖山 与陈山并峙。上有四湖,又名倒湖,湖傍有田。
  灵鹫山 距县南四十里。又南三十里,为香泉山。
  大张山 距县南三里。穹窿磅礴,诸山环拱。左有小张山。
  辜 岭 距县南四十里。
  白鹤岩 在县口新丰里。《名胜志》:“前有飞瀑,旧传仙人炼丹于此,有白鹤飞来,故名。又五里为曹溪岩,上摩苍穹,下临深涧,微有一径可升。相传张、赵二仙尝经此。仙厨、仙灶俱在。”
  普门山 在龙津里,距县东南十里。又十里为谢洋山。又二十里为新兴山。为梅岩,高拔峻秀。又十里为白云岩,为陆山,为梅山。又二十里为中和山,有仙篆。又十里为枕烟山,为上生山,为上林山。元吴海《游上林记》:“予旧至章山,闻西六七里许,有上林之胜,北十数里许,有雁湖之奇。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