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六年裁归左营兼管,十三年复。

  城守营参将署在北门内,驻防府治。左军守备署在冈山。右军守备署在下茄冬汛。

  台湾水师副将署在安平镇。

  中营游击署在安平镇。守备署在本营内。

  左营游击署在鹿仔港。乾隆五十三年,由安平镇移驻,嘉庆九年领帑建。安备署在笨港,嘉庆九年建。

  右营都司署在安平镇。旧制游击,嘉庆十四年,移驻艋舺营,将北路淡水营都司移驻。守备署在安平镇。

  协镇澎湖水师副将署在澎湖大山屿妈宫澳。

  左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游击署东。

  右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妈祖宫东。

  教场在郡城北。康熙三十六年,总兵张玉麒建演武厅,乾隆十六年,总兵李有用建内堂。台湾水师营教场在安平镇城南。乾隆十四年,副将沈廷耀于演武厅后增建内堂三间。澎湖水师营教场在妈宫澳。

  接官亭在西门外海口风神庙前。

  附废署:御史衙在东安坊。初为凤山县公馆,雍正元年改建察院行辕内,左右分建满汉御史住宅。乾隆元年,满察院白起图辟左旁旷地为射圃。十五年,汉察院杨开鼎辟右旁旷地为射圃。后察院钱琦成之。乾隆四十六年停设。

  凤山县

  知县署在城内兴隆庄,东南向。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芳声创建。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重建。五十七年,知县李丕煜修堂廨。乾隆五年,知县程芳建吏舍。二十一年,知县丁居信建官厅。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修。五十四年,知县张升吉修。

  县丞署在下淡水。旧驻阿里港,乾隆五十三年移驻。

  典史署在县东。

  下淡水巡检司署旧驻下淡水大昆麓,乾隆五十三年改驻县旧城,即兴隆里巡检署。

  南路营参将署在兴隆庄县治后,统辖本营、下淡水营官兵。下淡水营都司署在山猪毛口汛,乾隆五十三年分设驻札。守备署在水底寮汛。旧在凤弹下埤头,乾隆五十三年移驻。军装局、火药局俱在山猪毛口汛。

  嘉义县

  知县署在城内。旧诸罗县原在佳里兴,康熙四十三年移驻今所。四十五年,摄县同知孙元衡建大堂、川堂、仪门。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建后堂、内廨、左右两廓。五十九年,署县孙鲁修。雍正六年,知县刘良璧再葺。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建吏舍。二十七年,知县卫克堉重建。五十二年,林爽文倡乱,义民守城,奉谕旨改名为嘉义。五十六年,知县单瑞龙领帑重建。

  县丞署在笨港街坂头厝。原在砖仔窑,雍正十二年移建今所。

  县丞署在斗六门,乾隆五十三年设。

  典史署在县署西。

  巡检司署在大武垄。乾隆五十三年以斗六门巡检移驻。

  佳里兴巡检司署在盐水港。

  嘉义营参将署在县治。旧为北路左营都司署,道光十三年,都司移驻斗六门,添设参将驻此。

  中军守备署在县治。道光十三年设嘉义营,以斗六门汛守备驻县治,为参将中军。

  斗六门营都司署在斗六门。道光十三年,以北路左营都司移驻。

  彰化县

  鹿仔港理番同知署旧在邑内南门街,即淡水厅署。乾隆三十二年,移泉州西仓同知驻此。四十九年,改建于鹿仔港仓前。嘉庆间改建于龙山寺前。

  知县署在县城北。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建。乾隆五年,知县许廷璠重建吏舍,后令刘靖、陆广霖、苏渭生、刘辰骏、张世珍相继增建。五十一年,林爽文倡乱,毁。五十六年,知县宋学颢领帑重建。嘉庆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修。

  县丞署在猫罗保南投街。

  典史署在县仪门外西偏。

  猫雾拺巡检司署在猫雾拺犁头店街。

  鹿仔港巡检司署在鹿仔港米市街,嘉庆二十年移驻大甲。

  北路协副将署驻札县治,在县学后。

  中军都司署在副将署西。

  淡水厅

  同知署在竹堑士林庄。旧公馆在彰化县治,雍正二年,同知王汧建。乾隆七年,同知庄年重建门堂,规制悉具。二十一年,同知王锡缙改建今所。二十八年,监生何长兴捐修。

  县丞署在艋舺。旧本八里岔巡检司,雍正十一年设,后移驻新庄。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县丞。嘉庆十三年,设艋舺营,距新庄仅十里,因改驻于此。

  竹堑巡检司署在竹堑城内。

  北路右营游击署在竹堑城内。道光七年,以镇标右营游击移驻,即旧右营守备署为之。

  守备署在大甲溪,淡水、彰化交界。道光七年,由竹堑城内移驻于此。

  通判署在噶玛兰适中五围地方。嘉庆十六年新设,二十一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