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轩,景瀛字虞琴,皆为临平人。临平为仁和县属镇,今属杭县。《临平记》创修于明沈谦,记自汉至元末事迹,其后康子兰与康莲伯,又仿乡镇志例,厘为镇志十六卷,其书早佚。后有潘夏珠继沈谦之书,为《临平续记》;光绪十年,张大昌又为《补遗》四卷,纪至明末。棠鉴前记正待补续,竭十余年心力积稿盈尺,未及编次而疾作,乃嘱景瀛续成之,景瀛承其遗绪,为临平作志,稿成时年已八十有八,亲携稿送于浙江图书馆。按是编编例,重在补辑前记,记述人物以迄清末,至若山川各条,不属于人事,故列入附记别之。

  桑梓闻见记一卷续记一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鲍逸纂。逸字问梅,号问梅半隐,杭州人。此书逸记杭州山水、土风、士习、土产、随笔而书。自乾、嘉以来往事琐闻,记载尤详;庚申及辛酉太平军二次入杭州事,皆目覩耳闻,颇为翔实。其书虽有采摭于《西湖志》《湖山便览》等,亦必考订属实,而后述之。此稿成于同治甲戌,未见有刊本也。

  补订艮山杂志不分卷稿本,盖寿松堂,孙氏丰华堂藏印(上海图书馆藏)

  清翟灏纂。灏字晴江,仁和人。此本为蓝格誊清本,一名《艮山地理书》,张尔嘉为之增补。艮山为仁和县地,在杭城东隅,系一小阜耳。宋南渡后称岳,与卞梁之艮岳齐名。元绍兴路儒学沈德章撰《艮山碑记》,述及旱道水路。此志记古迹、掌故、桥梁、村落、传记、诗文,起自咸丰迄同治止。今艮山土阜不存矣,而为沪、杭、长铁路之交点处。

  栖里景物略十二卷清嘉庆十四年传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张之鼐纂。之鼐字仲谋,号横潭,又号半庵,仁和县唐栖人,清初诸生。是编之鼐纂成于康熙间,书凡十二卷,补遗一卷,凡一百三十五篇,搜采颇博,文亦雅驯。惟所引事物,不注原书,此犹沿明人旧习也。书分为十二卷,而录《传经堂》记、序、诗文多至二卷,又《横潭诗集》一卷,似非志例。首列唐栖考一篇,考据沿革,漕运古迹,山川原委甚详,颇有志乘之才也。唐栖考云:“唐栖者为隐士所栖也;隐士名珏,字玉潜,宋末会稽人,镇因以隐士所栖得名。”按唐栖在仁和县北五十里,德清县东南三十五里,栖水所贯,水南仁和,水北德清,为产蔬果著名之地。此书为之鼐曾孙迎煦于嘉庆己巳岁借邵兰生藏抄本传抄,阅年兰生之书毁于火,今此本为孤本矣。

  海昌外志八卷明崇祯二年刊本(江苏省地理研究所藏)

  明谈迁纂。迁始名以训,字孺木,号观若,海宁县枣林人,诸生。迁不屑场屋之文,好观古今治乱之事,尤注心明朝典故,著有《国榷》一书,颇行于世。海昌为海宁县之古称,其名始见于《三国志·陆逊传》云:“逊始在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此志云:“是志题曰海昌,以海宁为吴海昌郡,从古地名也。”盖海昌吴时为县,非为郡也。考海昌志于明嘉靖间,邑令蔡完延董谷纂《海宁县志》九卷;其前犹有永乐间训导曾昶撰《县志稿》,朱迪又为《续志》四卷;成化中洪遵纂《海宁县志》,久佚。惟宋潘景夔之《海昌图经》,据此志缘起所言:“藏于邑之硖山闻氏。”但按清康熙十四年,知县许三礼修县志时,已不可得也。此志继崇祯三年赵维寰《宁志备考》而作;其书体例,分舆地志、食货志、职官志、建置志、选举志、人物志、丛谈、艺文志八门,子目四十有三,较前志多所考证。书首有自序,署丁亥秋九月,并附录宋《海昌图经序》一编。原刻本除此书外,别无发见。藏于上海图书馆者,为静得楼抄本,浙江图书馆藏有旧抄本,钤有海昌马氏味吾斋藏、陈恭溥、游艺仙馆诸印,及道光丁未陈恭溥手跋。

  海宁志略不分卷旧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范骧纂。骧字白文,号默庵,海宁人;明举人,顺治十一年举贤良方正,不就试。是编修于顺治丙申丁酉间,时邑令秦嘉系延骧所纂也。其书体裁,以仿胡孝辕《海盐图经》之例,每门统作一篇,分分野、山川、坊衢、乡市、沟洫、田赋、户口、兵防、公署、学宫、潮汐、海塘、寺观、补遗、附录十五门。其书文辞为论说体裁,引证考订,网罗断制,尚能合乎史体。例如潮汐篇;附《浙江潮说略》,引载《史记》《山海经》,枚乘《七发》诸说,以证海宁自古为观潮地。又引录褧伯宣《潮候图说》云:“浙江之口有两山焉,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江海之会,谓之海门,潮之入于浙江也。发乎浩渺之区,顿就敛来,拗怒不泄,而汹涌之势陈也。”此叙海宁潮汐之形势,足资征引。余篇颇简略,殊为未定之稿。按此志纂成后未即附刊,此书系管庭芬手钞,据骧手稿校录。至光绪八年海宁钱氏始为之校梓,而有刻本流传。

  宁志余闻八卷清光绪三十二年海宁张光第传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周广业纂。广业字勤补,号耕崖,海宁县人,乾隆举人,著作甚富,撰有《广德州志》《孟子考》《冬集纪程》等书。此编广业经二十余年之久,纂成于乾隆五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