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小石、伯洪三乡,信丰县之潭庆乡,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十三年知县章莹始修县志十卷,此志继《章志》重修,其书分星野、气候、建置、沿革、城池、街巷、井坊、表、墟、市、疆域、山川、古迹、险塞、桥梁、陂塘诸门,叙述简约,故名曰志略。

  南安府志三十五卷明嘉靖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何文邦修,刘节纂。文邦字献卿,广东南海人,正德间南安知府。节字介夫,大庾县人,弘治十四年解元,十八年成进士,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正德间以忤刘瑾谪知宿松县,转广德州判;瑾诛擢四川提学佥事,转云南兵备道,升广西按察使,历福建参政,浙江布政使,官至山东巡抚,年八十卒。辑有《广文选》《周诗遗轨》《两汉六朝文薮》诸书。此志为节纂成于嘉靖元年,文邦取而自为笔削;又经郡人秦锐校正刻成。其书体裁,尚属纯赡。按南安为今大庾县,唐虔州地,宋于大庾县置南安军,元为南安路,明改为府,领大庾、南康、上犹、崇义四县。郡志始于宋知军方崧卿,及军学教授许开,创修《南安志》二十卷,附《拾遗》一卷。明景泰间郡人蔡云翰重修,正德间郡守季斅,聘吉水曾焕,及郡进士刘潜又修。此志踵正德《季志》重纂,为南安郡志今存最古之书也。

  上犹县志二十卷清乾隆五十五年刊本,卷十四至卷二十艺文志未刻(浙江省图书馆藏)

  清贾文召修,蔡泰均纂。文召字仲官,甘肃伏羌县人;乾隆五十三年由举人任上犹知县,五十五年调建昌府泸溪知县去。泰均字章湖,上犹县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候补监察御史。按本志例言云:“《犹志》作于明嘉靖,康熙癸丑及丁丑修辑二次。至乾隆庚午邑侯方(求义)、李(珥)、李(都藩)三公,重加编辑,始有成书。然是时延泰和庶常梁君机为纂修,未告竣而梁君去,故其间仍不免有缺略。”其所叙上犹志乘之原委如是。此志之纂,因甲申岁上犹大水,旧志版片漂没无存,文召来官上犹,又延泰均纂辑,越四月志成,而文召去,知县黄宗祝继事刻成。其书体例,分图志、舆地、建置、官师、食货、祠祀、礼乐、兵防、选举、宦绩、人物、杂志、艺文十三门。据建置志谓:“犹邑隋属南康地,唐昭宗天祐二年,议建上犹场,南唐李璟保太十年上犹始为县,属昭信军。宋宁宗嘉定四年改上犹为南安,元至元十四年改南安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南安府,太庾、南康、上犹属之,清因之。”按其所叙沿革,与南安府沿革有混淆。

  瑞金县志八卷明嘉靖二十二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赵勋修,林有年纂。勋字建之,广东番禺县人,嘉靖二十年由举人任瑞金知县。有年纂福建《仙游县志》,已著录。据本志序谓:“瑞金前无志乘,唐宋以前事迹远不可稽。”按此志之纂,但考典籍,参之府志,询之故老而成。全编分舆地、官制、学校、人物、宫室、祀典、文章、杂志八类,每类各有小序议论务实。舆地类建置篇云:“瑞金春秋、战国、秦、汉迄五代,皆为属雩封内地,名象湖镇。唐天佑元年始置瑞金监,以其地尝掘土得金因名。南唐保太十一年升为县,太平兴国七年割地益之,元元贞二年以县属会昌,至正十九年,汉王陈友谅遣将熊天瑞得赣,据守其地。明初常遇春平赣,天瑞降,洪武初置赣州府,瑞金隶之。”

  石城县志八卷清乾隆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王士倧修,刘飞熊纂。士倧一名尔,汉军镶红旗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三年任石城知县。在官七年以忧去,服阕出仕,官至山东道监察御使。飞熊事迹未详。石城建置始于南唐,以四山多石,耸峙如城,以故得名。邑乘创于明弘治辛亥,崇桢癸未,邑令尚承业重修,清顺治已丑邑人董复辑有私志,庚子邑令郭尧京复修之。此志体例参尚、董、郭三志酌定,分舆地、经制、田赋、官师、选举、人物、纪事、艺文八门,子目八十四。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

  长兴 陈光贻学

  ○福建

  八闽通志八十七卷明弘治三年刊本(天一阁藏,不全,北京图书馆藏全书)


  明黄仲昭纂。仲昭名潜,以字行,莆田县人;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言恉当时权贵,尝被杖,又谪其官。弘治初复起为江西提学佥事,未几乞归讲学,学者称曰末轩先生,所著有《末轩集》十二卷。闽省舆地之书,始自唐林谞撰《闽中纪》宋庆历中林世程重修之。南宋及元,皆无总志,仲昭始为此书,以统纪闽省八郡,故名曰《八闽通志》。八闽者,福建于元代始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故称八闽。仲昭之后,又有王应山为《闽大纪》,何乔远作《闽书》,明修《通志》,皆以闽为名。此志为巡抚陈道属仲昭为之,纂成于弘治三年,其书乃荟萃郡邑志书,参览历代著述以成,纪载闽地事物,最臻齐备之书。且下笔谨重,不为苟且之言,倘有考订未详,则宁缺无滥,以拯当时志乘冗杂之病。而闽省志书,亦因仲昭为之一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