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延邑人戴仲升、李龙山编纂,未之梓。康熙乙巳,■〈雨上溥下〉延继芳等采续之,以旧本为质,又参群籍,以补所未备;与仲升子枫仲共襄厥成。其书体例,悉仍戴仲升旧志,分舆地、建置、食货、典礼、官政、人物、艺文、杂纪八门,子目五十有一,述作仅越月卒业,即付梓之。祁县志刻本,则以此本为始。

  徐沟县志二卷明万历四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存卷一)

  明杨国桢纂修。国桢字翼明,陕西陇县人;万历举人,万历三十五年任徐沟知县,后调太原县,升湖广常德府同知。徐沟古为徐川镇,相传为帝尧旧都;金大定二年始建县,属太原府。其境因金、嶑二河会流,徐徐而下,涨冲为沟,其城随旧沟而筑,故名曰徐沟。县志此志为创修,所定志例,分为舆地,建置、食货、学校、秩官、人物、艺文七门,子目三十有九。纪载简核,为明代方志之有体要者。惜其原本已残,查湖北省图书馆藏有抄本,亦为残帙耳。

  清源县志二卷清顺治十八年刊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清和羹修,王灏儒纂。和羹顺治十八年任清源知县。灏儒清源人,官曹州知州。清源于隋开皇十六年始置县,金时曾置晋州于此;元、明、清初则改州置县。乾隆二十九年,又以其地狭,降为乡,属徐沟管辖。此志修时犹为县,故曰《清源县志》。据此志序云:“县本无志,邑人罗国善者,藏其祖考抄本,上自春秋,下至明嘉隆而止。”按此则清源明时已有志书矣。此志编例,分上下二卷,上卷列沿革、星野、疆域、形势、山川、都分、风俗、景致、古迹、陵基、城池、公署、学校、坛壝、铺堠、祠庙、寺观、屯镇、楯樾、街市、桥梁、渠堰、户口、丁役、田赋、物产、灾异、职官、宦绩。下卷列选举、褒崇、人物、艺文。按其所分门类之篇名,纤陋至甚。

  文水县志八卷明天启五年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明米世发修,郑宗周纂。世发字桂源,陕西蒲城县人;天启三年以举人选任文水知县,任满升顺天府推官。宗周字伯忱,号意葵,文水县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直隶巨鹿知县,官至福建巡按。据沿革云:“县为汉大陵县地,隋开皇十年置文水县,以文谷水名也。县为武后故里,唐天授中曾改曰武兴县;后仍复名文水,属太原府。”考文水县志,始于明嘉靖间,知县樊从简修;此志踵《樊志》重修,执笔者惟宗周一人,邑庠生赵应征、孟恕、李之芬、马时行,则为采摭。其书体例,自舆地迄杂记凡十类,体密义严,颇善志例。卷前有邑人王在台序云:“严核不爽,其辞赡不伤体,文不掩质。”阅之诚然。

  兴县志十八卷清乾隆二十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蓝山纂修。山潮州大埔县人,乾隆举人,乾隆二十八年任兴县知县。兴志创修于明万历间,清雍正八年知县程云重修;《程志》为县人孙文定等纂,自谓不凡,然其志例简陋特甚。此志继《程志》重修,其书志例,分图考、星野、建置、疆域、山川、物产、风俗、职官、户口、田赋、仓储、学校、典礼、祠祀、人物、营筑、形胜、艺文十八门。兴县处万山之中,西界黄河,北连沙漠;大万、合查诸山,雄亘东南,地僻而道险;昔唐张说讨兰也州,间道出之合河关;宋限契丹,明御鞑靼;均为边庭要塞,兴为秦、晋之阨隘也。据本志建置,兴为汉汾阳县地,晋置蔚汾县,是建置之始。北齐仍为蔚汾县,隋改临泉县,唐改临津,寻改合河;金末升为兴州,明初降为县,属太原府。按本志所定十八门,未有选举一门,据凡例云:“选举自唐以前不可考,宋时岚、石等州入契丹,故宋世无登科者;后地入于金,而刘昂遂登进士,刘海大魁天下焉,故选举自是始。”按本志选举,附入人物,登科者实无几人欤。

  临汾县志八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宫懋言纂修。懋言字澹庵,静海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四十九年任临汾知县。临汾志书创修于明万历辛卯,知县邢云路纂志九卷,清康熙癸丑知县林弘化增订补刻,乙亥地震损其版,丁酉懋言重修,越十四月书成。襄采辑者,有吴启元、秦永思诸人;志例凡三十七门,附目七,序次颇有条贯。按临汾为汉平阳县,属河东郡;曹魏置平阳郡治,隋改名临汾,明清为平阳府附郭县。据本志沿革,首言尧都平阳,临汾为平阳附邑,帝畿也。此志帝王、古迹、陵墓、杂志诸篇,多叙陶唐故事,大率传闻无据。查临汾县志,修成于康熙以前者绝少,除此书外,仅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

  洪洞县志九卷清雍正八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金世传纂修。世传雍正七年任洪洞知县。据本志沿革谓:“洪洞于春秋时为杨国,汉为河东杨县,后魏以县有洪洞镇更名洪洞县。”考其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王业;万历十三年知县乔因羽,清顺治十六年知县赵三长,康熙十二年知县邵琳各为一修。此志乃继康熙《邵志》重修,纪载较前志为详,其编例,分舆地志、田赋志、官司志、人文志、秩祀志、食货志、武备志、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