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五年郡废,置代州,领广武、雁门二县,大业中改州为雁门郡。唐复为代州,天宝初又改雁门郡,乾元间仍为代州,宋因之。金置震武军,元罢军为代州,隶太原路,明洪武初改为代县,后复为州,编户四十一里。”按代州,秦汉以来称为雄镇,秦将蒙恬筑长城于代,卒葬于今州治东二十里,有庙存焉。北魏拓跋倚卢本,入中国封代公,卒葬于代州雁门山中。唐晋王李克用以平黄巢,封晋王,卒葬于州西八里柏林寺侧,皆代州古迹。

  保德州志十二卷清康熙五十二年刊本(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克昌康熙间保德知州,梦高保德州人,事迹均未详。此志为克昌官保德时,因奉檄修志,乃延梦高纂成志稿于康熙四十九年,五十二年继任知州冯国泰为续成之付梓。其书体例,分因革、形胜、风土、田赋、圣泽、官师、选举、人物、附纪、艺文十门,体裁简括。据因革载:“保德隋唐为岚县地,宋淳化四年置定羌军,景德初改置保德县,大定二十二年升州。明属太原府,清初因之,领河曲一县。”按其所纪沿革,建置原委间多缺略。又据其凡例云:“弘治间剡城周公取胡公廷慎通志原本辑成州志,至万历间一修于肤施韩公,再修于洵阳胡公,始称大备。周、韩二志未见,《胡志》极详洽,而间多繁冗。三韩张公未刻本,又芟削太甚。”按周名山,弘治十八年修州志;韩朝贡,万历二十九年修州志;胡楠,万历四十二年修州志;张光岳,康熙十二年修州志。《胡志》有苗朝阳序,即曾修《河曲县志》者。查诸志今皆佚,所存以克昌此志最古,而原本稀见,民国二十一年曾为铅印。

  晋疆纪事一卷稿本,清昆山归庄手跋(上海图书馆藏)

  明马天騋纂修。天騋字空凡,号嵋轮,苏州昆山县人,太学生赠文林郎,崇祯九年知山西河曲县。是篇为天騋任河曲知县时所修,未见刻本。因河曲为三晋极边之地,故名其书曰《晋疆纪事》。是篇天騋仿康海《武功县志》例,沿《史》《汉》之法而修志;体裁谨严,且具褒贬之意寓焉。仅为文一篇,详略有度,统纪河曲形势、关隘、兵戎、养马之事;及赋役、物产、风俗、灾祥、盗贼、讼案,审其利病,详其得失。尤于民间疾苦之状,记载真挚;不失为吏者,于民惓惓之心也。归庄跋谓:“此文于民间疾苦,言之历历,如指诸掌。”此言诚是。官修志书,重于体察民情,褒贬善恶,以寓劝惩,此《武功县志》之所以闻名也。然是篇未见诸家方志目录著录,将至湮没不闻,故为文而著之。

  河曲县志采遗四卷清道光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曹春晓纂修。春晓字心田,湖南长沙人,道光三年进士,七年任河曲知县,十二年调永顺府教授去。河曲县志,自嘉靖万历间,知县王鑛编辑于前,苗朝阳续修于后,崇祯三年遭王加应之变版毁。嗣经知县钱永守修复成编,顺治四年知县马云举又重修。春晓官是县时,与邑士黄宅中采辑遗闻,随得随录,历年余稿始就成,后移官永顺始为校正发刻。按其书系采访录体裁,而未尽变宅中《采遗册》之体例。其目次,卷一列圣纶言,卷二庙学典礼,卷三人物传记,卷四艺文汇记。以土风、民俗、时令,均附入典礼。传记首列唐李光颜,录自《唐书》列传,次明曹文诏,节录《明史》本传,再次苗慎斋以下十六人,亦皆辑录传记碑记行状诸文;后附节妇、杂述、缁流三篇,是为询采笔录。艺文汇记,选《河原考》《古黄河源委说》《今黄河源委说》《蒙古纪略》,均不著撰人。又选邑武生向梦鉴撰《西北边略》《边墙考》二篇;于边防长城,颇多考证,议策亦合时务。按此编皆辑录成书,中无一字自撰。河曲为宋火山军地,金贞元中置河曲县,清雍正二年隶保德直隶州。县为滨河岩邑,正当边墙之曲,宋以来兵事要冲之地也。

  霍州志八卷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褚相修,刘熙纂。相字元泉,海宁县人,举人,嘉靖三十五年任霍州知州。熙霍州人,官直隶芜湖知县。霍州为周初之霍国,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汉为彘县地,隋置霍山郡,其后为吕州。金贞祐三年置霍州,领霍县、赵城、汾西、灵石,明存州裁其领邑,属平阳府。州志是编为首修,定志类凡八,曰舆地志,析子目十五;曰宫室志,析子目五;曰学校志,析子目六;曰备志,析子目二;曰食货志,析子目六;曰秩官志,析子目三;曰人物志,析子目十四;曰艺文志,析子目七。首创之志,为始则难,终不免其缺略焉。道光《霍州志》知州崔允昭序,议此志有云。“详略失体,苟简冗杂。沿革不辨源流,山川不言险易;风俗不问古今,土田不测上下,课程不详析忽。”终不免为后世之讥议也。

  灵石县志四卷明万历二十九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路一麟纂修。一麟赵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灵石知县。灵石县志,肇创于何时,未可详稽。据本志一麟序云:“前志乃颖川白公所辑,几三十春秋。”则《白志》当成于隆庆时也。查今存县志,则以此志最旧。其体例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