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塌卸,僧人实德募修,前监督高恒复建。
  篆香楼在关署东北二里许。明嘉靖辛亥年,淮水夹岸,大病挽输,督府患之,命有司祷于淮神,因作巨楼镇压其地,而大川以宁。户部广西司主事江阴沈奎有《建篆香楼后堂序》。国朝乾隆年间,每岁四月十八日,凡板闸、淮北各坊、镇有香会者,俱集于此,称为一时之盛。
  通源寺在关署东新路北。即古大悲庵。创始于宋。至前明,吏科都谏胡应嘉延僧圆慧鼎建。万历五年,淮安知府邵元哲改名通源寺。慧二世孙如安重修。刑部周三锡建妙法堂,立十方常住。知府宋祖舜、大参高登龙置田,供佛斋僧,有记。乾隆甲午,河溢被冲,祠倾像坏。四十二年,住持僧悦贤募化重修,余亦捐资相助,殿宇增新。
  关帝庙本通源寺东庑有帝像一尊。乾隆三十三年,里人许成琪、王恕等倡议合镇捐资,并僧悦贤募建正殿,别[开]山门于寺左。里人张迨为之记。
  西来庵在新路南通源寺东数十武。不知建于何年,疑即通源下院。庵后有普同塔,即通源寺住持僧果达所建。新安孙绥有碑铭,今字迹多剥蚀,不可考。以时记之,与作《通源寺十方常览记》不远。故知西来楼殿亦通源属也。今庵、寺久分为二,河溢后,各就颓败。乾隆丙申年,住持僧静持募化重修,余亦捐资助之。
  吉祥律院旧名上真观。在通湖庄。明万历年建。前僧侣贤主席力为振兴,并于本庵东北隅置设孤台,每日放焰口一台,超度孤魂。六年之久,风雨不辍。
  东岳庙在窑沟头、吉祥院东。明嘉靖年建。国朝乾隆癸未,先大夫捐资助建后楼。
  普应庵在乌沙河东岸。明嘉靖年建,天启四年重修,置院田六十亩。现有壁记。国朝乾隆癸未年,先大夫增修殿宇六间、厨房三间。
  祖堂寺在乌沙河普应庵东。创建于唐,国朝康熙年间重修。
  闻思寺在西湖嘴。宋僧人兰盂创建,名大悲庵。清规法律,甚属森严。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敕改今额。
  佑济禅寺即湖心寺,亦曰“十方禅院”,在湖嘴西岸,背堤面湖。明万历十八年建,二十九年工部尚书刘干重修。崇祯十一年总漕朱大典、国朝顺治十三年总漕蔡士英俱增修。康熙四十四年,圣主南巡,敕改今额。
  净土庵在湖嘴西岸。明崇祯九年,杭州府推官黄端伯建。
  青莲庵在湖嘴对岸水中央。长堤环绕,万柳掩映,称为胜境。明礼部尚书董其昌尝往来觞咏于此,书赠匾额。又,河北西里青莲庵,在宋家棚坊。
  泰山殿在小舟庄南运河东岸。乾隆丁酉年,住持僧募捐重建。
  大关帝庙在淮城西门漂母祠北。
  普济堂在淮城西门外运河东岸。乾隆八年,休宁候选知县程锺捐建。
  罗汉堂在南锁坝运河西岸。明崇祯六年建。
  湛真寺在河北东里于家坝之南。旧名绍隆寺。康熙二十五年,僧益轮改建,海宁俞兆晟有记。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益轮率其首座灯岱同觐天颜,敕赐今额,并宸翰御书,供奉寺内。置有香火田亩。
  古火星庙河北东里湛真寺后。
  文昌阁河北西里。乾隆四十一年,淮北监掣同知张永贵倡修,接任同知张辅继成之,本镇生员丁玉衡有记。
  北极宫河北西里。宋崇宁四年,道衲丁如玉始建,供奉水神。明正德七年,太原监生阎天锡捐修。国朝康熙五十七年,僧人惟和募化十方重修。
  净名寺河北东里。建于宋元丰年间。殿宇楹廊,颇称整肃。正殿有巨钟,叩之声达数里,关署中尝闻之。国朝康熙四十八年,淮守姚陶捐资重修。前有东辉和尚骑牛托钵而去,后有子怀和尚开堂说法,著有语录传世。今寺渐圮,钟亦剥蚀不可用。住持僧普立募化重修,钟亦重置。自乾隆甲午,河溢被冲,又复颓败矣。
  白衣庵河北西里。康熙年间建。乾隆四年,僧人素可募修。
  海会寺在清河县界运河南岸。明成化年建,前监督普福重修。
  三义阁在清江闸下馆驿之南。即关帝庙。
  慈云寺在清江闸南岸。明万历四十三年建。国朝雍正十三年,前监督年希尧奉旨动帑兴修,置香火田三十八顷五十八亩有零,坐落阜宁县陈家浦,现有关部印牌,详开四至,给予住持收执。乾隆四年,颁赐龙藏全部供奉。又,二十六年,僧人实宗呈领外河石马头新淤滩地二顷五十亩三分有零,经清河县令姚某详请升科,每顷输租银五钱,给照执据。又,前明故僧性安募买三铺田一顷二十余亩。自僧月照改住海神庙,即将此田带去。后经淮守姜顺蛟断,将此田各分一半,山阳知县屠尚元为之立碑。慈云寺分田系东一分[份],计六十三亩。
  觉津寺旧名檀度寺,在清江浦河北岸。明乡人杨汉舍宅,沙门祖亨创建。后人因系古刹,众姓相继募化,官民交助,增拓丛林,淮海道宋统殷有记。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敕赐今额。
  棲芦庵旧名折芦庵,在清江浦运河南岸。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改名棲芦。
  诞登寺去关署西北十五里钵池山后。旧名洪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