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讵非阴报也龙虎山天师既为书额清微元教嗣师复加名曰崇寿盖上为圣皇祝厘下为黎元祈祉朝廷嘉之降旨护持仍授士铭法号曰清微明远凝素法师提点观事云云】
    仁静观
在县东北四十里九灵山即翟忠惠公汝文之功德院
   金坛县
    报亲观
在登荣乡邑人赵有光建
    元阳观
在茅洞之上唐置后废宋隆兴初复建初名冲虚庵庆元闲仍请今额为观 【隆兴初吴兴道人沈善智者穴居自称洞主遇韩蕲王夫人茅氏为创殿宇初名冲虚庵庆元闲请额为观 按唐顾况游元阳观诗云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诗读则知唐以来已名元阳观矣】
    藏真观
在茅山迭玉峰静一刘宗师墓庐也宋大观中奉敕建
    崇寿观
在县西七十里游仙乡大茅山下华阳洞南晋真人任敦成道之故宅也宋元嘉十一年路太后始建坛宇太始中孔嗣重立 【庐陵太守鲁国孔嗣重立之以供养道士曲阿华文贤】 齐建元二年敕立崇元馆 【太祖武帝临幸馆主王文清开置室宇厢廊殊为方副 茅山志定录君(口受)言大茅山下亦有泉水其下可立静舍近水口处乃住隐居云今近南大洞口有好流水而多石少出便平此世有来居者齐初乃敕句容人王文清仍此立馆号为崇元则此观是矣】 唐贞观初敕改曰崇元观天宝七年李含光奉敕重修 【元静先生李含光天宝七年奉敕重修仍取侧近百姓一百户蠲免租徭长充修护 观有太极元年左拾遗孙处元撰碑杨幽经书余字漫不可识】 宋大中祥符七年赐今名归附后至治二年主观事张嗣真增修国子司业蜀郡虞集撰碑隶刻于太极碑阴 【其略曰云云至治二年句曲外史张君嗣真始来主之顾瞻方台近对南面左峰迭玉右引大茅之支而回合焉乃叹曰山中馆宇自齐梁唐宋至于今代有增益求诸晋人之旧惟此与玉晨许长史宅耳而吾所治乃倾废隘陋特甚岂不在我耶于是度材鸠工更后堂为大元殿以复旧规象三茅君于中东为任华王李贺五君西为陶隐居祠充前基为宏道坛自制铭其上坛东为元武祠西为广惠祠后为文贤讲堂而前为都门门外浚古玉津池尽受大茅南面诸原之水循池西南得昭明太子读书台台东有井曰福乡井福乡者因昭明道馆名也出诸榛莽着文刻石覆之以亭而岩洞泉石之胜近在百步内者皆按图表之可以观览泰定元年上清四十五代宗师刘君大彬朝京师授予始末俾为之次第焉呜呼自任君始居此余数百年才五人传焉其自致于久远者果何托也岂若后世各诱门人系以私属如家人父子者哉故宁希阔而有待今张君无前代赐予之助徒草木衣食以营此而旷然思与四方之士共为千载之期岂非豁落丈夫也哉予故与君为方外友奇其能先予远举也故系之诗曰大茅南垂元气积阴关阖扉阳洞辟曲穴流泉保灵宅任君来饵黄赤石天一召锡太元册曲阿受养良有择构宫方严自王伯清跸临正灵响格虚林新爽化赫奕福响帝子发甘液不食何年丧遗甓白云应空玉清客开元全盛烦百役持节旁午致纁璧尔来萧条世代隔石镫刻文土漫画谁其启之规古昔句曲外史美冠舄研书千卷规贞白天真景随元系绎玉室金堂万无斁)观有唐石镫(其上刻曰功德主崇元观上清三洞道士贺思宝敬造长明镫台于宝殿内永充供养宝历三年岁直丁未二月十五日丁未奉记助造镫台三洞道士陈惠(槄去木改王)大匠乐安蒋浑男清嶙镌吴郡张嗣真重为刻识着铭序曰太元殿长明石镫唐宝历三年丁未岁当是文宗太和元年积四百九十八年是为今泰定甲子铭曰华阳之天流金之庭阴辉日精昼夜洞明神镫皪皪二景是法树此南便阅世小劫稽首司命照彻重元度人度仙若火之传】
  道院
   本府
    和光道院
在大巿坊北宋淳佑六年观察使汤孝信建 【孝信于淮闲尝建通真观毁于兵火遂迎元帝来此建院焉察使祠今在院内正一道士郭可道开山住持甲乙相授】 中有拱极阁归附后大德闲为风所圯皇庆元年重建 【大德辛丑七月拱极阁为风雨震坏住持道士袁志清重建未完皇庆元年道士周若冲继成之里人孙谋书扁】
    佑圣道院
在小围桥西宋咸淳九年道士苏师潜建归附后至元十五年里人娄氏舍田地二顷以供众
    报亲道院
在斜桥南至元十八年罗桓敏公璧舍宅建 【三十六代天师书额三茅山崇禧观道士龚贵高开山住持甲乙流传有堂二曰会真曰竹溪小隐桓敏公号竹溪故名又有奉先祠祠名报本江浙行省丞相脱欢书额】 泰定元年增创三清殿 【住持道士陈裳吉泰定元年捐已赀增创】
    大隐道院
在化隆隅卷篷桥北
    真武道院
在柏家桥北巿河岸东宋末三清道人韩朴庵建 【院中有吕洞宾足迹图事详见灵异类】
    安定道院
在范公桥西至元闲元妙观道士胡居仁舍宅建
    庆真道院
在大围桥西宋末创立归附后大德中里人朱溍重修
    崇德道院
在还京门里至元十一年里人龚熙言建
    崇福道院
在鹤林坊至元三十一年商人福唐郭显祖建置田以供众 【正一道士李处厚开山住持甲乙流传】 泰定二年增创三元福庭
    奉真道院
在西花园巷宋韩蕲王置院内铁香炉铭识以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