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十里当作北至扬子江十里明矣今改东为北移于南至条之后而另补东至缺三字于此以正其误下文丹徒县脱去东至西至丹阳县脱去西至金坛县脱去东至今亦逐条注明其缺以归画一】  西至集庆路句容县界四十五里 南至常州路武进县界百一十七里 北至扬子江十里
   丹徒县
东西五十里 南北七十里 东至(缺) 西至(缺) 南至丹阳县界四十三里 【旧志三十五里】  北至扬子江二里 【旧志十里】
   丹阳县
东西五十三里 【东西五十三里○(钞本此下一段在金坛县后)】  南北六十五里 东至武进县界五十七里 【旧志四十八里】  西至(缺) 南至金坛县界四十五里 【旧志四十里】  北至丹徒县界二十七里 【旧志五十里】
   金坛县
东西一百里 【东西一百里○(钞本此下一段在丹阳县后) 案嘉定志卷一云丹阳县东西五十三里南北六十五里金坛县东西五十三里南北六十五里乾隆志卷一云丹阳县东至武进县界南至金坛县界北至丹徒县界金坛县西至句容县界南至溧阳县界北至丹徒县界此志原本当亦与彼相同缘传写者误有错简遂至丹阳县后云北至丹阳县界金坛县后云南至金坛县界而文义不可通矣今特将二段彼此互易以还其旧焉】  南北九十里 东至(缺) 西至句容县界六十五里 【旧志六十七里】  南至溧阳州四十二里 【旧志七十二里】  北至丹阳县界三十五里 【旧志二十五里】
丹徒柳肇庆衍斋校字


至顺镇江志卷二
 地理
  城池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盖取诸坎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镇江以长江为天堑诸山环列阻其三方自古形胜之地虽不设备险过金汤矣惟吴大帝筑铁瓮城孙歆缮京城与唐王璠周宝事略可考自兹以降刺史太守勋烈在人耳目者不可胜数然皆不载其修浚城池岂地利不如人和前志略而不书邪及观齐志谓京城因山为垒而苏子瞻登甘露寺诗又曰古郡山为城则知润以山为城其来久矣元混一海禹凡诸郡之有城郭皆撤而去之以示天下为公之义洋洋圣谟诚所谓在德不在险也姑述旧闻以备故实
   丹徒县
郡城周回二十六里十七步高九尺六寸 【旧志不着何时所筑不可考】 吴孙韶屯京尝缮之 【吴使孙河屯京城河因赴宛陵为妫览所杀其子韶年十七收河余众缮京城起楼橹以御敌孙权闻乱引兵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讙声动地权使人喻止明日见韶甚器之拜为校尉食丹徒曲阿二县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晋宋间城固不废 【晋安帝元兴初刘裕与刘毅何无忌定谋讨桓元裕托以游猎与无忌收合徒众得百余人诘旦京口城开无忌着传诏服称刺史使徒众随之即斩桓修以徇】 宋嘉定甲戌郡守史弥坚作新门七曰通津甘露跨敄黾东山虎蹲马巷放鹤 【弥坚自为记】 咸淳中已废其五 【咸淳志郡守史弥坚以州城私路甚多难以关防除诸军寨门外创建子门七今止存放鹤通吴二门】 今所存者仍有十二东曰青阳 【去府治二里】 南曰南水通吴仁和中土 【四门并去府治八里】 西曰登云 【去府治八里】 北曰定波 【去府治八里】 西南曰鹤林放鹤 【二门并去府治七里】 西北曰还京 【去府治七里】 东北曰利涉 【去府治一里】 通津 【去府治四里】 惟登云通吴鹤林还京旧有楼今皆废 【咸淳志旧外八门惟登云通吴鹤林还京有楼其余四门止有城门而已】
按登云门城楼宋嘉定癸未郡守赵善湘始创咸淳改元七月二十一日夜半为风所摧景定六年总领兼郡赵与可重建其通吴门城楼则淳佑九年总领余晦以其规模狭隘行者见之有弗葺之叹乃筑女墙拓而新之视旧为雄并见咸淳志余二楼未详何时创置
子城并东西夹城共长十二里七十步高三丈一尺子城吴大帝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内外固以砖号铁瓮城 【舆地志吴大帝孙权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甓 海录碎事润州铁瓮城孙权筑 唐图经古谓之铁瓮城者谓坚若金城汤池之类又刘禹锡诗铁瓮郡城口注云润州城如铁瓮见韩滉南征记其说与图经小异】 晋郗鉴尝修 【舆地志晋咸和元年贼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郗鉴遂城京口讨平之见鉴传】 王恭更大改创 【舆地志又云今之城宇多恭所制】 南唐刺史林仁肇复修 【仁肇有修子城石记今不存】 东西夹城则唐时所筑也 【唐进士桑华有东西夹城石记宋嘉定前已不存】 子城门四东曰望春 【后改名东海】 南曰鼓角西曰钦贤 【门有二石狮邦人遂以狮子门呼之庳隘玩弛循袭不治宋嘉定癸未郡守赵善湘乃补筑旧城甓以固之上创谯门下严关钥晨昏启闭与昔大异见嘉定续编】 北门名未详 【北城门在府治后即古子城岁久不修颓垣毁堞漫无防禁宋嘉定癸未郡守赵善湘始板筑而甓之设门施钥又于其上创飞桥以通万象亭闻风阁往来殊得其便见嘉定续编】 东夹城二门南曰建德 【后改名朱方】 西曰清风西夹城门二东曰千秋 【后改名铁瓮】 西曰崇化 【后改名高桥】 今诸门皆废惟鼓角钦贤尚存故址耳
铁瓮城唐图经言古号铁瓮城者以其坚固如金城之类胡致隆登铁瓮城诗云雉堞巍然岁月长古今知阅几兴亡吴王殿里笙歌罢炀帝城边草木荒万里烟霞归洞急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