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将步骑万余陈于蒜山南唐徐知谔(南唐徐知谔○钞本谔作诰 案下文云尝游蒜山除地为广场编虎皮为大幄率寮属会于下今考南唐书乃知谔之事非知诰之事嘉定志卷十四知谔传亦载此事此志卷二十天文类暴风裂帐条注亦属此事于知谔则诰为误字审矣)尝游蒜山除地为广场编虎皮为大幄率寮属会于下旧志又谓蒜山松林中可卜居苏子瞻诗蒜山幸有闲田地着此无家一房客观此则此山宽广可容万人宋时犹可居止不知何年沦入于江也】
    土山
在县西江口俗呼竖土山 【唐刘禹锡诗土山京口峻旧志谓以其壁立数丈故俗呼为植土山续志作竖土山按前志虽以竖音犯宋英宗嫌讳故改为植然以竖作树字耳】 旧与蒜山相属 【蒜山今虽在江水中然山脚脉犹相连属也】 今改名银山 【混一后建佛寺于山顶以其与金山对峙故易名银山今属金山寺】
    石排山
在金山西水中 【石排山在金山西水中○(钞本无石排二字) 案张氏鉴云山在金山西水中当是石排山见嘉定志严氏元照亦谓山字上当补石排二字今考下文云排一作牌注中石牌落潮等语又皆言石排之事则此二字当补无疑(此条后云焦山或亦谓之浮玉山钞本无焦山二字案下文云上有罗汉岩注云宋理宗尝书罗汉岩三字揭之于岩上考乾隆镇江府志及嘉庆丹徒县志焦山条下皆有罗汉岩注亦与此略同则为焦山可知今从张氏说补入)】 排一作牌 【宋米芾临金山赋浮玉掩雾石牌落潮今按韵书排与篺通大桴曰篺此山皆巉石隐出水面状若木篺故名石篺耳俗以郭璞墓在此山互见陵墓类】 焦山或亦谓之浮玉山 【见金山注】 上有罗汉岩 【宋理宗尝书罗汉岩三字揭之于岩上】 旁有海门二山金焦相距十五里
    高骊山
在本县西南七十里 【高骊山在本县西南七十里○(钞本无高骊山在四字) 案严氏元照谓本县上有脱文今考下文云亦号句骊山注云按高骊亦名句骊则此山本名高骊可知乾隆镇江志嘉庆丹徒志本县上皆有高骊山在四字今据以补入(此条后云覆船山在本县西南五十里一名酒罂山钞本无覆船以下十三字今考下文有拨船覆酒之语上文高骊山注云事见覆船山注则此山本名覆船可知今据乾隆府志补入)】 【事见覆船山注】 亦号句骊山 【宋蔡肇诗城中十月雨蒙蒙遥见句骊半山雪按高骊亦名句丽故云尔】
    覆船山
在本县西南五十里一名酒罂山寰宇记云昔高骊女来此东海神乘船致酒娉之女不肯海神拨船覆酒流入曲阿故酒美因名辞涉乎怪事 【又见两浙名山记及梁武帝东行记互见土产门】
    华山
在县东六十三里或以为花山非 【润州类集补遗载华山畿曲云华山即今花山观古今乐录所载华山畿事谓南徐士子自华山畿往云阳以地里考之花山在州东北云阳在州西南华山神庙在两者之闲去云阳为近则知华山畿即今神庙之华山非花山明矣此地草葱郁而秀故曰华山取其光华也今城东有花山寺可证】
    凤凰山
在仁和门外三里
    莫山
与仑山相近
    岘山
在县西南五里
    磨笄山
在黄鹤山之东南
    圌山 【圌山○钞本此条在丹阳黄连山条后 案圌山之地自来皆属于丹徒未尝属于丹阳此必传写之错简也今移至丹徒县磨笄山之后】
在县东北六十里 【山出火石见土产类圌音垂】
   丹阳县
    凤山
在县东五十里嘉山西
    水渐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
    绣球山
在县东北三十六里
    随驾山
在县北五十里经山西
    李家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
    论山
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八也在□□乡 【神仙所都亚于十州】
    倪山
在县东五里
    九灵山
在县东五十里
    黄连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
    观音山
在县东三里漕渠东岸
    甘草山
在观音山北 【莫知所以得名】
    北山
在县北七里湾
   金坛县
    句曲山
在县西六十五里又名良常山 【句曲山在县西六十五里又名良常山○(钞本无句曲以下十字) 案严氏元照云又名上有缺文当是句曲山今考注中引太元真人内传云遂登句曲北垂山又云乃改句曲北垂为良常之山良常句曲都一名耳则此为句曲山无疑今据乾隆镇江志补入】 【太元真人内传曰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祠虞舜于九疑浮江下观籍柯度梅渚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至西百二十里从狭中度上会稽祭夏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于会稽山李斯请书乃还诸山川遂登句曲北垂山埋白璧一双于是会群臣飨从官始皇叹曰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尔乃群臣并称寿唤曰良为常矣又鸣大鼓击大钟万声齐唱洞骇山泽赞乐告兆大小咸善乃改句曲北垂为良常之山良常句曲都一名耳】 亦谓之地肺 【太元真人内传曰句曲山其闲有金陵之地地方三十七八顷是金陵之地肺也土良而井水甘美河图要元篇曰乃有地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