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历史
本境建置,秦以前无考。汉为山南三十六国,地属依耐境域,班固《汉书》云:蒲犁依耐及元雷国皆西夜类也。与胡异,其种类羌氏,随畜逐水草。又云:少谷,寄田莎车、疏勒,今布鲁特风俗犹然。其人居深山中,以游牧为生,皆不事耕作,而仰食於他境。唯以班传考之,至莎车五百四十里,至疏勒六百五十里,道里似不相合,大抵昔之庭帐在山,今厅至蒲犁界尚四百余里,山多田少,盖其边境耳。范史《后汉书》则叙蒲犁而删依耐,殆以国小略之,与《西域图志》称为英阿杂尔,回语谓新为英吉,言其地有新城也。按山南皆居国,而依耐独为行国,无城郭宫室,意近代人居此始建城垣,故回语云然。地介喀、叶两城之中,为往来必由之道。四境唯西面多山,旧有十卡伦,崖壑深阻,道路崎岖,极险处骑牦牛始上。近城俱平旷,无高山大川,可资控扼,苟有兵事,不能独力支撑。以故回疆凡三大变,始则大小和卓木,继则张格尔,后则阿古柏。英吉沙尔俱从风而靡,后皆不烦兵力,随时反正,则左文襄所谓蕞尔弹丸,无能为梗者也。乾隆二十五年既平霍集占,设领队大臣镇守,其下有主事笔帖式等官,绿营兵四百,骑兵二百,皆三年五年换防,不携眷,回兵统於各头月,仍其俗,设阿奇木伯克三品至七品分理回务,其大者由各大臣表放,各随年班入觐。光绪初议置州县,左文襄原奏拟名曰依耐厅,十年开省,始设同知一员,照磨一员,改阿奇木伯克为乡约,每渠一人,设参将一员,守备一员,马步各一旗。二十九年添设州县,西割七里、拱拜等三驿以隶蒲犁,东北割别失干一渠以隶疏勒,而疆宇益狭矣。
以上参酌《汉书》、《西域传》、《圣武记》、《新疆赋》、《西域图志》诸书。
兵事录
同治三年,布鲁特、安集延入寇,城中素无储积,水源为贼所断,掘井碱甚,军民数千人杀骡马以食,而饮其血,被围数月遂陷。时领队大臣托克布托已迁叶尔羌,办事大臣未行,朝服升堂,阖室自焚死,五品伊什罕伯克坤都思等八人殉焉。城中人先已饥死过半,至是多为贼杀,胔骼满街。光绪三年,故提督张俊驻兵於此,始收枯骨为忠义塔以葬之。初回部与外藩接,中隔大山,万峰丛杂,皆布鲁特游牧之所,承平既久,文武酣嬉,置边防於不讲,奸宄萌孽,其间隐相煽诱,导以掳掠回庄,一岁中或有数案,居民尝惴惴焉。时有布鲁特头目思的克居阿克托八栅侧,奸猾能使其众,阴怀异志,遍布党羽,养兵常数百人,每遇贼来滋扰,官则使之弹压驱除,恃以无恐。当事方德其助已,宠待愈恒,屡加保奏。且为筑城以居其人,而不知其为贼耳目,平日之抡劫横行,皆思的克嗾之也。后与逆回金相印同谍作乱,使乞师於敖罕,安酋阿古柏既同破喀城,遂自立为帕夏,帕夏者,其汗号也。闻乌鲁木齐土回我都统提督欲据全疆而有之,复分兵以趋北路,列城皆为所据,其后思的光卒见杀於帕夏。
此据左文襄奏忠义塔碑及本地老民所言。
道光六年,逆酋和卓木之裔张格尔,率布鲁特,安集延围喀什噶尔及英吉沙尔,并断和阗、叶尔羌道路,西四城同陷。明年三月,杨威将军长龄既克喀城,张逆远遁,参赞杨遇奏率师复英吉沙尔。
此据《圣武记》及《杨遏春传》。
光绪三年,安酋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杀其弟海古拉自立,仍据喀城。闻和阗伯克尼牙斯杨言反正,急率骑贼五千,由英吉沙尔出和阗、叶尔羌之南攻之,既败尼牙斯,乃留其党守之,复至英吉沙尔,欲率城内之贼,往助喀城,闻前守备何步云等夺据汉城,遂尽杀汉民三百数十人,以泄其忿。
光绪四年三月,刘锦棠规复西四城,初拟三路进兵,由玛纳把什迳<扌寿>叶尔羌、英吉沙尔两城,以遏贼之窜路,而所遣分统余虎思等先克喀城,乃自叶尔羌倍道向英吉沙尔,时贼已光窜,杀戮甚惨,城外唯缠回二十余户跪地乞抚。五年七月,布鲁特酋阿不都疏勒哈玛、安集延酋爱木汗条勒闯入卡伦,刘锦棠自英吉沙尔进剿,以师行粮随,山路不能容车,而自英城出卡,皆布鲁特支帐之所为,运道所必经,难保中途无梗,乃饬提督陈建原等分兵驻守城垣。
西四城各有卡伦附城,或百数十里,或二三百里,卡伦外则布鲁特部落错杂而居,葱岭介支干之中,逾山而东,乃达喀城本中外天然界限,若南自英吉沙尔,北至布鲁特界,按照卡伦地址,改筑边墙,於冲要处间以碉堡,则长城屹然,形势完固,界限分明,尤为百世之利。
以上均见《左文襄奏稿》。
耆旧录
五品伯克坤都思、本城人,家饶於赀,颇有机智,为历任大臣所信任。同治三年当贼围城时,兵民饥甚,捐八百金助饷,又乘间缒人於外,潜采糇粮,多赖以济。善用火器,每挟枪登城,伺贼麋聚处,一发辄则毙多人,勤於巡察,夜必数数登陴,今老民犹目击而能述之,谓他处皆攻而即破,英城如斗大,犹能支持许久,不可谓非坤都思力也。时贼围愈急,粮尽援绝,人人知其必危,缠回服役於署者,皆思避而他适,甚或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