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峰峦高峻,黛色参差,八面如一,因名。又县东南二十五里有金釜山。冈陇回环,草木丛郁。一名主簿山。下有金釜渡,洪雅水所经也。或以为即丹棱县之金釜山。恐误。

  竹箐山县西三十里。上多竹,蒙茸茂密。昔人以石梯磴,盘折而上。宋尝置关于其巅,设巡简司,后废。嘉靖中,复设竹箐山巡司。又云占山在县西七十里,高出诸峰之上,四时云气笼罩尝半县。西百里又有阿吒山,岩石雄峻,其东岩瀑布千仞,响撼山谷。《志》云:县西又有思经山,与雅州分界,其北有废严道县址。

  雪坡在县南,即峨眉山麓也。胡氏以为雪岭之坡。今夹江县西有雪岭,一名宝子山,坡盖在其西。唐咸通十年,南诏入寇,与官军相持于大渡河,蛮密分兵开道逾雪坡,奄至沐源川,渡江陷犍为。沐源川,今在犍为县界。

  ○青衣水县西北七十里。自雅州名山县东南流入县界,又东南入眉州丹棱县境,亦曰平羌江,下流入夹江县。○洪雅川,在县西七十里。一云源出阿吒山,绕流县界,而入夹江县境,县以此名。唐武德九年,益州将郭行方击破眉州叛獠于洪雅川。是也。

  花溪县西六十里。其上流为雅州之周公水,流入县界,东北流入青衣水。又有龙溪,在县西南六十里,分流为二,左流为大龙溪,右流为小龙溪,盘曲围抱,如游龙然。下流皆注于洪雅川。

  犍为县州南百里。东南至叙州府三百里。汉南安县地。后周置武阳县。隋初改名属戎州。唐初因之。上元初,改属嘉州。宋、元因之。今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八里。

  ○沉犀城县南十五里。《志》云:后周保定初,置沉胥郡治此。隋开皇初废。或曰,即故犍为县治。《宋志》大中祥符四年,徙县于惩非镇,即今治云。○紫云城,在县东南十五里。亦曰子云城,相传杨子云曾居此。宋宝中兵乱,筑城置戍于此。德初,昝万寿以紫云城降元。是也。今其地为水月市。

  玉津废县县西北三十九里。《志》云:隋大业中置。唐初属嘉州。宋乾德四年,废入犍为。

  ○犍为山县南十五里。相传汉以此名县。又南五里曰沉犀山,近大江亦曰沉犀滩。沉犀城以此名。○四望山,在县东北百里,山高耸,可以四望。

  ○大江在县城东。自嘉定州南流经此,又东南入叙州府宜宾县界。唐咸通十年,南诏攻黎州,分兵东出,诡服汉衣,济江袭陷犍为,遂焚掠陵、荣二州间。《州志》:县北十里有蟆颐滩,大江所经也。湍流峻急,为行舟患。近凿而平之,公私便利。

  沐源川县西南百里。自马湖府沐川长官司流入界,经县南入于大江。今县南有清水溪,源出马湖界,流入境,下流至孝女渡入江,曰清溪口,即故沐源川矣。唐咸通中,南诏蛮自雪坡奄至沐源川,寻陷犍为,即此。又四望溪,在县东北百里,发源三江镇,下流入岷江。○汉水,《志》云:在县东北百八十里。汉成帝时,得古磬十六枚于水滨,名宝磬川。其下流东入资江。

  鸳鸯奇在县东北,临大江。晋永和三年,桓温伐蜀,李势将昝坚拒温,至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奇渡向犍为,温军至青衣,从彭模直指成都,坚至犍为,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军遂溃。合水,今州东阳江合大江之口也。彭模及沙头津,俱见眉州彭山县。

  ○沐源镇在县西南,以近沐源川而名。唐嘉川二十四镇兵之一也。乾符初,高骈筑沐源川城,盖即故镇筑以御蛮寇。《新唐书》县又有犍为市、庄牛径等镇。

  石马滩镇县北四十里,有巡司。又县东北百里有四望溪口巡司。其相近者,又有永通盐课司。又税课局,在县西十里。○沉犀驿,在县治南。水驿也。又南四十里为下坝驿。又六十里接叙州府境之月波驿,县北五十里又有三圣驿,又北六十里达于凌云驿。

  大佛寺县东南四十里,唐所建。元末完者都以明玉珍据重庆,屯兵大佛寺,将攻之,明玉珍遣兵捣嘉定,遂攻破大佛寺。

  荣县州东二百里。西北至成都府井研县百五十里。汉南安县地。隋大牢县地,属资州。唐武德初,置荣州,治大牢。贞观初,析置旭川县。永徽二年,移州治焉。天宝初,曰和义郡。乾元初,复曰荣州。继又增置威远军于城内。宋因之,亦曰和义郡。治平四年,改旭川县曰荣德。绍熙中,又升州为绍熙府,以光宗潜邸也。端平以后,废徙不一。元亦曰荣州,以州治荣德县省入。明初因之。洪武九年,降州为县。今城周五里有奇,编户七里。

  ○大牢废县县西南五十里。宋白曰:萧齐置南安郡,治南安县,即此地也。后周废。隋置大牢镇。开皇十三年,改置县,属资州。仁寿初,山獠作乱,以卫文为资州刺史,到官,獠方攻大牢镇,文单骑谕降之,即此。唐初,析置荣州,寻治大牢。永徽中,州移治旭川,大牢属焉。天宝初,改曰应灵郡。宋仍属荣州。明初省。○罗水废县,在县南,唐初置。《新唐书》:景龙二年,省云州及罗水、云川、湖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