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惟荆州荆,荆山,见襄阳府南漳县。《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尔雅》:汉南曰荆州。应劭曰:荆,强也,言其气躁劲。或取名于荆山焉。又诗人所谓蛮荆也。春秋至战国,并为楚地。其在天文,翼、轸则楚分野。秦并天下,置南郡、黔中、长沙等郡。汉武置十三州,此亦为荆州其五溪地,自汉以后,历代开拓。后汉因之初治武陵郡汉寿县,今常德府废县也。后治南郡,即今荆州府。三国初,分有其地北境属魏,西境属汉,东境、南境属吴。其后,蜀汉之地为吴所并。晋亦置荆州初治襄阳,平吴后,理南郡。东晋初,治武昌,其后迁徙不一。太元中,王忱治江陵。自后复移改。宋分置荆州治南郡、郢州孝建二年,分荆襄、湘江豫州之八郡,置治江夏、雍州治襄阳、湘州治长沙。齐并因之。梁、陈分割滋多,不可殚析陈时自江以北,初属周,后属隋。隋炀帝亦置荆州,而不详所统。大业末,为萧铣所据。唐平之,分属山南今安陆、荆州、襄阳、郧阳之境,俱属山南道、淮南今黄州、德安、汉阳之境,俱属淮南道、江南今武昌、岳州、常德、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郴州及施州卫等境,并属江南道。详见州域形势。下仿此等道。开元中,又分置山南东治襄阳,而常德府及岳州府之澧州亦隶焉、江南西治豫章,而武昌、岳州、长沙以南皆隶焉、黔中治今四川彭水县,而辰州府、靖州及施州卫之境隶焉诸道。后为荆南、湖南,南唐所据。宋初为湖南治潭州、湖北治江陵府,及京西路今安陆、襄阳、郧阳及德安之随州,皆属京西路。又黄州府则属淮南路,后又增置京西南路治襄阳。元始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武昌,后为陈友谅所据。明初平之,仍置行省。洪武九年,改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五、直隶州二、属州十四、属县一百有八总为里三千四百八十有奇。夏秋二税约二百二十万石有奇,而卫、所、诸司参列其中。今仍为湖广布政使司。

  ◇武昌府属州一 县九

  江夏县附郭  武昌县  嘉鱼县  蒲圻县  咸宁县崇阳县  通城县

  兴国州

  大冶县  通山县

  ◇汉阳府属县二

  汉阳县附郭  汉川县

  ◇黄州府属州一 县八

  黄冈县附郭  麻城县  黄陂县  黄安县  蕲水县罗田县

  蕲州

  广济县  黄梅县

  ◇承天府属州二 县五 今曰安陆府

  钟祥县附郭  京山县  潜江县

  荆门州

  当阳县

  沔阳州

  景陵县

  ◇德安府属州一 县五

  安陆县附郭  云梦县  应城县  孝感县

  随州

  应山县

  ◇岳州府属州一 县七

  巴陵县附郭  临湘县  华容县  平江县

  澧州

  安乡县  石门县  慈利县永定九溪诸卫所附见

  ◇荆州府属州二  县十一

  江陵县附郭  公安县  石首县  监利县  松滋县枝江县

  夷陵州

  长阳县  宜都县  远安县

  归州

  兴山县  巴东县

  ◇襄阳府属州一 县六

  襄阳县附郭  宜城县  南漳县  枣阳县  城县光化县

  均州

  ◇郧阳府属县七

  郧县附郭  房县  竹山县  竹溪县  上津县今省郧西县保康县

  ◇长沙府属州一 县十一

  长沙县附郭  善化县附郭  湘阴县  湘潭县  浏阳县醴陵县  宁乡县  益阳县  湘乡县  攸县  安化县

  茶陵州

  ◇常德府属县四

  武陵县附郭  桃源县  龙阳县  沅江县

  ◇衡州府属州一 县八

  衡阳县附郭  衡山县  耒阳县  常宁县  安仁县酃县

  桂阳州

  临武县  蓝山县今又设嘉禾县

  ◇永州府属州一 县六

  零陵县附郭  祁阳县  东安县

  道州

  宁远县  江华县  永明县

  ◇宝庆府属州一 县四

  邵阳县附郭  新化县  城步县

  武冈州

  新宁县

  ◇辰州府属州一 县六

  沅陵县附郭  卢溪县  辰溪县  溆浦县

  沅州

  黔阳县  麻阳县镇溪所附见

  直隶◇郴州属县五

  永兴县  宜章县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