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县东二里。唐县治此。朱梁初,楚将许德勋破唐将李饶等,掠上高、唐年而归,即此。上高,见江西瑞州府。

  ○大集山县北五里。自通城县龙窖山发脉,历方山岩头而东至此,诸山崇聚,故县有崇阳之名。又壶头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如壶口,有溪穿入山中,名桃花洞。《志》云:后汉马援征五溪蛮,至下隽,殁于壶头滩,盖即此。恐误。又东泉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有泉流入蒲圻,溉田甚广,中有龙岩龙洞。○雨山,在县东四十里。山最高,跨通山县界,有五峰笋立,一名乳山。又灵女山,在县东四十五里,亦接通山县境,上有泉。又有古城,号女城,不知所自。

  方山县西五十里。四面皆平,瀑布悬流,岩壑甚胜,跨蒲圻、临湘二县界。其相近者曰岩头山,有二岩,一曰宝陀,一曰罗汉,俱极幽胜。山周百余里,亦北抵临湘县界。○白泉山,在县西北二十余里,泉流不竭。宋张咏为令,尝凿山引水以灌田。后屡修治,至今为近郭之利。

  龙泉山县西南四十里。周围百余里,山有洞,可容千百人。石渠清映,名曰鲁溪,乡人号为鲁溪岩。岩前产茶甚佳,曰龙泉茶。又茱萸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层峦叠障,势若连云。○弩牙山,在县南四十里,以形似名,有吴城港水绕岩下。

  龙头岩县东三十里。中有流泉,萦纡三十里,可供灌溉。又青山岩,在县南二十里,深邃莫测,有泉出石渠间。又南有紫龟岩,泉出其下,溉田数百亩。《郡志》云:紫龟岩在县西北四十里。○回头岭,在县东二十三里,道出通山县。县东九十里有连河岭,道出咸宁县。又有田东洞,在县东三十里,甚深广。又东二十里为白羊洞,跨通山县界,深不可穷。《志》云:县西南六十里。又有赤壁,相传周瑜战处。误也。

  ○隽水在县西四十里,即陆水也。自通城县流入,经县北而入蒲圻县界。县境诸水,皆汇入焉。○高视河,在县南五十里,汇山溪诸水,下流入于隽水。又太原河,在县南七十里。《志》云:出江西宁州界首山,亦汇诸山溪之水,流合高视河,出青石河而入于隽水。

  崇阳洪在县北二十五里。自通城县汇诸山溪之水,入县境,经壶头山下,亦曰崇阳港。两山相夹,水中多石,中为大洪,东西为小洪,行者不下徐州吕梁之险,下流亦合于隽水。《志》云:崇阳河源自隽水及宁州修水,合桃溪水流出至壶头山下。是也。又县西三十里有肥田港,亦曰肥田湖,其西有白泉河、龙坊河流合焉,亦注于隽水。

  龙头河县东北十五里,即龙头岩水也。又有荻洲河,在县西北十五里。许仙岩河,在县西北三十里许仙岩下。又柘亭河,在县北二十里,铁束河,在县西八十里,俱汇诸小水入于隽水。又长江湖,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县南十五里,又有戴家湖,通吴城港,入于隽水。《志》云:县东五里有小港。又东十里有白石港及罗兜湾,俱汇流入小港,合于隽水。○石枧陂,在县东十五里,有宋时旧址。洪武间,知县元浚伐石重修。嘉靖九年,典史徐球再修,蓄水以溉田,为民利。县东二十里曰远陂,溉田千余亩。县南二十五里曰华陂,前为史家,亦溉田数百亩。

  ○东关县南六十里。其相近者曰高视山,接江西宁州界,寇盗充斥,此为扼要之所,向设官兵戍守。

  通城县府西南五百里。西南至岳州府平江县百六十里。汉下隽县地。唐为唐年县地。元和中,置通城镇。宋熙宁中,始升为县。绍兴中,废为镇,旋复为县。今县有土城,编户十五里。

  ○幕阜山县东南五十里。周回五百余里,东跨江西宁州,南跨平江县界,有水四出,东南入湘,西入洞庭,北入隽。吴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拒刘表从子磐,于此置营幕,因名。○锡山,在县南七里,旧产银,曰银山。又产锡。《志》云:唐初置锡山镇,后改为通城云。又九峰山,在县南一里,山有九峰。县南三里又有南山,形如屏障。

  大盘山县东四十里。山岭萦纡广远,因名。又万峰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县东南三十里又有龙窖山,深谷巨壑,云气翁郁。又东南二十里有黄龙山,山脉与幕阜相接。○虎岩山,在县西三十里,山深杳,虎穴其中。又县西十五里有白面山。

  ○隽水在县治北。自岳州府巴陵县流入界,经县西南,有修水自江西宁州流合焉。又东北入崇阳县界。○新安港,在县东二十里,出黄龙山,东北流,县东三十里之鲤港,县东十里之东港,俱汇流于此而入隽水。又黄沙港,在县西十里,亦合诸溪涧水,至县北十里铁束山下,入于隽水。《志》云:县东四十里,又有分水泉,亦出黄龙山下,分二流,南流入江西武宁县界,西流入于隽水。

  ○长山寨在县南。南唐置此,以备潭朗。周显德二年,湖南王逵拔鄂州长山寨,是也。

  兴国州府东南三百八十里。东至江西九江府二百里,东南至江西南昌府五百七十里,西南至江西宁州三百里,北渡江至黄州府蕲州百里。

  春秋时楚地。秦属南郡。两汉属江夏郡。三国吴属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