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败却。阿术遂登沙洲,转战至鄂东门,还报伯颜。伯颜大喜,挥诸将急攻阳逻。夏贵方救阳逻,闻阿术飞渡,遂遁去。今为阳逻驿,并置阳逻镇巡司于此。又有城林铺,在阳逻东十里。《志》云:其地有大乘山土城。

  团风镇府西北五十里。亦曰团风口,滨江要地也。正德中,刘六等倡乱于阳逻驿及团风镇,今有团风镇巡司。又李坪驿,在府北五十里,即{艹类}草坪也。贾似道自汉阳移军黄州,至{艹类}草坪获蒙古俘卒。一云:{艹类}草坪在府西百余里。○马栅,在府西北。梁大宝初,邵陵王纶屯于齐昌时,侯景将任约寇西阳武昌。纶引齐兵,未至,移营马栅,距西阳八十里,任约遣骑袭纶,纶败遁。胡氏曰:西阳,即今黄州治。似误。

  麻城县府西北百八十里。北至河南光山县二百里。汉邾县地。梁置信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曰麻城,属黄州。《志》云:城本石勒将麻秋所筑,因名。大业中,属永安郡。唐武德三年,于县置亭州。八年,州废,仍属黄州。元和三年,省入黄冈县,寻复置。宋因之。端平中,移治什子山。元复旧治。今城周不及二里,编户一百二十里。

  ○北西阳城在县西北。梁置县。陈省,改置定州。后周曰亭州。隋州废。唐初,置亭州于麻城,析置阳城县。武德八年,复省入麻城。○建宁城,在县西。宋置建宁左郡。大明八年,省为建宁左县,属西阳郡。齐、梁复为建宁郡。后魏因之,领建宁县。《隋志》:麻城有建宁、阴平、定城三郡。开皇初,与亭州俱废。

  蒙龙城在县北。梁天监十三年,司州蛮田鲁生及弟鲁贤、超秀来降,以鲁生为北司州刺史,鲁贤为北豫州刺史,超秀为定州刺史。魏收《志》:南定州治蒙龙城,领弋阳、汝阴、安定、新蔡、北建宁诸蛮郡。《水经注》:举水西北流经蒙笼城南,梁定州治。又西南径湖陂城东,梁司、豫二州治。天监十四年,超秀复以定州降魏,后复入于梁。大宝初,定州刺史田祖龙欲以州迎邵陵王纶,不果。陈大建五年,田龙升以州叛降,齐诏周炅讨平之。于是尽复江北之地。隋开皇初,州废。

  赤亭城在县东南十里。有赤亭河。宋元嘉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置十八县,赤亭其一也。亦为赤亭蛮,西阳五水蛮之一。齐东昏之末,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入寇,建宁太守黄天赐与战于赤亭,败绩。○岐亭城,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岐亭县,亦蛮县之一也。今为岐亭镇,旧与黄冈、黄陂连界。明时嘉靖中,议设郡丞于此,防御寇盗,并伐石城,寻建黄安县而止。

  竹敦城在县北。梁天监三年,元魏取三关,诏遣马仙卑筑竹敦、麻阳二城。时司马悦为魏司州刺史,镇义阳,攻竹敦,拔之。胡氏曰:皆今麻城县地。

  ○龟峰山县东六十里。山势嵯峨,上有白黑二龙井,即举水之源也。一名龟头山。又县东北三十里有柏子山,《春秋》定四年,吴楚陈于柏举,盖合柏山、举水而名。《元和志》县东南八十里有龟头山,即春秋时之柏举也。岩石洞壑,种种奇胜。唐太宗常驻跸于此。○飞龙山在县北三十里。山势峻耸,如雌雄并立,登之可以望远。有龙井引流,可以溉田。又有五龙山,在县东三十五里,五峰攒聚,蜿蜒如龙,中有兴福寺。

  什子山县东八十里。有数峰排列,高耸干云。宋端平间,徙县于此,因山为险也。又县东百二十里有九歇山,山势险阻,石径曲折,登者必纡回而上。《志》云:县东南十五里,又有四望山,峻险难登,自上而望,四远皆见。又县东四十三里有白额山,岩高耸,其上如额。

  木陵山县西北八十里。树木森密,冈陵隐蔽,邑之望山也,上有木陵关。又阴山,在县东北六十三里。萧梁时,尝侨置阴平县于山下。其上有阴平关。《志》云:县西北八十五里有三角山,以三峰峙立也。又有老君山,在县北八十里,峰峦特兀,俗以为老聃隐处。

  万松岭在县西百里。宋县令张毅夹道植松万株,立亭其中,号万松亭,适当关山往来之路。又春风岭,在县治东,自新息渡淮,道由此岭。新息,今汝宁息县。

  ○举水在县东。源出龟峰山,西北流又折而东,南入黄冈县界,南流注于江。《水经注》:举水出龟头山西北,流经蒙龙城南,又西南径湖陂城,又东南历赤亭下,为赤亭水,南流注于江,谓之举洲,即春秋时之柏举云。今湮。

  县前河在县治南。源出河南光山县境之黄土关,至县东南,下流入黄冈县之长河,出团风口,入江。《水利考》:县前河汇东北二境之水,恒有暴溢之患。弘治以来,漂溺不时,议者以为开新河,固旧岸,庶几可为永利。又界河,在县北,源出光山县界虎头关,经阴山下之抵枣林,至三家湾而合县前河。又县北七十里有白塔河,县西三十三里有浮桥河,县西七十里有松溪河,流合县西南七十三里之岐亭河,皆汇于县前河。○阎家河,在县东五里,源出河南固始县石门山,下流亦入县前河。又高岸河在县南十里,又南十五里有麻溪河,皆流入县前河。

  义井河县东百里。源出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