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在县东北百四十里,接江西弋阳、铅山二县界,又有径路,通浙江江山县,北溪出其下。

  象牙峰在县西南,接邵武县界。一峰屹立,旁有二十四峰,森秀如象牙,邑之来山也。《邑志》云:离象牙而东四十里至三千嵊,飞泉怪石,人不可登。又白云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奇峰特峙,高入霄汉,晨昏有云气蒙其上,因名。○会仙岩,在县北三十余里,高二千余丈。岩口有石穴,中深而方,清泉常满,俗名石斗,岩后涧泉出自穴中,高数丈,名曰水氵祭。

  ○杭川在县北。俗名大溪。源出县西七十里极高岭,东流合杉关、止马诸水,曰西溪。经雷公滩,以水石相激,滩声若雷也。又经县西八里之搪石滩,怪石攒矗,飞流迅激,每遇水涸,则舟不能进。至县西北,杭溪、徐源诸水流合焉,曰杭川。经城西北一里之黄龙滩,东流南折,有晏公滩,至县东二里,北溪水流汇焉,是为交溪。溪中有洲,曰乌洲,一名月洲,浮交溪中。又东南流,逾龙孔滩,复南流三十里,入邵武县界,为紫云溪之上游。一云西溪水出县西五十余里管蜜山之洞光岩,逾雷公滩五十里至水口,石螺山水来会焉,合流为大溪。

  北溪县东北三里。源出云际岭,至县北百里,有昂山水合焉。南流四十里,合沂洲水。又南三十里逾茶富渡,出大里峰,有漠溪流合焉。又南二十里,流会西溪,所谓交溪也。

  ○杉关在杉岭上。有杉关驿,元元统初建,明因之。《志》云:关之东有大寺寨巡司,宋置寨于县北三十里,元至元二十五年,迁于县北六十里止马市,明初迁于此,以备戍守。又尝置杉岭驿于关下,寻废,余见前。○铁牛关,在县北五十里,相传唐广明中置。《闻见录》:光泽有铁牛、火烧、云际三关。云际关通湖坊,系江西铅山县界,去崇安桐木关一百八十里。又风扫隘,在县西五十里顿笔山上。又《宋志》县有太平银场、新安铁场。

  杭川驿县治西,宋置。熙宁中,迁县治南,明洪武六年,迁今所。又税课局,在县西止马市。宋初置税课务于县治东,明初改为税课局。宣德九年,以县官兼领。正统十一年,改建于今所。

  泰宁县府西南百四十里。西至建宁县七十五里,东南至延平府将乐县百二十里,晋绥成县地,属建安郡。唐初亦为绥城县地,后为将乐县地。乾符二年,析置归化镇。南唐保大元年,废镇为场。中兴元年,升为归化县,俱属建州。宋太平兴国五年,改属邵武军。元初,改今名。县无城,今编户五十一里。

  ○炉峰山在县治西北。圆峙如炉,邑之主山也。《志》云:县南五里为南谷,有曲涧层崖之胜。又十里为齐云岩,俯瞰大溪,右为狮子岩,其高处为百丈岩,岩趾峭削,鸟道萦纡,人迹罕到。其相近者又有甘露岩,石门天成,一径如线,飞瀑千尺,垂岩而下,称绝胜云。○钟石山在县北十五里,形如覆钟,周围壁立。其上坦平,下临清溪,高可百尺,缘崖为径。《志》云:县东北数里有旗山,势如展旗,延袤五里,余与炉峰山对峙。西麓有栖真岩,盖县之来山也。相近又有古灵山,圆下锐上,高百余丈。其东北一里有风石寨,北有神仙岩。

  凤栖山县西四十里。一名黄西山,峭石壁立,鸟道羊肠,萦纡以登。南麓有池,广数顷,甚深。两旁崖石峭立,筏乃可渡,至则旷然平野,可居数百家。昔人尝避地于此,今涸为田。又有南会岩,三石鼎立,旁有数岩,俱有小径可登。上有流泉、竹木之胜,一名南会山。又有帘山,在县西二十里,高广十余里,石崖壁立,林木苍翠,宛如帘幕。县西四十余里又有蓬源山,高六七里,延袤十余里。○薯山,在县北三十里,其南有鸡笼障,西曰龙门寨。又南石山,在县东北三十里,石皆南向,上有寨,下有龙井,周围峭壁,山南有石穴,人不可到。《志》云:县西南三十里有兰台山,其北为挽舟岭,嵯峨千丈,延袤十有三里,必牵挽而后可登,如挽舟上滩然。南有二石对峙,曰三门岭,亦曰三门寨。寨北有西岩,一名宝云岩,亦曰彩云岩,山盖与建宁县接界。

  金铙山县西七十里。亦名大历山,一名大戈山,跨建宁、宁化、泰宁三县界,有八十四面,周四百余里。《九域志》:越王无诸游猎,遗金铙于此,因名。有石燕岩,深广多泉石之胜。又有华盖岩,石磴萦回而上,上有池,谓之仙塘。旁有黄杨坪,龙潭在焉,溉田可千亩,亦曰龙平潭。又有王仙峰及玉龙峰。《志》云:山以名胜称者,凡十有八处。又大坳山,在县西六十里,延袤十里,峭石壁立,岩洞幽深,人迹罕到,可以避难。中有葛家崆岩、圣公岩、际岩,险僻可置寨。正统间,沙寇作乱,居民多避于此。○天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四峰并耸,状如宝盖,高千余丈,盘结三十余里。上有池,池北有双人石,以形似名也。又石仙山,在县西南六十余里。其南为金鸡嶂,一名鸡笼山,以山大而圆也。西曰罗洋嶂,一名阎王嶂,山高林深,人迹罕至。《志》云:县北十余里有大洋嶂,特立高耸,上有池,前有三峰。其东又有小坑嶂,即县治后山也。

  阴山县东二十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