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通。正统末,置寨以御沙汀之寇,遇乱辄为戍守处。又青山寨,在县东南四十余里,洪武二十一年置,隶崇武千户所。

  锦田驿县治西南一里。旧名皇华驿,在城东。宋太平兴国中建。元元贞间迁今所,更名龙山驿,兼置龙山站。洪武八年改今名。又西为递运所,以驿兼领。又河泊所,在县东三十里辋川澳,洪武十六年设,后为海潮漂圮,正德中重设。又惠安场盐课司,在县东南三十八里。元设管勾司,寻为司令司。明洪武十五年,为转运分司署。二十五年,改置今司。辖广运等仓埕凡八所,属盐运分司。○琼田延寿桥,在县东五里,宋建,为梁百二十九间,长二里许。自元以来增修,为县南诸溪汇流处,东出辋川入海。

  安溪县府西百五里。西南至漳州府二百三十里,西北至漳州府漳平县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永春县百里。唐南安县地。咸通五年,置小溪场。五代周显德二年,南唐置清溪县,属泉州。宋因之。宣和三年,改为安溪县。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十六里。

  ○清溪城即今县故小溪场也。南唐保大十三年,詹敦仁监场事,请于清源节度留从效曰:小溪西距漳汀,东滨溟海,地广二百余里。三峰玉峙,一水环通。黄龙内顾以腾骧,朱凤后翔而飞翥。土之所宜,桑麻谷粟。地之所产,獐麂禽鱼。民乐耕蚕。冶有银铁,税有竹林之征,险有溪山之固。地实富饶,足以置县。从之,名县曰清溪。宋曰安溪。旧无城。嘉靖三十九年,倭自仙游、永春突犯。四十一年,始议筑城。四十四年,城始完固。

  ○凤山县治北,县之主山也。以形似名。一名凤髻山,又名展旗山。治南曰黄龙山,与凤山对峙,一名南山,亦曰登高山。下有黄龙津,龙津桥跨其上,亦名龙津山。○黄山,在县南十五里。一名午山,亦曰南山,为邑中众山之宗。深林邃谷,饶笋蕨棱稻。山半有五峰岩,亦曰头陀岩。又南二十余里曰浪来山,谓山势如浪也。山半为阆苑岩,一名阆山。《志》云:县西南二十余里有龙塘山,岭曰龙门岭,石壁夹峙,旧有龙门驿,道出同安县。

  翠屏山县北五十里。高出群峰之上,亦曰大尖山。其东为小尖山。又陈五郎山,在县北三十里。最高,晴明可以望海。又覆鼎山,在县北八十里,以形似名。北接永春县界。嘉靖二十六年,贼陈日晖据山阴,出没大为民患。寻讨平之。○后洋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最高,下为平畴。一名大洋山。又西北六十余里有朝天山,以势若插天而名。上有天宁岩。又西北曰铁矿山,产铁。《志》云: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其山峭绝而高大,可耕可庐。一名佛天山。又西北二十里有石鼓山。其相接者曰石梯岭,巨石盘回,凡五十余级。

  磨枪岭县西百里。山岭险,路通漳州府长泰县。《志》云:自岭而西南为银场,即龙溪县界也。又九龙峒,在县西北九十里。嘉靖二十六年,盗陈日晖据覆鼎山、大小尖、白叶坂、九龙诸峒为寇,出没泉、漳、汀之交,亘百数十里。官兵寻破之于白叶坂口,遂追擒之。白叶坂与九龙相近也。○古陵坡,在县东。正统十三年,邓茂七由德化、永春、安溪寇泉州,知府熊尚逆战于古陵坡,败死。或曰坡在南安县境内,近泉州城南。

  ○蓝溪在县治南。源出县西北九十里北岩诸山,东南流,合群山溪之水,至县西南五里澳下渡,始通小舟。又东至龙津桥而流益大,溪色深碧,故曰蓝溪。又东南流,入南安县界,至珠渊渡,达双溪口,为黄龙江之上源。《志》云:溪自县治西而东,下流接南安界。群滩错列,凡十余处,为行舟之阻。溪之别派,则一出县西九十里九峰山,逆流而东北入龙溪县之九龙江。一出县西北七十余里之同发山,逆流而西北入长泰县。

  湖头溪在县治西北。源出覆鼎诸山,引而南,诸山溪水皆会焉。至县北三十余里,有马上滩、渊滩,当溪阻石数百丈,水从石罅中出。正统间,始凿石通舟楫。又有下湖溪,出铜钹山,即同发山也。又有龙潭溪,出县西北五十里天马诸山,合诸山水并流汇湖头溪,历数滩至县治西北,为吴浦渡,会于蓝溪。蓝溪盖众水之宗矣。

  ○源口渡镇县西北五十里。旧有巡司,后废。正统五年,复置渡,即龙潭溪渡处。○白叶坂寨,在县西北八十里。嘉靖二十六年,以山寇出没置。围以石城,拨军戍守。寨在崇山密林间,岚气最甚。寻废。又县境有东岭等隘十有一,俱正德以后置。《志》云:县西八十里有大深隘,弘治四年,贼温文盛立寨山上。正德十年,建为隘,路出漳平。又打鼓隘,在县西北五十里打鼓岭下。正德十六年建。嘉靖三年,贼新大总啸聚于此。又桃舟隘,在县西北百里,西通长泰,北接永春,盗贼往来之冲也。又县东南数里有故大寨,县北凤山之半有故县后寨,皆唐季遗址,后废。

  永春县府西北百二十里。东北至兴化府仙游县百十里,西南至安溪县百里,西北至德化县五十里。本南安县地。唐长庆二年,析为桃林场。五代唐长兴四年,王闽置桃源县。晋天福初,闽又改为永春县,仍属泉州。县无城。嘉靖间,因倭寇筑城,周不及三里。今编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