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圈、曹家庄、诸堤铺,皆运河必经之道也。

  氵郭河在县西,一名新河。自卢沟河分流至县界,析而为三。其正河为氵郭河,东入白河。其一为新庄河,南流入武清县界。其一为黄氵巨河,东注马家庄之飞放泊,各去县十里。

  延芳淀在县西。广数百亩,中多菱芡、骛雁之属。辽时,每春季则弋猎于此。

  ○得仁务县南二十五里。又县东十二里,有两家店,皆官道所经也。

  ○晾鹰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数丈,周一顷。元时,游猎多驻于此。

  枣林在县西北。元致和元年,上都兵破通州,燕帖木儿与战于檀子山之枣林,败之。至正十八年,山东贼田贵等攻氵郭州,至枣林,败元兵,遂略柳林,逼畿甸。檀子山,或曰县境小阜也。

  ○柳林,在县西。元至元十八年,如氵郭州,又如柳林。是后,皆以柳林为游畋之地,建行宫于此。

  宝坻县州东南百二十里。北至蓟州九十里,南至天津卫百六十里。汉泉州县地,后唐于此置盐仓。金初为新仓镇。大定十二年,分香河置宝坻县。承安三年,升为盈州,寻复为宝坻县。以境内产盐而名。元隶大都路。明初,改今属。城周不及二里,编户三十二里。

  ○秦城县南十里。相传秦始皇并燕,筑城置戍。唐太宗征高丽,尝驻跸焉。又县东南有梁城,《志》云唐末刘仁恭所筑。刘守光为燕王,曾屯兵于此,即今梁城所也。

  ○三叉城,在县东北。《唐志》:檀州有三叉城,盖置于县之三叉口。

  ○潮河县东二十里,一名白龙港。其上源一自遵化州之梨河,一自三河县之氵句河、鲍丘河,至县界三叉口合流,亦曰粮运河,东南入于海。

  柳沽河县东北三十里。玉田县之水,会流入县境,曰柳沽河,下流注于白龙港。又县东南有草头湖,遵化、丰润县境之水流入县界,溢而为湖,俱会潮河入海。

  红心堤《志》云:在县东南二百里,逼近海口。相传秦始皇所筑。潮水虽满,而堤不没。

  ○朱家庄在县西十里。又西十里有崔家庄,皆当往来通道。又杨家庄,亦在县西。明季官军尝败贼于此。

  ○王甫营,在县北三十里。又县北八里有桥头店。县东南百二十里有黄沽店。俱官军巡戍处。

  驻马台县南五里。金主曾驻于此,一名歇马台。《志》云:县东南百六十里有将台,五代时燕刘守光所置。亦名芦台。今有芦台巡司。

  附见:

  通州卫在州治南。明建文四年,成祖置卫于此。又有左右二卫,俱永乐中建。

  神武中卫亦在州治南。建文二年,燕王所置。又有定边卫,在州治西南,则建文四年所置。

  ○兴州后屯卫,在三河县治西,永乐二年改建于此。又营州后屯卫,在县治东南,亦永乐二年建。又武清卫,在武清县治东,永乐四年建。

  梁城守御千户所在宝坻县东南百四十里。明建文二年,燕王于故梁城置。

  霸州府南二百十里。东至天津卫二百六十里,南至河间府二百里,西至保定府二百七十里。

  春秋时燕地。秦属上谷郡。汉属勃海郡。后汉属广阳郡。晋属章武国。后魏属章武郡。隋初,属瀛州。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初,属幽州。天宝初,属范阳郡。五代石晋时,入于契丹。周世宗收复,始置霸州,为重镇。宋亦曰霸州治文安县,郡名永清。金元仍旧明改治益津县。明初以州治益津县省入,仍曰霸州编户三十一里,领县三。今亦曰霸州。

  州倚神京之重,控瀛海之阻,作固作屏,东西联络。周世宗收复关南,而河北之民得以稍安。宋修其制,增戍守,浚塘泊。白沟带水,俨然天堑。尔时之霸州,无异汉之上郡、云中,唐之朔方、灵武。国家锁钥深严,州在畿辅间,实为堂奥,以内然烽火易警,刁斗相闻,制胜出奇,利于形援。此辅车之势,习坎之防,州似缓而实切也。

  ○益津废县今州治。唐为永清县地,置益津关于此,后没于契丹。五代周显德六年,收复,因置霸州,治永清县,关属焉。宋以霸州治文安。金大定二十九年,始置益津县,徙州治此。元亦为霸州治。明初,省。《志》云:州城相传燕昭王所筑,宋将杨延朗增修。又州南关有古城址,相传赵武灵王筑。皆传讹也。《城邑考》:州旧有土墉,盖金元时所筑。明弘治中,始砖北面。正德中,复修完三面。嘉靖十九年,增修。城周六里有奇。

  信安城州东五十里。唐置淤口关,后没于契丹。周世宗收复,置淤口寨。宋太平兴国六年,置破虏军。景德二年,改信安军。金大定七年,降为信安县,属霸州。元光初,升为镇安府。元府县俱废。《志》云:信安东三十里有狼灭城。又十里为忻城,宋将杨延朗屯兵拒契丹于此。

  ○平曲城,在州东三十里。《寰宇记》:汉景帝六年,陇西太守公孙浑邪封平曲侯,即此城也。《括地志》云: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