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滴水岩及虎跎井。《纪事》云: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乃中路也。一云南头城东南海路二百里至屯门山,唐置屯门镇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宋亦置营垒于此。又梅蔚山,在县南百里大海中。《行朝录》:宋景炎二年正月,南狩幸此。今有石殿遗址。又西南八十里大海中有官富山,山之东有官富场。《行朝录》:景炎二年四月,帝舟次于官富场。是也。旧《志》:官富山,在东莞县西南二百八十里。

  大奚山县南三百余里大海中。环三十六屿,周回三百余里,居民以渔盐为生。《宋史》:庆元三年,提举盐茶徐安国以捕私盐致乱,知广州钱之望遣兵歼之,遂墟其地,后生息渐繁。明初,有万姓者统其众,今亦呼为老万山。

  ○佛堂门海县南二百里。潮汐相通。《志》云:柯水,经官富山西南入海,分为二门:佛堂门海在其左,急水门海在其右。凡潮自东南大洋西流,经官富山而入急水门,番舶至此无漂泊之恐,故曰佛堂。自急水角经官富场,又西南二百里曰合连海,水通东南大洋,连深澳、桑洲、零丁诸山,而汇合于此,故曰合连。

  合兰洲县南百九十里。《志》云:县南百余里有大步海,中有娟珠池,南汉时采珠于此。又南八十里为合兰洲,在靖康场海中,与龙穴洲相比。相传有龙出没其间,又有泉出龙穴洲石罅间,番舶回者皆汲以过海。近《志》县西北八十里为大步海,又西北八十里为合兰洲,似误。

  ○官富镇即官富场也。宋景炎二年,蒙古将塔出等以步兵追二王于岭南,其别将唆都由泉州取道泛海,期会于广之富场,谓此。今有官富巡司。《志》云:本官富寨,洪武三年改。○缺口镇,在县西南缺口村,近合连海口。洪武四年,置巡司于此。

  三水县府北百二十里。西北至清远县百三十里,西南至肇庆府百三十里。本南海县之北境、高要县之东境地。嘉靖五年,析置。今县治白塔冈,有砖城,编户五十一里。

  ○大潭山县北三十里。石壁数仞,飞瀑如练,下注二潭,左曰龙湫,右曰天生塘,方广二亩许,居民引水溉田。○尧山,在县南四十里,俗呼大尧山。《水经注》:山盘纡数百里,有赭岩叠起,冠以青林。《郡国志》:山高四千丈,自番禺迄交趾,俱见之。今高约百仞,亦名凌山。

  卢岭县西北四十里,与四会县接界。又金帽岭,在县东北一里,俗呼城隍岭,有连珠峰,县之镇山也。又县东五里曰象冈,一名云秀山。又二里曰石顶峰,上有古烟墩,为县治之水口。○白塔冈,在县东南一里,冈下水中有浮沉石。又二里为昆都山,即古三水镇也。宋置斥堠于此。广州参谋刘颌擒海盐盗綦毋谨和尚于三水镇,是也。镇废。《志》云:县治东一里有魁冈,下有鹿峒水,出县东六里鹿峒中,流经魁冈,入于浈水。县西一里又有七星冈,其西为青冈,滨大江。又西有横石、将军二岭。

  ○北江县西二里。亦曰浈水,亦曰氵匡水。自清远县流入境,南流会于陶水,又南入南海县界,合于西江。○陶水,在县南,源出尧山,西北流注于氵匡水。又有翁水,出县东北利山湖,亦西南流注于氵匡水。三水合流,县因以三水名。《志》云:县南有金洲冈,水中突起,方圆约二百余丈,高五十余丈,一名金钟,水绕其旁。又十里过双窦,入南海县界,俗呼新生水,三水之余派也。

  芦包水县北四十里。《志》云:县北三十五里有龙坡山,一名花山。又北五里,则芦包水出焉。其水秋冬皆涸,夏始溢,北出一里,合于胥江,南出南海县境,至官窑驿合于大江。胥江,亦即北江之异名矣。又北六里有鸭埠水,亦流合北江,旧多盗贼劫掠商船。《志》云:县西南十里有西南,商旅之舟多泊于此。

  ○三水镇在县西南一里隔江。青冈之旁,即三水口也。有三水巡司。又县西有横石巡司,与肇庆府高要县接界。近《志》云:嘉靖三十年,高要县古耶巡司移置此。○胥江巡司,在县北五十里。又西南巡司,在县东南十二里,地名杨梅堡。旧有西南寨,洪武三年,改置巡司,并置驿于此。○岩石营,在县北六十五里。又县北四十里有鸭埠水驿,又县南有界牌石营。俱有官兵戍守。

  增城县府东百九十里。南至东莞县百里,东至惠州府博罗县百四十里。本秦番禺县地。后汉析置增城县,属南海郡。梁改属东官郡,寻为郡治。隋平陈,郡废,县属广州。唐因之。宋仍属广州。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一百八十三里。

  ○增城旧县县东北五十里。汉置县治此。唐时移置于县东九冈村,后又移今治。元末,尝筑土城。明永乐元年,始以砖石。成化五年,复增拓之。

  ○罗浮山县东百三十里,与博罗县接界。回环高耸,为广、惠二郡之望。详见名山罗浮。○猊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志》云:山产娑婆罗竹,围三四尺,性坚纫,土人取以为弓。

  白水山县西四十里。屹若巨屏,上有瀑泉百余丈,悬注如练。又峨眉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