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本归善、长乐二县地,在万山中,为盗薮。隆庆三年,督臣吴桂芳奏置今县。有城,编户七里。

  ○紫金山在县治东。城跨其上。又三殿山,在县东二十三里,五峰插天,状如宫殿者三。又丫髻山,在县东三十里,形如蝶翅,又若双鬟,因名。○闻嶂,在县东五十里,本名帘紫嶂。宋末帝航海,丞相文天祥收败率屯此,夜闻黄鸣,遂徙南岭,其寨址阶石尚存。相连者曰山谷嶂。又乌禽嶂在县南百里,高峻盘{山弗},周百余里。西为犁壁山,折而北为南山,与南雄府接界。

  南岭县东南八十里。广百余里,四高中衍,惟一路可通。宋景炎二年,文天祥为蒙古将李恒所追,奔循州,收散卒屯此。后人呼为忠臣岭。其下为高洋坑水,一名毒水,饮者多死。今泉气如呼吸,随出随没,而水不流。○梅花岭,在县西百里。五岭攒聚,状如梅花,故名。有岩高十寻,路甚狭隘,累足而入,弘邃高旷,远望无际。

  ○琴江在县东。有二源,皆出县东九十里之琴岭,分为南北,合而为神江,亦曰神冈水。又有义容水、秋乡水及上下岚水、横沥水、古仙水,皆自县境西南流入归善县界,注于东江。

  ○宽仁镇在县东,地名桃子园。《志》云:宽仁里巡司,旧置于府东古竹派驿侧,后迁于今所,距府城四百余里。

  海丰县府东三百里。东至潮州府惠来县二百七十八里。汉南海郡博罗县地。晋末置海丰县,属东官郡。宋、齐因之。隋属循州。唐仍旧。宋属惠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四十里。

  ○陆安废县在县西北。萧齐置县,属东官郡。隋废。唐武德五年,复置,属循州。贞观初,省入海丰县。《城邑考》:海丰旧有土城,在今城东一里,元末废。洪武二十七年,始筑今城。

  ○龙山县东二里。山势蜿蜒,盘踞龙津水口。《隋志》县有黑龙山,即此。又县东二十里有东保障山,西十里有西保障山,皆绵延峭拔,互拱县治。○银瓶山,在县北三十里,山高而锐,瀑布悬流,县之镇山也。其南十里曰莲花峰,峰峦攒簇如莲花。又南十八里曰五坡岭,南去县城仅二里,皆冈脉相接。宋祥兴初,文天祥屯潮阳,蒙古将张弘范以舟师济潮阳。天祥走海丰,蒙古别将张弘正追之。天祥方饭五坡岭,被执,即此。

  金笼山县东南十里。山腰有泉甘洁,土人呼为圣泉。《志》云此为小金笼山。又有大金笼山,在县西南八十里,蜿蜒高广,镇长沙海口。笼,本作龙。宋端宗易今名。又法留山,在县东三十里,有岩如屋。○宋师岭,在县东二十里。《志》云:县东南二十五里有新水,旧时沃野弥望,水道不通,{疋旦}民分东西两溪。宋师至,舟不得渡,遂凿而通之。其上流五里名宋师岭,时伐土为阶级,故迹尚存。今闽、广商船,多聚于新水口。

  大蹊岭县西六十里。景泰以前,驿路经此,石为道,盗贼阻塞,行人从间道由新岭、鹿坑、南山绝江而西,日暮苦无舟楫。又西北五里为杨桃岭,正德中凿石通衢于此,径路便易,今为往来通道。又五里沙,在县西南九十里大海滨,亦达府之路也。○旗峰,在县东百九十里,山状如旗,半枕海上,东南夷入贡,望此为表识。

  ○海县南百里。旧《志》谓之涨海,即南海也,亦曰长沙海口。《图经》县南百里有丽江,合龙津、蛟溪诸水,东流入海,名丽江浦,即长沙海口矣。宋景炎三年,文天祥败于空坑,走循州,又走惠州行,收兵出海丰,次于丽江浦,是也。空坑,见江西兴国县。

  龙津水县东七里。源出银瓶山,南流至小金笼山下,与赤岸、大小液诸水合,名三江口。《志》云:赤岸水,在县东北,有二源:一出激石溪,一出掘龙径,流至清湖而合,又南至小金笼山下,会龙津水。又大液水,在县西七十里,源出小溪山。小液水,在县西六十里,源出马鞍山,东南流数里,汇为田心溪,又东合于龙津水,所谓三江口也。南出长沙海口,而达于海。○冲口水,在县东北九十里,源出黄泥坑,东合蛟溪诸水,至南沙渡入于海。又东海水,在县东北八十里。《志》云:源出吉康罗溪,南流百里,分为二派:东流出县东南迎仙桥,西流至沙塘渡与众水合,入于海。

  甲子门水县东二百十里。《志》云县有大陂、龙溪诸水,俱由此入海。海口有大石壁立,上下各有六十甲子字,故名。宋景炎元年,帝自闽航海驻于此,遣使降元。又祥兴二年,蒙古张弘范由潮阳港乘舟入海,至甲子门,知帝所在,遂趣山。明嘉靖中,倭寇广州,败还甲子门,为暴风所覆溺,其得脱者,帅臣俞大猷尽歼之。今有千户所戍守。○凤湖,在县西百里。《志》云:湖受鹅哺岭、赤口港诸水,西流入海。

  ○甲子关在县东甲子门水口,为滨海噤要。石门深广各二十丈,有巡司,洪武五年设。又长沙港巡司,在县南长沙海口。港口深广各三十丈,洪武十三年置巡司。

  油坑营在县西,近归善县界。又赤冈营,在县东,近惠来县界。《志》云:营南距海二十里,北接深山,多盗贼。○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