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入海。废临川县以此水名。○木饮川,在州境。《酉阳杂俎》:朱崖有一岛,居民甚众,而地无井,海水特咸,取草木汁饮之,因名。又玳瑁栏,在州东南五十里海边,有巨石数十丈如屋。宋时陈明甫者凿石为栏,以养毒瑁云。

  南沟在州城南。城北又有北沟。明正德十四年,知州事陈尧以州城环溪分流南北,溪外皆民田,乃凿二沟于溪之上流,南沟延袤十五里,北沟延袤五里,沟成,旁通曲引,亢燥之地,皆成沃壤。

  ○藤桥镇州东二百二十里。有巡司。又州西八十里乐罗村有抱岁巡司。又通远巡司,《志》云:在州北黄流村郎凤岭下。○合水营,在州东,与陵水县接界。又牙力营,在州东北,昔时增置官军,防罗活、千家、多涧等黎贼。嘉靖二十八年大征,遗党无几。今营废。《志》云:州东南滨海有榆林、牙狼、不头、利桐、玳瑁洲等港澳,俱海寇窥伺处,向设军守。

  罗活寨在州东北。其地膏腴,黎贼常据此,曰罗活峒。嘉靖二十八年,黎叛,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设耕屯,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使道路四达以慑奸萌云。《志》云:州境村峒凡九十有二,其最强者曰罗活,曰抱宥,曰多涧,曰千家,而千家尤密迩官道,为诸黎门户。成化末,尝征服之。正德初复横,寻讨平之。于是州境少事。

  义宁驿在州城西。又西北七十里有德化驿。又都许驿,在州东百八十里。《志》云:州东藤桥村有太平驿。又潮源驿,《名胜志》云:在州城外,自会城至此凡二千五百五十里,东去陵水县陆路三百里。《舆程记》云:由感恩县县门驿,八十里至甘泉驿,又南八十里至义宁驿,东行六十里为德化驿,又东百里为潮源驿。似有误。

  感恩县州西北三百二十里。北至儋州昌化县七十里。汉置九龙县,属儋耳郡,后废。隋始置感恩县,属崖州。唐属儋州。宋初因之,熙宁六年省。元丰四年复置,属昌化军,寻属南宁军。元因之。明初属儋州。正统五年改今属,始筑土城。正德初改筑,十年工毕,周一里有奇。编户九里。

  ○废镇州县东北七十里。宋大观初,蔡京议开边,知桂州王祖道言:黎人愿为王民,请于黎母山心立镇州。又置倚郭县曰镇宁,赐军额曰静海,未几废。○九龙废县,《通志》云:在县东九龙山下。汉置,后废。

  ○感劳山县北十里。山南有平坡,相传大军平黎曾至此,乡人感其德而劳之,因名。山之阴,感恩水出焉,隋以水名县。○息风山,在县东南十五里,中有巨穴,深不可测,每飓风作,黎人祷之则止。

  小黎母山县东百五十里。脉接黎母山,至此危峰特耸,崖石崎岖,人迹罕至,群黎环居其下。元时讨叛黎,尝驻军于此,今石刻犹存。又黎虞山,在县东五十里,山高广,黎人虞猎处也。○抱透岩,在县东北五十里。岩在山巅,口仅二尺许,内阔如巨室,黎人常藏谷帛于此。《志》云:县东北七十里有虞山石鼓,在废镇州城之东河中,鼓圆六尺,声如空瓮,元军讨叛黎尝至此。又鱼鳞洲洞,在州北七十里,海滨特起一峰,上有石洞重叠,状如鱼鳞。

  ○海县西南四十里。有石排港,巨石排列海滨,湾环里许,可泊舟。祝穆曰:江浙之潮皆有定候,钦廉之潮,则朔望大潮谓之汛水,余日之潮谓之小水。琼海之潮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潮之大小系长短星,不系月之盈亏也。

  南龙江县东北五里。源出黎母山,流经此,感恩水流入焉。又绕流经县治而西,会潮成港入海。两岸皆巨石,深不可测。又延澄江,在县东北四十里。源亦出黎母山,流经此,有透道岭江绕其下,又西南流,会潮成港,一名白沙港。○南湘江,在县南三十里,源亦出黎母山,分而为二,绕流至县南复合为一,经南港铺西南流,会潮入海。

  ○延德镇县东南八十里。有巡司,因废延德县而名。或云县盖置于此。又县门堡,在县南,旧有县门驿,今革。《志》云:县有南港、岭头、白沙、南北沟诸处,向皆设官兵,防诸黎贼。县境村洞盖四十有一也。又黎港,在县西北。县南又有抱驾港、白沙湾,皆滨海水深,寇船易入,置兵哨守云。

  附见:

  海南卫在府治西。洪武五年置。○儋州守御千户所,在儋州治西,洪武二十年置。又万州守御千户所,亦在万州治西,洪武七年置。又崖州守御千户所,在崖州治西,洪武二十七年置。俱隶海南卫。

  清澜守御千户所在文昌县东南三十里,西北去卫治一百九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创筑砖城,周五里。又昌化守御千户所,在昌化县北十里,东北去卫治六百六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始筑土城,三十年以砖石。永乐中,以倭寇屡侵,复增修。正统十年,又缘城凿池。今城周三里有奇。○南山守御千户所,在陵水县西南,去卫五百六十里。洪武二十七年置于南山港西,植木为栅。永乐十六年,以倭寇屡侵,沙土卑薄,木栅难固,乃改筑城于马鞍山之北,以砖石。成化四年,复加修葺。环城有池,周不及二里。已上诸所,俱隶海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