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江在县城东。《志》云:源出富川县界石龙山,东南流经城东,合临水。弘治中,建浮桥于上,以榷商旅之税。又东流合于橘江,至广东封川县合于西江。宋初,潘美破贺州,声言顺流取广州,南汉使其将潘崇彻屯贺江以备之,即此。○临水,在县东南一里。源出桂岭,亦谓之桂岭江,南流至此合于贺江,临贺之名以此。又橘江,在县东五里,源出橘山,南流合于贺江。《志》云:县东南八里有龙门滩,贺江合群流经此,水深百寻,湍流涌激,拟于河津之龙门,亦谓之龙溪。

  沸水泉县西二十里。泉涌如沸,灌溉之利甚博。又县南十五里有七分水井,其泉平地涌出,四时不涸,灌田亦甚广。

  ○芳林镇在县东北。宋初,潘美等伐南汉,兵至芳林,进围贺州,是也。今县有芳林铺及芳林渡。○南乡镇,在县南百余里。宋潘美围贺州,南汉将伍彦桑趋援,潘美潜以奇兵伏南乡岸,彦桑至,伏兵起,遂擒斩之。南乡即今信都乡,今有巡司戍守。

  石牛营县西南百里。万历八年,筑土城于此,置兵戍守。《志》云:县西南有黄峒寨,叛犭巢穴也。嘉靖末作乱,抚臣张岳讨平之。或曰:黄峒即修仁县之黄峒山。

  里松峒在县东北。其地有锡矿七处,万历初以税使开采,聚徒基祸,寻复封闭。附峒豪强私擅其利,时有攘夺之衅。今置里松土巡司。又沙田土巡司,在县北。○大宁峒,在县东。其地有南乡六冲连接湖广、广东,地遥山峻,易生戎心,防闲不易。今有大宁土巡司。

  荔浦县府西七十五里。北至桂林府阳朔县百二十里。汉县,属苍梧郡。三国吴属始安郡。晋以后因之。隋属桂州。唐武德四年,置荔州治焉。贞观十三年,州废,县仍属桂州。宋因之。明弘治四年,改今属。城周不及二里,编户五里。

  ○崇仁废县在县西南。唐武德四年,置属荔州,州废,改属桂州,寻废。又永宁废县,在县西北五十里,本阳朔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永丰县,属桂州。长庆三年,改曰丰水。五代梁时,湖南奏改永宁县,仍属桂州。宋因之。熙宁四年,废为镇。元初复故。元初省入荔浦县。《通志》县南四十里有荔州故城,西二十里有澄河县故城,未知所据。

  ○龙颈山县北一里。又城西一里曰望高岭。《志》云:县东南五里有鹅翎山,岩壑相承,虚明变幻。山下有鹅翎岩,宋时尝改为鹅英山。又圣山,在县南一里,上有岩,云合则雨。

  镆铘山县北四十里。险峻如刃,昔人置关其上,土人谓之界牌峡。或以为即汉之荔平关。○日鬃岭,在县东四十里,亦曰鸡冠岭。其相对者曰铜鼓岭,亦曰火焰山,或曰即古之方山,高数千仞。《方舆纪》:方山对九嶷,高下相类。又有天门岩,在县东南,一名太极岩,其中又有拱辰、广寒诸岩,云壑深邃,游历难尽。

  ○荔江在县南。《志》云:桂林府永福县南境有荔山,荔江出焉,东南流,经修仁县界,至县境,又东入平乐府境,合于漓江。《舆地记》:荔溪多桂,不生杂木。又山月江,在县北二十里钟山下。《志》云:源出县东北之南源,西南流入于荔江,一名沙月江。又丹竹江,出县东峰门寨,过县南九里独秀山,入于荔江。

  ○镆铘关在镆铘山上。又华盖营,在县东,控扼山险,为犭犭童出没之所。《经略志》:县南接府江,西通修仁,西北连永福之黄磊,北达阳朔之金宝顶,皆称阻隘,而东面尤险。华盖营镇压诸巢,最为重地。至若葫芦、夹板、富林、五墩等处,皆群贼渊薮,而龙肚、铜鼓之冲要,横木、界牌之险僻多岐,罗门、长峒之万转羊肠,南源、江带之阴阳反覆,旧恃龙头堡以扼其吭,修复不可不早也。

  上中峒寨县东二十里。万历四年筑城置戍。又下峒寨,在县东北三十里,有城,万历十年筑。又峰门寨,在县东四十里,有城,万历四年筑。南源寨,在县东北三十里,有城,万历十年筑。《志》云:二寨为县境要隘,皆置土巡司于此。○白面堡,在县东。又县东南有乃乃堡。

  修仁县府西南八十五里。南至象州百五十里,西至柳州府洛容县百五十里。汉荔浦县地。吴析置建陵县,属苍梧郡。晋因之。刘宋末改属始建国。齐曰建陵左县,仍属始安郡。梁置建陵郡治焉。隋废郡,县属桂州。唐初因之。贞观初置晏州于此,十二年州废,县仍属桂州。长庆三年,改曰修仁县。宋仍属桂州。熙宁四年,省入荔浦县。元丰初复置。元因之。明初属桂林府,弘治四年始改今属。城不及一里,编户二里。

  ○修仁故城县西南四十里。《志》云:洪武初,县治南隘口。永乐初,为贼所陷。景泰初,迁羁寨山。天顺中,复陷于贼。成化十五年,迁今治。旧为土城,成化十九年易以砖石。《郡志》故城在桂林府西南三百四十里,是也。

  武龙废县在县西北。唐贞观初,置武龙县,属晏州,州废,县亦省入建陵县。

  ○罗仁山县东一里。石崖险峻,稍南水绕其下,寇至,邑人以竹木架渡,可容四五百人。又松明山,在县北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