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贼施但等劫吴主庶弟谦作乱,北至建业未至三十里,时丁固等留镇建业,逆战于牛屯,即时败散。胡氏曰:牛屯去建业城二十一里,永安,今湖州府武康县。又有马牧,旧《志》:在府南二十五里。徐嗣徽等导齐兵至秣陵故治,陈霸先遣周文育屯方山,徐度顿马牧,杜棱顿大航南以御之。盖皆旧时闲牧马牛之地。《志》云:今有牧马桥,在府西南三十七里,临牧马浦,其水流入秦淮。晋永和中,置马牧于此。自宋至陈皆因之,桥因以名。又府西南六十八里有牧牛亭,亦六朝故址云。

  华里在府西南。孙皓建衡二年,大举兵出华里,从牛渚西上,已而不果。○会同馆,在府东南七十里。《舆程记》:自牛首山东行四十里至此,又东北四十里为高桥门,又东四十里为高庙,即句容县往来大道也。

  爱敬寺在蒋山西。梁武帝所造。太清二年,邵陵王纶赴援台城,营于蒋山,因山巅寒雪,乃引军下爱敬寺,既而战于玄武湖侧,军败,走入天宝寺。景追之,纵火烧寺,纶奔朱方。天宝寺盖在玄武湖北。又定林寺,旧在蒋山顶应潮井后,齐东昏侯尝射猎至此。○法轮寺,在府城北覆舟山下。齐崔慧景围宫城,顿法轮寺,对客高谈处也。

  耆寺在府东北。耆,一作。今鸡鸣山西有山寺在其处。隋贺若弼自京口趋建康,陈后主命萧摩诃屯乐游苑,樊毅屯耆寺,鲁广达屯白土冈,孔范屯宝田寺。宝田寺盖在白土冈南。○湘宫寺,在府东青溪之北。宋明帝初为湘东王,及即位,以旧第建此寺,极土木之胜。齐永元初,始安王遥光举兵东府城,诏萧坦之讨之,坦之屯湘宫寺,是也。

  禅灵寺在府西南。梁承圣初,王僧辨至张公洲,乘潮入淮,进至禅灵寺前。又招提寺在石头城北,王僧辨与侯景战处也。○长乐寺,在台城南。梁绍泰二年,齐兵至倪塘,游骑至台城门外,陈霸先总禁兵出顿长乐寺,是也。今皆堙废。

  同泰寺在故台城后苑中。梁大通中建,自是四舍身寺中。大同十一年,同泰寺浮图灾,乃更起十二层浮图,将成,值侯景乱而止,及景围台城,其党范桃棒据同泰寺。《志》云:同泰寺基杨吴顺义中起千福院。宋为法宝寺,后为精锐中军寨。明为旗手卫营地。○光宅寺,在府东南。梁天监初,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三桥,旧《志》在秣陵县同夏里。十七年,帝幸光宅寺,有盗伏于骠骑航,上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是也。

  灵谷寺在外城内,钟山之阳。《金陵记》:蒋山寺旧在山南,本名道林寺。梁曰开善寺。宋曰太平兴国寺,后为蒋山寺。明因孝陵奠焉,乃移于东麓,赐名灵谷寺。又有漆园、桐园、棕园,俱在钟山之阳。洪武初,以造海运及防倭战船,所用油、漆、棕缆,为费甚重,乃立三园,植棕、漆、桐树各千万株以备用,而省民供焉。

  庄严寺在府城南。梁太清三年,百济入贡,见城阙荒圮,异于向来,哭于端门外,侯景怒,录送庄严寺。陈永定二年,舍身大庄严寺,是也。又半山寺,在旧城东七里,东距钟山亦七里,其地名白荡,积水为患。宋元丰中,王安石居此,乃凿渠决水通城河,寻舍宅为寺,赐额曰保宁禅寺,寺后即东冶亭也。

  句容县府东九十里。东至镇江府丹阳县九十里,东北至镇江府一百里。汉初置县,属鄣郡,以县有句曲山而名。武帝封长沙定王子党为句容侯。元封中,属丹阳郡。后汉至六朝皆因之。隋平陈,属扬州。大业初,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于县置茅州。七年,州废,县属蒋州,寻又属润州。至德二载,属江宁郡。乾元初,属升州,寻还属润州。大顺初,仍属升州。宋天禧四年,改名常宁,寻复旧。今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二百五十二里。

  ○茅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山高三十里,周百五十里。初名句曲山,又名巳山,皆以形似名。《吴越春秋》:禹巡天下,登茅山以朝诸侯,更名为会稽,亦曰苗山。《茅山记》:秦始皇三十七年,游会稽,还登句曲。今茅山北垂有良常、秦望诸山,以始皇名也。汉有三茅君,得道于此,因谓之三茅峰,梁陶弘景亦隐居此山。《道书》以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有三峰并秀,其支山别阜,随地立名者,约三十余山,连峰叠嶂,南达吴兴、天目诸山,大抵皆茅山也。又有峰岩洞壑、冈垄泉涧之属,其得名者以百计。《唐六典》:江南道名山之一,曰茅山,亦见镇江府金坛县。

  绛岩山县西南三十里。本名赤山,亦曰赭山。汉以丹阳名郡,盖本此。唐天宝中,改今名,山极险峻,其下临湖。五季之乱,居民多避难其上。建炎中,乡民复依之,以免祸。

  华山在县北六十里。山高九里,泉壑殊胜,秦淮水源于此,亦曰花山。《元史》:至正七年,集庆路花山贼三十六人作乱,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即此山也。

  竹里山县北六十里。涂甚倾险,号为翻车岘。《元和志》:山有长涧,高下深阻。晋隆安初,王恭举兵京口,会稽王道子遣兵戍竹里。二年,恭复叛,使刘牢之为前锋,牢之至竹里,斩恭别将颜延以降。元兴三年,刘裕讨桓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