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黄故城。其后石虎改为建昌郡,属洛州。东晋咸康四年,于北谯界侨置陈留郡。

  濮阳国本汉东郡地。晋泰始初分置,领濮阳等县四。濮阳,即汉东郡治。南渡后,侨治淮南。

  济阳郡汉郡。领定陶等县九。定陶,即汉济阴郡治。南渡后,侨治淮南。

  高平国汉山阳郡也。晋改为高平国,领昌邑等县七。昌邑,亦汉山阳郡治。晋安帝时,侨置山阳郡,治山阳县,即今汉阳府治。

  任城国汉故郡也。领任城等县三。任城,亦旧治。

  东平国汉故郡。领须昌等县七。须昌,今兖州府东平州治是。

  济北国汉郡。领卢县等县五。卢,亦旧治也。

  泰山郡汉郡。领奉高等县十一。奉高,汉郡治也。

  豫州治项,今开封府陈州项城县。统郡国十。永嘉之乱,豫州沦没。大兴中,豫州寄治谯,寻又寄治雍丘。大宁初,寄治寿春。咸和四年,又寄治芜湖。咸康三年,寄治邾城。邾城旋陷于石赵,复治芜湖。永和元年,移屯牛渚。二年,仍治芜湖。九年,治历阳。十一年,移镇寿春。自是进取则屯寿春,守江则屯历阳、芜湖。隆和元年,移镇汝南,旋还寿春。太元初,镇姑孰。九年,以姑孰为南豫州,汝南为豫州,既而以豫州寄治历阳,谓之西府。义熙六年,复镇姑孰。沈约曰:永和十一年,豫州屯马头。升平元年,戍谯。咸安元年,镇历阳,宁康元年,复徙姑孰。太元十年,又戍马头。十三年,又徙历阳,义熙二年,则复戍姑孰也。雍丘,今河南杞县。见春秋杞国。芜湖,今南直太平府属县。姑孰,即今太平府治。马头,今南直凤阳府怀远县南二十里有故城。余并见前。

  颍川郡秦故郡。领许昌等县九。许昌,即汉末旧都也。

  汝南郡汉郡。领新息等县十五。新息,今河南息县。见春秋息国。《晋志》惠帝分汝南立南顿郡,治南顿县,今河南商水县是。亦见春秋顿国。又明帝分置汝阳郡,治汝阳县。咸康中废,寻复置。今汝宁府治是。

  襄城郡本颍川郡地。泰始二年分置,领襄城等县七。襄城,今开封府许州襄城县。南渡后,元帝侨立襄城郡,治繁昌县,今南直太平府属县也。

  汝阴郡魏增置郡,后废。泰始二年复置,领汝阴等县七。汝阴,即魏故郡治。《晋志》惠帝时,分汝阴立新蔡郡,治新蔡县,今汝宁府属县。南渡后,孝武又侨置南新蔡郡,属南豫州,在今庐州府舒城县境。

  梁国汉故郡也。领睢阳等县十二。睢阳,亦汉梁国旧都。《晋志》:武帝省陈郡入梁国。惠帝复分梁国立陈郡,治陈县,即故郡治也。东晋孝武太元中,侨立南梁郡,在寿春南界。

  沛国汉旧郡。领相县等县九。相,即汉沛郡治。

  谯郡魏增置郡也。领谯县等县七,谯,即魏故郡治。

  鲁郡汉郡。领鲁县等县七。鲁县,即汉鲁国旧都也。

  弋阳郡魏增置郡。领西阳等县七。西阳,今黄州府东南百三十里西阳故城是。沈约云:晋惠帝分弋阳郡为西阳国,属豫州。宋尝改属郢州,治西阳县。疑惠帝以后,弋阳还魏旧治也。刘句曰:吴分江夏置蕲春郡,晋改曰西阳郡,即唐之蕲州云。

  安丰郡魏增置郡。领安风等县五。安风,即魏郡治。

  冀州治房子,今真定府赵州高邑县西南十五里有房子故城。魏收曰:治信都,统郡国十三。胡氏曰:晋南渡后,幽、青、冀、并四州,俱侨治于江北。孝武太元七年,复取齐地,幽、冀二州皆徙治焉。

  赵国汉郡。领房子等县九。房子,即州治。

  巨鹿国秦郡也。领<广婴>陶等县二。瘿陶,今赵州宁晋县西南二十五里故城是。

  安平国汉故郡也。领信都等县八。信都,即汉信都国都也。

  平原国汉郡,领平原等县九。平原,即汉旧治。

  乐陵国魏增置郡。领厌次等县五。厌次,今山东武定州治也。

  勃海郡汉郡。领南皮等县十。南皮,今河间府沧州属县也。

  章武国魏置郡,后废。晋泰始初复置,领东平舒等县四。东平舒,即魏故郡治。

  河间国汉郡。领乐城等县六。乐城,即汉故国都也。

  高阳国汉郡。领博陆等县四。博陆,即汉治。《晋志》云:泰始元年置。盖中间或废,后复置也。

  博陵国汉郡。领安平等县四。安平,即汉故治。

  清河国汉郡。领清河等县六。清河,今广平府西北故甘陵城是也。

  中山国汉郡。领卢奴等县八。卢奴,即汉中山国故都。

  常山郡汉郡。领真定等县八。真定,汉真定国旧都也。

  幽州治涿,见前涿郡。统郡国七。太元中,幽州寄治广固。广固故城在今青州府城西北八里。

  范阳国即汉涿郡也。魏改曰:范阳,领涿县等县八。涿,即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