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亭,在訾城北三里,有皇水。《春秋》昭二十二年,刘子、单子以王子猛居于皇。杜预曰:即黄亭也。

  城在县西南五十八里。周邑也。《左传》昭二十三年,王师晋师围郊,郊、溃。杜预曰:郊、,二邑名。今巩县西南有地名中,郊与盖相近。或谓即夏之斟。

  洛口仓城在县北十里。隋大业二年,于巩东南原上筑仓城,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亦曰兴洛仓。十二年,以盗贼充斥,命移兵守洛口仓。明年,李密说翟让曰:洛口仓多积粟,去都百里有余,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遂袭克兴洛仓,密称魏公,命护军田茂广筑洛口城,方四十里而居之。又临洛水筑偃月城,与仓城相应。既而与王世充战于洛北,败走洛南,余众东走月城。唐武德三年,世民伐王世充,分遣王君廓自洛口断其饷道。开元二十一年,复置洛口仓于此。《志》云:今县东有洛口驿。

  永安城在县西南四十里。宋太祖父昭武帝葬于此,曰永安陵。景德四年,割巩、偃师二县置县以奉陵寝,后为永安军。《志》云:宋景中,升永安镇为县。自太祖至哲宗八陵皆葬于城西南诸原上。金贞元元年,改芝田县。元废县。今为芝田集。又有南城军,亦在县西南。宋绍兴二年,岳飞遣诸将收复河南,杨遇复南城军,张宪复永安军,是也。金废。

  王药城在县东北滨河,高齐时戍守处。后周建德四年,宇文宪等入齐境,降拔三十余城,师还,皆弃不守,惟以王药城为要害,遣将韩正守之。正以城降齐。

  ○に辕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其坂有十二曲,将去复还,故名。《左传》襄二十一年,晋栾盈奔楚,过周,王使候出诸に辕。《战国策》:张仪曰:秦下兵三川,塞に辕、缑氏之口。《史记》:沛公伐秦,南出に辕。汉三年,从に辕至阳城。又樊哙攻に辕,克之。武帝时,淮南王安谋反,欲塞に辕伊阙之道。建武九年,帝幸缑氏,登に辕。灵帝时,为河南八关之一。建安初,曹操奉献帝迁许,从に辕而东。晋怀帝永嘉二年,群盗王弥自许昌入に辕,败官军于伊北,遂逼洛阳,屯于津阳门。三年,刘渊使王弥等复寇洛阳,不克,乃南出に辕,掠豫、兖而东。四年,刘聪使其子粲等犯洛阳,粲出に辕,掠梁、陈、汝、颍间。五年,刘曜、石勒等陷洛阳,勒引兵出に辕,屯许昌。后魏永安二年,元颢入洛,继而败于河桥,轻骑南走,自に辕南出至临颍,为人所杀。唐武德二年,讨王世充,王君廓攻に辕,克之。世充遣将魏隐来救,为君廓所败,遂东徇地,至管城而还。四年,王君廓与世充将单雄信等相持于洛口,世民援之,至に辕,雄信等遁去。乾符元年,黄巢侵逼东都,诏发兵守に辕伊阙河阴、武牢。孔颖达曰:に辕山在缑氏县东南三十里,道路险厄,自古为控守处。

  寒战山在县东南五十里。其山陡峻,临玉仙河,经者战惧,因名。又赵封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志》云:宋种茶于此而封固其地,因名。○青龙山,在县南四十里宋太祖永昌陵东。其尾接洛河者曰龙尾山,在县南三里。又有神尾山,在县东北。宋元丰初,都水丞范子渊议引洛入汴处也。又黑云山,在县西南六十里,相传汤祷雨处。

  横岭在县东三十里,接汜水县界。李密据兴洛仓,隋遣东都兵讨之,又使虎牢镇将裴仁基自汜水西入以掩其后,密分兵伏横岭下以待仁基,是也。又百花谷,在县东南三十余里,接汜水县西境。裴仁基讨李密,失期不进,屯于百花谷,旋降密。○窑岭,在县西南八十里,宋时常置寨于此。

  岑原丘在县西北三十里。《水经注》:山临大河,下有穴,谓之巩穴,潜通淮浦,北达于河,直穴有渚,谓之鲔渚。东晋永和十年,故魏降将周成反,自宛袭洛阳,河南太守谢施,自洛阳奔鲔渚,是也。

  ○黄河在县北十里。洛水流合焉,又东入汜水县界。

  洛水在县北二里。流六里,至洛口入河。《续汉志》注:洛在巩县东北三十里,大康五弟于此。《左传》昭元年,晋赵武自郑还,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洛。杜预曰:洛在巩县南,水曲流为。晋大兴初,荥阳太守李矩使郭诵救赵固于洛阳,屯洛,诵遣其将耿稚夜济河袭刘粲,大败之。大宁三年,后赵石虎败刘曜将刘岳于洛西,盖在洛口西也。后魏永熙末,高欢自晋阳引军渡河,众议欲守洛口死战,魏主不能从。隋末,李密据洛口,越王侗使诸军击密,夹洛水相守。既而王世充与密相持于洛水上,屡为密所败。义宁二年,世充击密于洛北,败之,遂屯巩北。复渡洛击密,军败,溺者甚众。《郡县志》:洛水东北过巩县东,又北入河,是为洛。自隋以前,县与成皋中分洛水为界,西则巩,东则成皋。隋筑洛口仓,而巩与成皋之界相错矣。《唐·五行志》:开元五年,巩县大水,坏城邑,损民居数百家。洛水入河之处,即洛口也,与大河清浊异流,焉殊别,亦名什谷云。

  谷水在县北。亦谓之什谷,即洛口也。《元和志》:洛水东经洛,北对琅邪渚入河,谓之洛口。亦名什谷。《史记》:张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