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敖筑塞外受降城。天汉二年,诏李陵出遮罗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望,即无所见,还抵受降城休士。又昭帝元凤初,匈奴遣骑屯受降城以备汉。二年,匈奴复遣骑屯受降城。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既遣归,请留居幕南光禄塞,有急,保受降城,是也。后魏太平真君九年,伐柔然,至受降城,无所见,因积粮于城内,置戍而还。因于,读因于,匈奴中地名也。光禄塞,见榆林镇。

  石城在居延城北。明正统初,阿鲁台为脱欢所败死。其部落阿台及朵儿只伯窜据亦集乃路,屡犯甘凉。诏边帅任礼进剿,破之于石城。复追破之梧桐林,至黑泉而还。别将赵安等又破之于刀力沟,逐出塞千余里,寇众几尽。梧桐林诸处,俱在今塞外。

  ○祁连山在镇西南百里。山甚高广,为河西之镇。亦曰天山。今详见名山祁连。

  合黎山在镇西北四十里。《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即此山也。《括地志》:合黎山,亦名兰门山。晋隆安五年,北凉沮渠蒙逊欲图段业,约其兄男成同祭兰门山。又名要涂山。一名羌谷。《广志》云:肃州废会川县东北有合黎山。○人祖山,在城东北四十里。其山不毛。又东北五里为人祖山谷口,戍守处也。

  甘浚山卫西南八十里。山绵亘甚远。距山丹卫三十里,中有泉,味甘冽,州以是名。一名绀峻山。○临松山,在镇南一百里。前凉于此置郡。山岩有神骥足迹,亦谓之马蹄山。《一统志》:马蹄山有临松、青松、丹霞三名。

  三木楼山在镇东北塞外。后汉永平十六年,分遣耿秉、秦彭出张掖居延塞,伐北匈奴。绝幕六百里,击匈奴句林王于三木楼山。建初八年,北匈奴三木楼山部落款五原塞降。盖匈奴保聚处也。

  川岩在镇西南三百五十里。宋永初元年,北凉沮渠蒙逊欲伐西凉,引兵攻西秦浩,潜师还屯川岩。西凉李歆因东袭蒙逊,进入都渎涧。蒙逊击之于怀城,大败之。怀城,盖在川岩之北、都渎涧之东。○大柳谷,在镇东南百里,与山丹卫接境。曹魏青龙三年,张掖柳谷水溢,宝石负图立于川西,时以为司马氏之谶也。又晋泰始二年,张掖太守焦胜言:氐池县大柳谷口水溢,有玄石之瑞。《隋志》张掖县有大柳谷。

  ○弱水在镇西。《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淮南子》:弱水源出穷石山。曾氏曰:弱水出于穷谷。《通释》:弱水出吐谷浑界穷石山,自甘州删丹县西至合黎山,与张掖河合。其水力不胜芥,然可以皮船渡。环合黎山,东北入居延泽。居延泽,即古流沙云。晋元熙元年,西秦将乞伏孔子击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觅地降,拜为弱水护军。其地盖在今西宁镇之西塞外。《括地志》:穷石山在删丹西南七里。此盖兰门山。余详见川渎异同。

  张掖水在镇西十里。经合黎山下,弱水入焉。《水经注》:张水历绀峻山南,与张掖河合。一名鲜水,亦谓之合黎水,又名羌谷水。自吐谷浑界流入。《一统志》:张掖河源出摆通川,经祁连山西,出合黎北,流入亦集乃界。河西岸有泉数十处,俱生芦草,饲秣资焉。○黑水,在镇西十三里。即张掖河之别名。或曰,即张掖河之支流也。从卫西南山谷间流经此,有黑河桥跨其上。其下流仍合于张掖河。明正德九年,火鲁番部长之弟真帖木儿,尝羁寓甘州,谓甘州城南黑河可引灌城,因导叛寇满速儿谋犯边云。

  沮渠川在镇东南。或曰,即卢水也。《北史》:沮渠蒙逊世居张掖临松卢水。即此川矣。后人因谓之沮渠川。唐武德八年,凉州将安修仁破叛胡睦伽陀于沮渠川,是也。○蒲离侯水,在镇北塞外。汉本始元年,分道击匈奴。范明友出张掖塞千二百余里,至蒲离侯水,即此。

  居延海在故居延城东北。亦曰居延泽。《志》云:渡张掖河,出合黎峡口,傍河东Й,屈曲行千五百里,至居延海。《唐书》:居延海,在宁寇军东北。武后垂拱初,同罗、仆固等部叛命,刘敬同等出居延海讨之,同罗、仆固皆败散。宁寇城,见山丹卫。

  千金渠在镇西。《汉志》注:千金渠西至乐入泽中,或谓之泺得渠。乐,见肃州卫。○阳化渠,在镇南六十里。又南十里,有阳化西渠。又有梨园堡渠,在镇南百里。旧《志》云:卫境之渠以数十计,俱有溉田之利。

  赤柳涧在镇西南三百三十里,与肃州卫分界处。《通典》:赤柳涧,在肃州东南二百里。○赤泉,在废氐池县北。晋义熙二年,秃发亻辱檀伐沮渠蒙逊。蒙逊婴城固守,亻辱檀至赤泉而还。又穷泉,在卫东南。晋义熙六年,秃发亻辱檀伐沮渠蒙逊,战于穷泉,大败而还。

  ○均石戍在镇东。晋时为张掖西郡分界处。义熙三年,南凉秃发亻辱檀自姑臧伐沮渠蒙逊。蒙逊与战于均石,大破之,遂克西郡,是也。

  人祖山口在镇东北四十五里。又镇西南七十里有大小磁窑山,又西南有甘浚山口,俱戍守处。○通远山口,在镇南八十里。又南十里为顺七口。又十里为宣政、阳化、和宁诸口。又十里为大慕化、小慕化及洪水等山口。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