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诏、李三、许举、李成等于营门,悬首示众。越数日,福生、大概等三十余贼俱擒获,解省伏诛;南路平。

  十三年(乙卯)夏五月,蛇山崩,石陨;声闻数里(时有黑气蔽峰头,久乃散)。秋七月,大水溪溢,半屏山石陨。冬十二月,地震。是岁,诏蠲民欠。

  乾隆元年(丙辰),诏赐老人粟米(共六百余石)。

  三年(戊午)秋,旱;诏蠲银、粟有差(蠲正供粟一万四千四百余石,官庄同。台湾县共蠲银九百六十余两)。

  六年(辛酉),诏蠲未完民粟(共计四千一百七十石)。

  八年(癸亥)秋,旱;诏赈灾蠲本年供粟有差(计共蠲粟七千八百九十余石)。

  十一年(丙寅),奉恩诏蠲免本年额征供粟。

  先是,十年九月二十日奉上谕:『闽省丙寅年地丁、钱粮,已全行蠲兔。惟是台湾府属一厅、四县地亩额粮向不编征银两,历系征收粟谷;今内地各郡既通行蠲兔,而台属地亩因其编征本色,不得一体邀兔,非朕普遍加恩之意。着将台湾府属一厅、四县丙寅年额征供粟一十六万余石,全数蠲兔。

  十二年(丁卯),秋,旱;诏赈灾,蠲本年供粟有差(计共蠲粟七千八百九十石)。

  十五年(庚午),有年。

  十八年(癸酉)秋,大风灾;诏赈贫民,蠲供粟六千三百九十六石。

  十九年(甲戌),晚禾歉收;诏给老人粟米。

  二十年(乙亥),大有年。

  二十三年(戊寅)秋,旱;诏赈灾,蠲本年额征供粟(计共一万三千九百一十九石)。

  二十四年(己卯),大有年。

  二十五年(庚辰),有年。

  二十八年(癸未),诏给老人粟米。

  物产

  按海外物产与内地殊;即郡属四邑,南、北两路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物土所宜,亦有不能尽同者。今从「府」、「诸」二志,参以迩日见闻,综而核之,以备采择云。

  凡谷之属

  占稻(俗名尖仔。皮厚而坚,可以久贮。有赤、白二色。种于五、六月,成于九、十月。诸稻中种之美者)、早尖(「府志」作占,下同。有赤、白二种。粒小早熟,种于二、三月,成于六、七月。田中种之)、埔尖(壳白、米赤,皮厚。种于三、四月,成于八、九月。园中种之。酿酒尤佳)、乌尖(壳黑,粒穗长,米坚润;价昂诸稻)、三杯(形似尖粟,皮较薄;不耐久贮)、三杯择(形似三杯,早熟。时或雨泽稀少,诸稻鲜获,此种独茂。近多种之)、吕宋尖(种自吕宋者。有赤、白二色。粒小而尖,种获同埔尖。但藏久则腐,种之下者)、圆粒早(米日而软,粒短而肥。种获与埔尖同)、天来早、内山早、清游早(一作清流早)、安南早、白肚早、红脚早、一枝早(以上俱早成)、七十日早(种于早春,七十日可获,故名)、大伯姆(种于洼下之田;水高一尺则长一尺,水不能浸。米白而大)、大头婆(米粒圆而味香)、过山香(粒大倍于他米,极白。用少许杂他米中炊,尽香美)、花螺(壳有花斑,粒不甚大)、糯米(即秫也。亦有早、晚,米俱白可酿酒。「闽中记」云:闽人以糯稻酿酒;或糅粉,岁时以为团粽粿糕之属)、赤壳秫(壳赤、米白。糯稻中最下者;「府志」作最上)、虎皮秫(壳赤有文,米白、粒大)、竹丝秫(米青白色)、尖仔秫、生毛秫(壳有毛,米大、色白)、白秫(南路最多)、鸭母潮(性极黏)、鹅卵秫(粒短、壳薄,色白;性甚软。诸秫中最佳者)、番仔秫(粒甚大。土番摘穟藏之以酿酒)、牛索秫(壳微黑,粒、穗俱长)、芒花秫(与牛索秫略同。二种近多种之)。

  麦(立冬种,清明熟。有大麦、小麦二种)、荞麦(台地种植甚少)、番麦(状如黍,实如石榴子。一叶一穟,穟数百粒。此非麦属,姑名之耳)。

  黑黍(「旧志」作薯黍。即秬黍,一名芦黍,西北方名高粱)、鸭蹄黍(穗似鸭蹄,故名。酿酒甚美)、番黍(茎似黑黍,穗似鸭蹄黍。摘穗去皮,可作粿品)、桶钩黍(与番黍同;祗穗屈曲如钩)、芝麻(一作脂麻;即胡麻。有黑,白二种)。

  稷(「税文」曰:稷,五谷之长也。古者号稷为首种,今不甚珍,惟祭祀用之。有黄、白二种。俗呼为粟)、黄粟(稷之别名。当即鸭蹄黍也;一物两名)。

  菽(「物理论」曰:菽,豆之总名也)、黄豆(粒大倍于内地)、白豆(种自港冈出者最佳。下淡水多种之)、黑豆(粒不甚大。四、五月种,八、九月收。可为豉)、绿豆(三、四月种,九月收。为粉最佳)、番豆(粒似绿豆而差大,花银红色。圆硬,土人取为粉糍等馅;较绿豆价为廉)、埔荆豆(木本。实似番豆,用同)、菜豆(荚长,亦名长豆。蔓生,下垂。有青、紫二种。可充蔬品)、红公豆(子红、荚紫)、裙带豆(子黑、荚绿)、九月白豆(「旧志」作米豆,以可和米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