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册今改尚野重修文庙记士马原书马讹作焉今据汉书改燕王旦发民会围条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二举正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三
京畿大城县
原大城县州城南一百三十里明一统志臣等谨按大城县自周显德及宋元明皆属霸州本朝属顺
天府增大城县在府南少东二百九十里东西距四十八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天津府青县界二
十三里西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二十五里南至河间府河间县界二十五里北至天津府静海县界四
十里东南至青县治二十里西南至河间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静海县治九十里西北至文安县
治五十里大清一统志原大城本汉东平舒县属渤海郡太平寰宇记原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地理
志曰勃海之属县也水经注增东平舒故城今大城县治汉置水经注漳水枝渎径东平舒县故城南
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魏氏土地记曰章武郡治世以为章武故城非也大清一统志增平舒县在瀛
州东北一百二十五里衡漳水在其界括地志增大城县西北去霸州九十五里本汉东平舒县北齐
为平舒县周显德六年割隶霸州今改名大城太平寰宇记原后汉属河间国晋于此置章武国后魏
为章武郡北齐废郡为平舒县隋开皇十六年于长芦县置景州以平舒县属焉大业末刘黒闼兵乱
河朔侵吞郡县唐武德四年贼平县属景州贞观元年州废归瀛州同上原大城县五代时置属瀛州
周显德六年属霸州舆地广记原宋金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原正德七年知县事石恩始筑土城
嘉靖中知县全尚贡张应武相继甃以砖建门楼二隆庆间知县赵德光补建二楼城周四里一十三
歩髙一丈六尺为堞一千有九十四門东曰通和西曰安阜南曰明远北曰恩光环以壕广六丈崇祯
六年知县毛云翰复増崇六尺大城县志臣等谨按大城县城本朝顺治九年重修乾隆八年改筑增
故城基址在城北土垄回折相传是旧城又传名越州城今县城仍旧址筑只得其半大城县志原县
治当城之中洪武元年主簿周自铭创置同上原学宫在县治西金天会十二年县令姚璧建元至正
二十三年达噜噶齐杨甫重建元末兵毁洪武间县丞王峦复建弘治三年知县张津重修増设讲堂
及光风霁月亭同上臣等谨按光风霁月亭今废原金刘光国重修庙学记昔王仲淹游孔子庙尝叹
曰大哉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子之力也盖夫子之道具于人心而着于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之伦其教具于六典而行于邦国乡党家庭之间自汉唐以至于今莫不知尊其道矣
其道尊则其祀亦尊庙貎之崇垂之有永前哲之所以形于歌咏镌于金石者岂无谓哉平舒公廨之
西孔圣旧宫在焉规制太陋瞻视未尊岁久而就圮天会十二年秋九月邑令姚公下车未久一日顾
谓僚属诸士子曰风化之地衰敞若此吾何以辞其责乎乃积良村运坚甓集众工以量度之上而殿
庑下而庖庾莫不缮治而复贲之墁餙缭之垣堵焕然其一新矣余惟儒学之设明人伦育人才非徒
羙观也唐虞三代之盛盖有自来而秦火煨烬圣学榛芜视学宫为傅舍者众矣昔范甯宰余杭性质
直好儒学风化大行于期年之后自中兴以来莫之或先云今公加意学校可无愧于余杭风矣然范
公之崇学敦教者不止于修葺宫墙公之教平舒也岂无身先士类者乎其于圣经贤传之大旨君臣
父子之大伦礼乐刑政之大法讲习讨论于师友之间勇徃奋迅洗濯刮磨务臻斯道之妙士习丕变
与学宫而俱新庶不负夫子之教而造士作人之盛心愈久而不冺也于是乎书大城县志原元马克
忠重修文庙记皇宋吕蒙正作孔子庙碑云圣人之兴也能成天下之务能通天下之志然不能免穷
达否泰之数是故达而有位则圣人之道泰尧舜禹汤是也穷而无位则圣人之道否我先师孔子是
也此时之所值虽殊而功之在天下万世者则均尔昔者大道既隐其风渐漓英灵始谢于衰周德教
方隆于大汉辟邦家之正途播古今之彛宪百王取法千古师宗信乎夫子之道消息两仪损益三代
立三纲而垂五教正礼乐而辨中外其有补于生民而垂于万世者盖贤于尧舜而禹汤莫之过也郡
县各立学校以吾夫子为宗而配之诸贤所以崇德报功也自兵燹之后积有百年祀典衰而文教微
平舒故有文庙黝垩漫污瓦甃剥落废毁殆尽至今三十三年达噜噶齐扬公宰邑下车之初躬谒圣
庙覩草莽荒芜之状咨嗟瞻顾有戚于中乃与其僚属及诸士大夫谋曰圣庙未新文风未振尹兹邑
者宁无愧乎于是命工庀材规办赀费相农隙诛茅茨即故基为筑垣墉自殿庑以至斋舍靡不聿新
宏敞轩閟璀璨辉煌视昔则加隆矣故崇祀有所而神得其依授教有居而士安其业爼豆生辉儒林
生色杨君功在庠序亦伟矣哉爰自经营之日不朞月而落成盖以侯躬亲其事榱桷砖埴之类积储
素具无取给于民也宜其成之速而公无废务民不知劳也邑人张温刘泽等遹观厥成而乐民之不
扰恳余书于石以扬其羙乃从而铭之铭曰圣道昭彰兮儒风庆延崇彼庙貎兮厥功茂焉雕甍画栋
兮金碧相鲜琢词贞珉兮奎壁